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2015-01-28 18:32欧光辉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1期
关键词:重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欧光辉

鞍山市第十三中学

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欧光辉

鞍山市第十三中学

高中数学教学要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牢记公式,理解概念,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多用身边的事例来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模式训练,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程内容,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我知识的完善是基础,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一、高中数学教学要夯实学生数学基础

(一)牢记公式,理解概念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与学生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学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高中数学学习起来确实很难,概念抽象难于理解,公式太多不便记忆,很难把握题型规律,老师的课堂讲解又不能马上理解并吸收,经常遇到很多学习上的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果只是强调做题,搞题海战术就会把学生引向误区,难题太多,题量太大也容易挫败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基础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功,只有夯实了数学基础才能把握数学规律,在应对千变万化的数学题时能够归纳题型,从容应对。如果不从基础着手,总结规律,就题论题,那么换种形式出题,学生仍然会感到陌生。所以,我们应该在学基础、抓规律上下功夫,从书本着眼,培养学生对做过的每道题都深思熟虑,反复验证,把题做精、做透,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教师参考书中都有每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作为数学教师,只要按照教学要求,把重点和难点牢牢把握,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关注重点,击破难点,不能偏离教学方向。教学重点就是在课程设置中学生一定要学会的内容,在教学重点的把握上,教师要运用职业技能把重点分析透彻,让学生理解清晰,经过反复做题演练消化重点,力求每名学生都能对重点知识基本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语言上和课件上让学生明确当堂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就是课程的核心和关键,围绕这个重点引导学生记忆公式,用声像刺激学生巩固记忆。在选取例题时,可以在书本所给的例题之外有所扩展,但扩展的内容仍然是围绕每堂课的重点。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教师在教学难点的讲授中要深入浅出,寻找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引导和讲解。

(三)培养习惯,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

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在每节数学课之后,教师都应该抛出下节课的几个问题,比如本小节需要理解的几个概念,都有哪些公式要学会应用等等。课前预习可以减轻对课堂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去接受新知识,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知识盲点,以备在课堂上扫清障碍,对新知识更好的消化吸收。

二、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带着问题参与教学活动也可以称为问题教学。这是一种良好的数学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师生互动性教学。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是有指向性、引导性和针对性的,不是随便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伸缩空间,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是开放性的,解决一道题可以有诸多方法,学生在问题教学中可以开动脑筋寻找不同的解题途径,锻炼思维的灵活性。一个数学问题就是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有诸多要素构成,很多要素是学生之前不知道,需要在思考和不断探索中获得的知识。课前带着问题思考,课上带着问题听讲,课后带着问题复习,这样才能养成思考的习惯,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数学教师每堂课都要督促学生养成预习、课堂学习、复习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课后马上找老师或同学提问,尽量随堂解决,不留死角。数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课程,作为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预习查找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课堂中,学生都能积极的思考,积极的与老师的互动,参与老师对课堂的教学构思,在学习中逐渐自主化,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

三、教师要创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首先,数学源于生活,基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贴近生活。理论一旦架空就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多用身边的生活举例,让学生感到亲切而易于接受,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认识数学,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设置数学案例,这也是情境教学的方法之一。书本知识要与生活衔接,这是教育部下达的一项教育的基本精神。只有贴近学生认知的情境问题,才会让学生感到确实有解决的必要,学生能从生活体验中得到数学的乐趣。贴近生活的数学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引进生活实际中的一些实物、场景来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其次,进行思维模式训练,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数学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很有必要。为此,可以通过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思维模式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循环问题,教师一边讲解上一个问题,一边根据学生的反应抛出下一个问题,在问题与问题之间灵活构建一个知识体系,在构建问题系统时,教师要目的明确、难易适当、数量相当,符合学生的现实。这样才能使学生解有效的题,有效解题,从而达到灵活解题的目标。

最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后台引导。以往教师一直在课堂占据主导,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摆正自己的视角,多分析和思考。教师是学生的后方保障,为学生牵引和点拨。

[1]赵赞民.构建内涵丰厚的高中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04)

[2]郑金才.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14)

欧光辉(1982-),男,吉林长春人,中教一级,主要研究方向:高中数学。

猜你喜欢
重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