主题课例式教研活动探究

2015-01-26 05:29石汉兰
广西教育·D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数点除数课堂练习

石汉兰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一线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本轮课程改革的关节点、难点。我市主题课例式教研活动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主题课例式教研活动的研究主题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困惑,又应用于帮助一线自主解决问题,因此,它是一种群众性的、常态化的教研模式:我们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教研单位,一线教师基本上全员参与。下面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的练习设计为例,谈谈我们的主题课例式教研活动的操作方法。

一、综合分析教学现状,提炼教研活动主题

综观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时普遍关注传授新知的过程及其有效性,而对练习教学关注不足。在调研时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对练习设计的形式和方法、对练习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等有一定的认知,但在具体操作时,却存在着新授课练习环节时间分配不足、练习形式单一(一般只有书面练习)、教师对学生练习反馈及激励评价不到位等问题。为此,我们决定以广大教师在课堂练习环节所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展主题课例式教研活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效性。

二、精准选择适宜的主题课例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个知识点,建立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变化规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当学生学完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以后,便基本完成了小数四则计算的学习任务。但是,这个内容却是本单元乃至整本书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最感困惑、最难掌握的内容。为此,我们决定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的练习设计作为我们教研活动的主题课例。

三、课堂诊断,发现问题的实质

在多次到多所学校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练习时出现错误较多的地方有以下几点:第一,不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数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但总有一部分学生忘记同时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除数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不一致。第二,在进行竖式计算时,数位对不齐。第三,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第四,验算时用商乘以移动小数点以后的除数,而不是乘以原来的除数。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错误呢?我们分析,学生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的算理不清楚,容易把类似的法则混淆在一块,造成法则运用的“负迁移”。比如计算算式7.98÷4.2时,学生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后得到算式79.8÷42,但在进行竖式计算时:有的学生先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再移动小数点;有的学生将除得的商中的小数点仍与被除数中已划去的小数点对齐;等等。

四、以课例研讨的形式,针对实质问题展开行动研究

为了让老师们能真正融入教研的氛围,我们推选来自一线的莫婷老师执教这节研究课。大家先针对这节课中经常出现的以上问题,对这节课中练习的设计进行了深度的研讨,形成了以下课堂练习设计的思路以及具体呈现的方式和内容。

1.基本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  )÷3

6.72÷0.28=(  )÷28

0.12÷0.03=(  )÷3

0.672÷0.28=(  )÷28

(设计意图:由比较简单的题目入手,唤起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应用意识,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换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过程中,务必使学生牢记“商不变”的性质,并据此进行比较。)

(2)计算下面各题。(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

4.83÷0.7 0.756÷1.8 0.196÷0.56

(设计意图:估算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有效方法之一。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将估算、验算等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逐步养成“估算—计算—验算”三种方法依次使用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算一算,比一比。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与比较,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第一组,改变除数中的小数点的位置;第二组,改变被除数中的小数点的位置。通过如此反复的变化、计算、比较,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运算规律及商的变化规律,进而激发学生对计算类题目的学习兴趣。)

2.解决实际问题

国庆节,老师一家驾驶轿车去岑溪旅游。轿车在路上一共行驶了1.6小时。梧州到岑溪全程约84千米。轿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想一想

4.21÷0.32=13……( )

(设计意图:当学生理解了除数是小数的计算题的算理、掌握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之后,我们将习题延伸到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挑战性训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现实性、生活性与趣味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六、组织课后评课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形成主题教学的改进策略

在组织教师进行课后评课的过程中,我们重点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第一,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怎样?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到了什么程度?第二,课堂练习有什么特点?学生练习的情况如何?第三,我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第四,平时自己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第五,这节课还有什么不足之处?你建议怎样改进?

我们知道,在每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对某一个学科知识的理解速度和强度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如何让不同的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都能巩固知识、发展能力,这是我们设计练习题目的着力点。为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学生,要用学生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充分感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设计练习题目时做出多种练习设计方案的预设,并在课堂实施练习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在准确判定的同时,及时调整并恰当选择适宜的课堂练习内容,给予学生所迫切需要的有效的引领和帮助,切实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

针对本专题主题课例的研讨,参与教研的教师通过课前研讨、课后听专家点评与执教教师反思以及再度集体研讨、互动交流,在如何体现课堂练习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以下主题教学的改进策略:第一,有效的练习设计是紧扣教学目标的练习设计。只有让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时,学生的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事先设计出各种任务,明确学生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挑选出富有启发性、代表性甚至是挑战性的练习题目。第二,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分层递进的练习。在具体教学中,不同的学生获得同样的知识和能力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课堂练习量的控制应该科学,练习题分布既要涉及各项知识目标,又不能因题量过大导致学生不能在课堂上按时完成,务必解决好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第三,有效的练习是与生活有机结合的练习。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感知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以上主题教学改进策略的指引下,每一位参与集体教研的教师通过观摩课例研讨和自我反思,对课堂练习教学都会有些许新的感悟。他们回到自己的课堂,再根据师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一定会有新的收获,这便从本质上促进了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小数点除数课堂练习
小数点添在哪儿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余数比除数小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