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两国人脉工程建设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2015-01-30 03:30孟洋董晨翔
中国共青团 2015年2期
关键词:民间组织两国韩国

文 / 孟洋 董晨翔

日、韩两国人脉工程建设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文 / 孟洋 董晨翔

编者按:日、韩两国都十分注重做人的工作,不惜财力持之以恒地开展人脉工程建设,在各国培养并积累了大批友好人士,建立起广泛的伙伴关系网络。这为日、韩两国的对外关系营造了良好氛围、打下了坚实基础,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与日、韩两国建立起大规模、高频率的青年互访交流机制。其中,截止2012年日本政府“购岛”事件以前,我每年对日交流规模近3000人;2012年至2014年间,我与韩国每年互访交流人数达到1000人。根据2014年两国首脑达成的共识,自2015年起中韩青年互访规模将上升至1200人。在团组交流互访的过程中,我与日、韩两国政府及民间青少年组织长期紧密合作,建立了较为深厚的互知互信关系。

在交往中,我们注意到,日、韩两国都十分注重做人的工作,不惜财力持之以恒地开展人脉工程建设,在各国培养并积累了大批友好人士,建立起广泛的伙伴关系网络。这为日、韩两国的对外关系营造了良好氛围、打下了坚实基础,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日、韩两国人脉建设工作的显著特点

政府主导、官民并举,广泛建立伙伴关系网络

日、韩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利用青年对外交流平台开展人脉建设工作,为此制定长期政策,坚持投入大量经费,并把具体项目交由民间组织策划与实施。民间组织利用其灵活多样的手段在世界上广交朋友,积累人脉。这种政府主导、官民并举的做法,使日、韩两国在许多国家成功地建立起广泛的伙伴关系网络。

日本内阁府、外务省等多个政府部门,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能动性和灵活性,有效将人脉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其中,外务省通过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日本国际贸易振兴机构和日本国际观光振兴机构这四个民间组织,分别从文化交流合作、经济援助合作、投资贸易支援和旅游宣传支援四个方面,协助政府开展民间对外交流工作。一方面,政府每年为民间组织的对外交流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仅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一年的预算就超过170亿日元(约合9亿人民币);另一方面,民间组织各为独立法人,接受政府的指导和财政支持,但又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权,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独立或合作承办各类交流项目,灵活开展对外交往工作。多年来,日本政府通过民间组织的对外交流活动,在世界各国培养了一批知日亲日人士。例如日本面向东南亚国家开展了超过三十年的ODA(政府无偿援助)青年人才培训、东南亚青年友好之船、海外志愿者服务等项目,辐射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青年群体,逐步为日本培养和积累了大批重要的人脉资源。

韩国国会和韩国外交部下属的国际交流财团,是韩国对外交往并开展人脉建设的两个重要依托。韩国国会内成立了与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双边议员交流协议会并开展定期交流,通过与国外各界精英交流,广泛结交了一批重要的人脉关系,一定程度上为韩国争取到有利的外部环境。即便是在2013年韩日两国关系低谷期,韩日议员交流协议会依然组织了10余名韩国国会议员赴日访问,与日本多名国会议员进行接触,为两国关系“转暖”奠定基础。韩国国际交流财团作为有官方背景的民间组织,明确将其主要工作目标确定为在全世界各地“培养韩国的朋友”。2014年,财团得到了政府500多亿韩元(相当于3亿元人民币)的预算,用于在外交部指导下开展对外民间交流与小额援助。一方面,财团通过邀请外国团组访韩实现人脉建设工作。一是承接政府专项,与中、美、日等大国开展规模不等的青年交流,针对各国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领袖开展“人心”工作;二是积极邀请非洲、中南美、中东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精英、舆论领袖访问韩国,通过结识这些在本国举足轻重的人物为韩国拓展影响力、争取实际利益,也为韩对外双边关系的发展奠定民意基础。另一方面,财团在外国青年群体中有意识地挖掘对韩较为了解的青年代表,有针对性地将他们发展成友韩力量。例如,财团每年拨专款援助各国学习韩语的优秀人才,为其提供高额奖学金和赴韩访问机会,进一步培养并巩固其对韩国的文化和情感认同。

丰富手段、注重细节,着力培养价值共鸣和情感认同

我们感受到,日、韩两国能够较为成功地开展人脉建设,与其丰富多样的工作手段和对细节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

日、韩两国在开展“人心”工作时,都注重借助历史和伟人的力量,以引发对方的价值共鸣和情感认同。如日本创价学会的干部,经常向中国人提到池田大作1968年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振臂高呼、周恩来总理抱病会见池田大作夫妇、胡锦涛前国家主席与池田大作的三次会面等中日关系中重要的历史片段;韩国前驻华大使、现致力于发展中韩青少年环保合作事业的权丙铉先生则经常向中国青年讲述当年中韩建交的曲折历程,表达自己对推动中韩关系不断发展的期盼。回顾介绍两国友好交往史和有识之士的功绩,无疑会给青年以强烈震撼,使之产生价值共鸣和情感认同。

此外,由于民族特性差异等原因,日、韩两国在工作手段上各有不同侧重点。日本政府和民间组织善于从来访者角度考虑问题,通过一些细节安排达到交流目的。如日方接待组织会事先详细了解每位来访人员的背景情况,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交流日程,并非常注重日程衔接和人性化安排;如安排访华团员作为志愿者参与接待中国青年、对家访作出细致入微的安排等,在帮助团员了解日本的同时,让每位团员留下美好愉快的印象,从而对日本和日本人产生亲近感,有效培养了访问者对日本朴素真诚的感情。

相比之下,韩国则更注重借助文化的力量,特别是顺应“韩流”席卷世界的潮流,盘活了名人和文化资源。裴勇俊等演艺明星成为韩国对外友好使者,吸引了包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夫人在内的有社会影响力的许多外国人士,成为推动两国民间关系的积极力量。

完善机制、落实后续,保障人脉工程“细水长流”

日、韩两国相对完善的工作机制,保障了对外人脉建设的后续工作得到落实并持之以恒。日本高度重视代表团访问结束后对重点人物的长期联系和交流。如日本内阁府开展的“东南亚青年友好之船”项目成立了名为“国际总会”的组织,具体负责落实该项目的后续联系工作,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更新信息,成为继续保持对重点人物工作的有效平台;内阁府还在参与过内阁府国际交流项目的日本青年中建立了同窗会组织,安排其参与接待各国来访的青年代表团,定期举行同窗会活动等,保持了项目的生命力;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则通过多年持之以恒的ODA研修项目,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中建立起广泛的伙伴关系网络。

韩国民间青少年组织,多由现役或退休的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和企业界高管担任会长或理事长,如与我保持密切合作的韩国青少年联盟,其前裁黄吕为韩国现任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官,现任总裁金圣二为韩国前保健福祉部长官、前国会议员;韩中文化青少年协会,现任会长为韩国前驻华大使权丙铉;IEF韩国委员会,现任委员长为韩国京畿道知事南景弼和前江原道知事李光宰。这些在本国颇具影响力的人士不断接力,为韩国青少年对外交流事业打造了财政预算、社会资源、外事人力等多方面的优势,有效保障了对外青年人脉建设工作的延续性。

思考与借鉴

借鉴官民并举模式、发挥青年外事优势,“下好先手棋”

日、韩两国经过多年探索,在人脉建设工作领域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官民并举模式,政府负责主导方向、调配资源,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具体执行,有效提高了工作成效,值得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等多次讲话中,提到外交工作要“广交朋友、广结善缘”。青年外事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政外交的有效补充,具有灵活性高、机动性强的特点。我们应利用好国内、国外资源,充分发挥团组规模大、往来多,交流对象年轻、潜力大的优势,广撒网、重培养,“下好先手棋”,不断储备青年人才资源,将青年人脉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完善机制建设、明确后续任务,实现青年人脉工程建设的“细水长流”、“静水深流”

人脉工作,不是通过一次访问、几个活动能够完成的,也不是短期内能够立竿见影、显现成效的。如同国内育人工作一样,这项工作需要我们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建议借鉴日、韩在机制建设上的有益经验,重视人脉建设的持续性和延展性,加大经费和人力投入,持之以恒地落实好后续工作。同时,要有效跟进并强化互联网应用和数据库建设,常年保持与重点人物的信息联络和感情沟通,加强青年人脉信息数据库建设,及时跟进重点人物动向。通过日积月累,真正实现青年人脉工程建设的“细水长流”、“静水深流”。

讲好中国故事、培育共同语言,努力为中国发展赢得价值认同、情感共鸣

加强青年人脉工程建设,归根结底是要在国外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的有识有为青年,为中国的发展和对外交往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而我们感受到,最牢固的友好关系是发自内心的价值与情感认同,由此产生的友好力量远高于简单的文化趋同与利益吸引。这就需要一线的青年外事工作者培养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借鉴日韩两国丰富细致的外交手段,努力挖掘和培育与各国青年的共同语言,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以国外青年能够接受的话语体系在国际青年交流的舞台上自信地发出中国青年的声音。

(作者孟洋系团中央国际联络部一处副处长,董晨翔系团中央国际联络部一处干部)

猜你喜欢
民间组织两国韩国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株洲市民间组织参与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分析
NGO对外援助的支持与规范
国际挑战需中美两国积极合作解决
中美两国发展水平与潜力比较研究
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现状浅析
关于我国环保组织的几组数据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