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微营销发展模式现状分析及展望

2015-01-28 13:31万胡亮
2015年16期
关键词:公众号互联网思维微博

万胡亮 魏 浩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微营销发展模式现状分析及展望

万胡亮魏浩

摘要:本文试图从基于互联网研究微营销模式,将微博,微信和公众平台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从产品定位、推广、互动、管理和延伸作为模式的开始,将粉丝作为微营销的中心来探讨模式,进而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阐释这种新型的自媒体所带来的传播影响。

关键词:微信;互联网思维;微博;公众号

2012到2015年,互联网+的概念席卷中国电商届,互联网从PC端到移动客户端的快速转化,造就了微信营销这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模式虽好但要会用,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微信营销以粉丝为中心,进行市场定位、营销推广、产品互动、科学管理和延伸,粉丝互动是最关键一步。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同时跨越了软件、硬件、运营商、社交网络等多重壁垒,实现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无缝链接”,使移动新媒体终端成为了新的社交节点。

自从微信公众平台功能运营后,无论走到哪里,线上运营还是线下实践,总能看到大量的微信二维码。微信成为继微博之后的又一个新兴营销方式。而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发展预示着微信营销时代的到来。如何运用公众平台独特的语音优势、低成本、高端用户、方便的信息推送等特点,做好微营销,为企业营销降低成本、提升营销效率是个亟需研究的课题。

一、微信与微博的不同

1.微信是一个社会化的关系网络,是强关系弱媒体平台,“用户关系”是这个网络的组带。通常是真实的人际关系,属于移动的SNS;微博则是社会化的信息网络,是媒体性弱关系平台,“信息关系”是这个网络的纽带,媒体属性强,影响范围则更广。

2.产品形态。微信主要是对话、交流与沟通;微博则是快速表达、浏览与传播。

3.传播属性。微信是精准的一对一推送,所形成的闭环交流;微博是面向所有粉丝广泛覆盖,传播是开放性的。

4.人群属性。微信是精准的人群覆盖,关注者为高粘性用户;微博是基于兴趣的关注,粘性普遍偏低。

5.时间同步性。微信的实时提醒功能,使它的传播为同时;微博默认为时间排序,可通过智能排序、热门微博、搜索等功能实现相关传播。

6.营销侧重点。微信更多是强调与用户的互动深度,而微博则强调更长的传播链条,更多的转发,更多的粉丝覆盖。

7.用户关系。微信用户间是亲朋好友生活工作等比较紧密的真实关系,微博用户间使基于兴趣、爱好、行业属性、观点、时间、快餐式交流互相聚集形成的微弱关系,相对比较虚拟。

8.推广策略。微信的推广强调线上线下得全线联动,微博侧重于在微博范围内的覆盖。

9.粉丝来源。微信更多是来自于微信意外的推广手段,微博的粉丝主要来自微博。

10.内容营销上,都同样的强调短小、凝练、精悍、趣味、具备口碑传播价值。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微信规定每个账号每天只能发1-3条信息,从源头制止微信公众账号多发信息削弱用户体验性的可能,每个公众账号必须运营恰当,确保最优内容,同时微信公众账号发送的信息与微信朋友的交流信息一样出现在微信操作界面,这既保证了信息的高到达率,也让微信信息区别于微博信息。

二、微信公众账号运营推广模式

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自媒体公众平台,它是腾讯微信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个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公众号平台,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五等内容宣传。

(一)微信公众平台编辑模式

1.200条自动回复,每个自动回复支持10个关键词。2.聊天记录保存的是5天内前10条聊天记录。3.标星可保存用户内容,但无法保存自己的回复。4.无法统计到达率,阅读率。5.基础分组(下一步开放二维分组)6.仅可识别表情、符号和文字。

(二)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模式

1.支撑地理位置和语音的识别。2.更多的自动回复(最高可以达到上百万)。3.永久存储聊天记录。4.可以精确统计用户登录、浏览、分享、回流等行为。5.只能分组(下一步开放)。6.和更多外部管理系统接入如通讯、客服系统、ERP系统、商城订单系统、编辑系统等。

三、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

1.及时提供信息内容,企业在利用公众账号时,时效性是最大的优势,由于公众号码订阅和取消基于用户自身的爱好,使用者喜欢就订阅关注,反之亦然,这种机制也帮助企业和组织积累下来真正企业产品和文化感兴趣的用户,例如企业的新产品上市,公司改革,服务创新等新兴资讯都可以利用公众号平台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客户,快速地起到品牌推广宣传作用。

2.公众平台的传播效果比之其他媒介更加精准,但是对于自身的宣传却是一个问题。由于微信是一个闭环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自媒体形式,所以如何让公众平台“被知晓”,提高曝光度,是公众平台背后运营团队所重视的问题。

四、微信公众平台的优点

1.便利性。微信公众平台是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作为平台进行资讯的推送与发布,不同于微博是以电脑为平台,因此微信的使用更加地便利。

2.专业性。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者往往是某个行业的精英,或者本身就是传统广告媒体专业人员,因此利用微信平台这片土壤发展自媒体有其自身优势。

3.企业网络与自媒体的相辅相成。如虎嗅网本身就已经是成熟的新媒体网站,它的微信公众平台服务于自身的网站宣传,一方面扩大自身的广告品牌,另一方面达到了目标精准营销的目的,点对点精准地与客户进行互动与服务。

五、微营销的模式探索

微营销要从产品定位、推广、互动、管理和延伸作为模式的开始,将粉丝作为微营销的中心来探讨模式,微营销定位应该是从内容入手,选择好营销目标,确定好目标人群,有条件的可以向已有的客户做一个市场调研,如此便可知道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在不在微信这个平台上,数量是多少,有没有接受微信营销这种方式的可能性。推广是基于定位的,目前的操作手法是立体式的推广,即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推广。

微信公众平台的客户管理特点比较明显,管理上可以借鉴传统的CRM管理,每天实时收集反馈和回复,整理登记。所不同的是,微信上的CRM有社交的味道,少不了人性化的服务。微信上的公关危机管理也是一大难题,一个粉丝就是一个自媒体,影响的朋友圈子有大有小,朋友圈子之间即是封闭又是有相互关联的。微信上的公关危机问题还没有体现出来,但也是在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未来的市场营销,不需要过多的渠道,只要让企业产品进入消费者的移动手机影像消费者,就是最好的市场营销。”世界营销大师克里曼特·斯通如是说。基于此,微营销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巨大和潜力无法估量的。(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晶.微信营销,数字时代出版营销渠道探析.新闻界,2013(20).

[2]张艳.传播学视角下即时性营销模式与战略实现——以微信营销为例.中国出版,2013(16).

[3]陈方正.微信自媒体的传播特性与盈利模式分析.华中人文论丛,2013

[4]陈世华,韩翠丽.《微出版》初探.编辑之友,2011(10)

作者简介:万胡亮(1986-),男,汉族,山东青岛人,助教,企业管理硕士,广东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猜你喜欢
公众号互联网思维微博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微信平台促进旅顺口旅游发展的实践研究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