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世价值的反思

2015-01-28 18:32彭诗程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1期
关键词:普世人权利益

熊 雅,彭诗程

1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部;2中南大学法学院

对普世价值的反思

熊 雅1,彭诗程2

1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部;2中南大学法学院

近年来,西方的各种思想大量涌入国内,其中“普世价值”更为某些学者青睐。但是,是否真的存在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的内涵是什么,哪些价值才能成为普世价值,这些都是充满争议的话题。通过反思普世价值的产生背景、普世价值的性质和特征、普世价值学说缺陷,对普世价值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作出自己的判断。

普世价值;人权;自由;民主;反思

一、普世价值的产生背景

(一)经济利益发展的需要是普世价值存在的根本依据

18世纪以来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封建地主和教会的统治而提出的,主张“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解放个人,民主对抗教会专制统治,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到了21世纪,世界向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全球经济生活的依存性和互动性正日益增强,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全球化趋势必然带来了各国文化的深入融合与交流,自由、民主、人权等字眼不断出现公民的生活之中,国际间交流加强的同时,普世价值越来越被公民所熟悉。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多,冲突差异性逐渐显现。于是,人们渴望有一个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来维持全球秩序的良性发展。

(二)某些超级大国的强行推行是普世价值发展的外在动力

从二战时期开始,两大阵营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争从未停息,从经济、政治的“硬实力”竞争到民主人权的“软实力”竞争。例如,21世纪的独联体国家和中东北非地区的颜色革命。某些西方国家的干预,并不是为了帮助这些国家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增强国力,而是出于自身地缘政治利益的需要,扶植亲西方的力量,以实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三)现代价值观及人权是普世价值发展的内在要求

世界人权、政治民主思想的不断涌入,经济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使得广大公民越加关注软文化的发展。物质层次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公民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出了精神上的发展。全球化的发展使人类的价值理念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思想价值的范围更广、领域多,速度频率快。这些新变化的情况,意味着现代以“自由、民主、人权”为口号的普世价值更易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普世价值的性质和特征

(一)普世价值的性质

普世价值主要指以人权、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为内容的具有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指导意义的价值观。必须指出,应准确理解西方政治人语境里“普世价值”的含义,并不是泛指人权、自由、民主、法治等,而是特指西方主导的自由、民主、人权、法治模式。

(二)普世价值的特征

普世价值以全人类为主体的价值,力图解决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冲突,建立能在全球范围内统一适用的价值体系。主要特征包括:一是主体适用于所有人。普世价值不是单一的个人、民族、国家,而属于全人类、全世界的整个“地球村”。二是时间上的永恒性。普世价值追求的不是一时的思想价值,而是能在历史长河过程中永恒不变的普遍真理。三是范围上的普适性。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对主体利益的维护和肯定。由于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的表现形式也大相径庭。有个人利益、家庭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普世价值便是通过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对话达成统一的、具有全球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念,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四是效力上的约束力。

三、普世价值理论学说的缺陷

(一)普世价值把不同语境下的“自由、平等、民主“混为一谈

普世价值把不同语境下的“自由、平等、民主”混为一谈。普世价值宣称全人类无差别的平等、自由、人权。须知不同情形下,自由平等冠以不同的词义。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由是“人人各行其意愿”;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康德说“自由是我不要做什么就能够不做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穆勒在《论自由》中说到:“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益,个人(成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只有当自己的言行危害他人的利益时,个人才接受社会的强制性惩罚。”。如今,自由在各个国家内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何况于一个国际性的范围,自由学说更是百花齐放,又何谈普世价值中的“自由”能有统一的定义。

(二)普世价值把抽象价值和具体的民主自由混为一谈

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是把各个国家的具体人权、自由民主中的共同的部分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按照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观,普世价值是属于共性,而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只有具体的个性存在,才会有抽象的共性生存。就比方说橘子和梨子都为具体的个性,他们之间的共性都是水果。可是抽象的水果概念并没有具体的尸体表现形式,只有把作为共性的水果部分寓于具体的个性橘子、梨子之中,我们才能理解水果这个概念。换言之,西方的普世价值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只有寓于各个国家具体的人权、自由、民主、法治等观念之中,这些价值观念才能具有实体意义。如果将它逐一从具体的价值观念中抽离出来,再形成现在所谓的“普世价值”,那么它将无法生存。

(三)价值的内涵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没有永恒的普世价值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判断,是一种观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的内涵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不同的社会时代,经济发展程度不一,那么它所对应的价值层面就会不一样普世价值宣扬的永恒价值根本就不能存在。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瞬息万变,要求有永恒的普世价值来统领全世界其难度系数无异于登天。

四、结语

西方国家一方面利用千百年来广大公民追求的“自由,平等,民主”美好憧憬,另一方面利用普世价值企图改变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方向,意图在我国推行西方的政治文化制度。宣扬“普世价值”已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而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问题。其目的是想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道路,警惕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立足于我国国情,按照自己的正确道路探索前进。

[1]白剑波.基于全球化视角的普世价值体系构建的若干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11(3):36;

[2][英]简.阿特.斯图尔特.解析全球化[M].王艳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69;

[3]刘士文.还原“普世价值”争论[J].前沿,2011(21):30;

熊雅(1991-),女,汉族,湖北黄冈,上海政法学院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彭诗程(1992-),女,汉族,湖南湘潭,中南大学法学院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

猜你喜欢
普世人权利益
人权不应成为西方话语霸权工具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残疾人体育权——一项国际人权
I Love You, Dear China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论
中国应完善自己的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