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端午文化进校园”的认知调查分析

2015-01-30 07:23顾兴德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进校园价值观核心

顾兴德 王 赟

大学生对“端午文化进校园”的认知调查分析

顾兴德 王 赟

端午节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出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感情,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民族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五所大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有关端午节庆文化的认知做出调查分析,以期为高校在大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节日庆文化上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端午文化;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

一、“端午文化进校园”的提出

节庆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载体,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高校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领域,如何利用和开发节庆文化资源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有之工作议题。然而,一些具有传统文化基因的节庆文化,并未引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真正重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更是相对薄弱。

为了深入了解“节庆文化进校园”的问题,本文以端午文化为例,在兰州市选定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城市学院五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展开随机调查。对大学生端午文化的认知度、参与热情、进校园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调查在每所高校中发放问卷50份,共计25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32份,有效率为92.8%。在对问卷审核编码后,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分别为44.4%和55.6%,文理比例分别为44.8%和55.2%。

二、大学生对“端午文化进校园”的认知现状

(一)大学生对端午文化知识性层面的认知

以“端午节起源为例”在问卷中问及有关端午节的起源时55%的学生选择知道,40%的学生选择知道一些,不知道的占5%。同样,以“端午文化活动”为例,90%以上的大学生都能知道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但是,依然有不到总体10%的学生知道端午又称菖节、女儿节。可见,大学生对端午节本身的知识性了解,尤其是端午文化中的区域性差异和文化性差异等的了解还不精确和完整。因此,在知识层面对大学生群体传播端午节庆文化依然有很大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对“端午文化进校园”的态度层面的认知

在传承和发扬端午文化是否重要这个问题上,44.9%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43.1%的学生认为“重要”、8.6%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仅3.4%的学生选择“一般”或“不重要”。由此看出大学生对端午文化的传承态度较为积极,能够认识到端午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在被问及“是否有必要在学校营造浓厚的端午文化氛围”时,有84.8%的学生回答“有必要”。由此可知,大学生对端午文化进校园的态度十分肯定,他们不仅想从家庭和社会中感受到传统节庆文化的氛围,也愿意在高校中积极营造和感受节庆文化氛围。

(三)大学生对“端午文化进校园传播”认知

在问及“端午文化活动由谁主导”时,57.8%的学生认为应由“学校主导”,60.3%的学生选择“学生自发组织”,这说明大学生对“端午文化进校园”的主体有着清晰的认识,除高校外,学生本身也是端午文化在高校内的传播主体,高校在端午文化传播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再次传播过程,将学生纳入到传播与传承的主体,明确各主体的分工,将端午文化的传播深化到各个层面。

在被问及“是否会主动参与端午文化活动”时,有84.9%的学生表示自己会主动参与到其中,这也表明大学生对端午文化活动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活动效果上,大多学生认同“端午文化进校园”可以“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之间相互的协作精神,并且在校园内增添浓厚的节日氛围”。然而,在问及“学校是否进行过端午节知识的传播和举办过相关节庆活动”时,只有28.1%的学生选择“举办过”,在活动内容上,仅仅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包粽子”“做香包”或“开展主题班会”等。在具体组织上,大多学生赞同“有必要在端午节期间利用学校力量、校园媒体、学生社团等开展相关活动”。 因此,活动内容的挖掘和传播形式的创新依然是“端午文化进校园”有待开掘的工作。

三、“端午文化进校园”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端午节不受重视及原因

在被问及端午文化蕴味逐渐淡化的原因时,有36.6%的学生认为“传统节日本身不受重视”,35.2%的学生认为是“人们观念的转变”,19.7%的学生选择“西方节日的冲击”,8.5%的学生认为是“教育的缺失”。可以看出端午文化蕴味逐渐淡化的原因最主要还是人们观念的转变和传统节日不受重视之故。“端午文化进校园”最大的障碍来自社会——传统在消逝,观念在改变。作为文化传承与保护重要载体的高校,当然有理由成为传统文化保护的“保护力量”。

(二)高校在端午文化传播上的欠缺及原因

调查还显示,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是端午文化的传承人、传播者,也能充分认识端午文化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在问及“端午节该如何过”的问题时,45.8%的大学生认为应“参加反映节日内涵的活动”,42.2%的大学生认为应“与家人团聚”。这种认知和上述“社会及文化背景因素”是一致的。而这也显现了高校在此问题上的工作欠缺。比如,调查了解到,高校在端午文化进校园的整体的传播和组织是较为欠缺的,这不仅表现为对端午文化内涵缺乏进一步传播,也表现为端午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和缺乏与学生的贴近性等形式问题。

四、关于“端午文化进校园”的几点建议

(一)高校应转变观念,让端午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端午文化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诸如端午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所代表的“爱国主义”,包粽子、采艾叶、系项索代表的“吉祥平安”,以及龙舟竞赛中的“团结协作”等都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理所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就高校而言,有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在集趣味功能、文化继承创新功能、教育德育功能的节庆文化形式之中,从而使大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去了解、传承、传播节庆文化,在传统节日氛围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端午文化

端午文化进校园,高校应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在传承端午文化的基础上,创新传播形式,着力打造端午文化氛围,不断拓宽端午文化进校园的路径,结合现代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特点广泛传播端午文化,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端午文化活动。高校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校园新媒体形成节日期间特别策划,在校园网站上可以进行端午文化内容的传播、在校园微信或者微博上可以发起对端午节的相关讨论,引导学生对端午文化做出深入的思考,高校可以增加端午文化方面的选修课程,将端午文化学习教育纳入特色课程之中。

(三)在“常识性”传播的同时,一定要强化“文化性”传播的本质

让端午文化走进校园,最终的目的和归宿是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思想道德品质,深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端午文化走进校园,绝不能流于形式,仅仅将焦点放在节庆的娱乐性、互动性上。 而是要在常识性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端午节庆活动“文化性”本质。首先,完整的传播端午文化的内涵,使大学生对端午文化达到全面整体的认知水平;其次,将端午文化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挖掘其教育意义,表现端午文化进校园的价值所在。

G61

A

猜你喜欢
进校园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