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萨满文化的满族歌舞发展与传播

2015-01-30 07:23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萨满歌舞满族

陈 禹

(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基于萨满文化的满族歌舞发展与传播

陈 禹

(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满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满族歌舞是体会满族传统,认知满族文化的载体,是艺术与宗教、文学、历史的融合。满族歌舞与萨满文化之间存在文化共识,满族歌舞与萨满文化的交织是对于满族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萨满文化;满族歌舞;发展传播

一、满族歌舞与萨满文化

原始时期的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能力有限,恶劣的生活环境和特殊的生产方式形成了他们“一半创造,一半想象”的探究世界方式。神话就是原始时期人们对于人类起源,自然万象和生存生活的初始理解。我们对于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和中国古典神话中的一些有关创造、有关英雄、有关浪漫的片段耳熟能详,萨满神话中同样有之,其内容中不乏一些歌舞场景的铺设,加强了萨满神话的艺术色彩。

萨满神话主要记载萨满的神词、神赞,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由老萨满传授于新萨满;或是将神词、神语附于带有特定意象的神物之上。在新老萨满的更替和传承过程中,这些神词、神语所讲述的内容又不断地丰富和润色,加入了萨满极具个人特色的舞蹈肢体语言和经历,延展了神话的色彩和风格。

二、满族歌舞与萨满文化的传播共识

满族的歌舞文化历史悠久,真山真水的自然栖息家园激发了满族先民的创作灵感,长期的渔猎生活铸就了他们的豪放品格,白山黑水之巅,他们畅然放歌,手舞足蹈,历经岁月的沉淀,在艺术上不断地绵延再创造,形成了别具风格的满族歌舞文化。当今的满族歌舞表演多为出现在满族聚居区中,聚居民众的歌舞表演既是对于满族流传的文化还原,又是表演性质的文化再造,歌舞逐渐冠以观光特色的娱乐性质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一)传统功能的现代传遗

满族歌舞主要区分为四种类别:传统宫廷歌舞,祭祀用的萨满歌舞,喜宴庆贺性的歌舞和民族民间歌舞。现今表现萨满文化的歌舞实为罕见,褪去传统的宗教色彩,满族歌舞的实用性更加明显。

满族著名的渔猎祭祀就是受到萨满教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满族的古代先民长期的渔猎活动维系了他们的基本生活,猎捕之前的祭祀和满载而归后的庆典初具规模的形成了满族歌舞以祈愿或庆祝为的主题的表演内容。迄今为止,在少数满族民俗村,民俗乡仍然保留了渔猎盛产的大型庆祝歌舞演出,其中一部分的歌舞表演是有组织的,有艺术编排、艺术策划的商业演出,但更多的是满族人民好客热情喜悦的情感表达见诸于实际行动的载歌载舞,是无固定规则的自发性的娱乐活动。

萨满跳神是萨满文化作用于萨满信仰者的现实功能的体现,萨满在跳神活动中与神灵沟通时连续的肢体动作和唱念表达就是萨满巫舞,信众配合萨满仪式情境的唱和,以及一些萨满仪式祭典末尾的群众庆祝性歌舞都是满族人民生活的场景再现,满族人信奉萨满教,他们的歌舞承袭了萨满文化的精髓,传统的带有神秘萨满文化色彩的满族歌舞既不仅仅局限于歌舞艺术本身,又褪去了浓重的宗教范式原则,表演形式更为丰富。

萨满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较为罕见,比较为人熟知的就是巫医,祭祀和庆典中的应用。萨满仪式中的治病医疗本身不符合科学医病的范畴,是信仰性的仪式活动,萨满巫医已经更多地被编成表演性质的歌舞演出投入到满清主题的影视作品当中,荧幕里出现的萨满治病驱邪并不是萨满仪式的治疗行为,而是戏剧式的满族歌舞表演。这种绝活式的表演不仅是萨满火崇拜的信仰传达,更是民族民间歌舞的加花式表演。现今从事农业生活的满族生活聚居区聚居村落在举行丰收庆典时,依然用盛大热烈的满族歌舞模式来表达对于萨满万物有灵万物皆灵的神祗赐予风调雨顺谷囊满仓的感激之情。

(二)满族歌舞对于萨满文化的共识及艺术再现

在信仰萨满教的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传统萨满祭祀活动离不开萨满神歌和萨满神舞,萨满教万物有灵的信仰文化产生了纷繁的祭祀主题,满族典型的萨满祭祀仪式有日月星辰祭祀、火祭、雪祭、柳祭等等。萨满祭祀过程离不开萨满巫舞,萨满巫舞是萨满神歌神乐与萨满神舞的结合,萨满与群众配合一领众和式的祭祀唱和与舞蹈演变出同主题的满族歌舞。

满族火祭的传统保留至今,火祭中萨满跃然炭火之上,此时的巫舞刚劲奔放,喷火造势,过程中穿插惊心动魄的竞火活动破火阵,火阵经过精心地设计,形似长龙巨蟒,此时的萨满祭祀已然超越了宗教意义上的祭祀程序,更是具有表演性质的本领竞技,参与竞火的萨满、栽力及表演者极具胆识,火祭的参众者们围绕在火场外围叫好喝彩,刚柔并济、动静结合地体现了满族民俗民情,是宗教文化与歌舞艺术的融合,也充分说明了文化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性,是对于满族人民乐观勇敢生活态度的最好诠释。

雪祭是生活在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人民适应冬季严寒的萨满祭祀文化。满族人将雪视作滋润万物的泉泽,同时代表了满族人不畏严寒的坚强品格,每逢满族雪祭,萨满模仿雪花飘旋,一边舞蹈,一边散洒雪花,祛病驱邪,众人踏雪而舞齐唱颂神歌,载歌载舞于寒霜飞雪的苍茫天地间,在特定的地理条件背景下的雪祭歌舞鲜明地展现出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歌舞的地域性特征,赞美了满族人不畏严寒、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

三、满族歌舞在当今传播视角下的思考

(一)综合分析

满族歌舞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关于艺术的起源的说法素有争论,无论是强调艺术起源于“巫术说”还是产生于生产生活的“劳动说”,亦或是“模仿说”,满族歌舞的产生与流传的过程和方式都可以与任何一种起源说相关。满族歌舞的产生离不开萨满信仰的文化渗透,虽不能与萨满神歌神舞混为一谈,却又受到萨满神歌神舞的影响。满族人的萨满信仰活动里唱跳着的萨满神歌神舞都带有着神秘的艺术色彩,萨满使用的器物也被引用,如腰铃,挂有响环的神刀“哈马刀”等,都是重要的伴奏乐器,甚至有很多后世的满族歌舞都以这些萨满器物为主题命名,如《腰铃舞》《太平鼓》等。

(二)传播思考

满族歌舞是音乐舞蹈不可分开而谈的综合艺术,除却其作为大众享乐和古代封建统治色彩的功用之外,发展到现代,原始萨满文化几近面临失传的境地导致满族歌舞承袭的萨满文化越来越微薄,满族歌舞代表的不仅仅是民族歌舞艺术造诣,跨越时空界限,跨越学科限制,跨越文化类别,满族歌舞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明显,在传播过程中引发的思考更加引人深思。

满族歌舞的实用性功能应用的最为明显,歌舞的实用功能集中地体现在生活生产、商业演出、心理治疗等方面。满族被汉化的现象导致原汁原味的满族歌舞演出已不常见,无论是旅游区的满族民俗村里演出的满族歌曲,抑或是满族文化聚居地的民间歌舞庆贺,都是对满族民族风情的延续,是再现满族传统生活场景的民间艺术行为。满族自古就是精于骑射和渔猎文化的民族,在动物资源受保护的现代社会,狩猎行为已经被禁止,冬季的渔猎鱼祭文化依然展开在茫茫冰原之上。黑龙江一些靠水而居的满族村落在冬季渔猎丰收之后会举行盛大的庆贺歌舞演出,这种群众集体参与的满族民间歌舞不仅是娱乐性质的庆祝活动,高纬冰寒的渔猎祭更是对于满族人民日常生活在时间和空间的定位性记识标签。

满族歌舞传播面临首要的问题就是满文满语的创作问题,现在的满族歌舞多数是按照满族民族风格用汉语创作的,尽管在视觉上展现了民族风貌,但在听觉上还是欠缺原始风格的纯粹感。深入满族传统聚居村落采风可以为满语创作提供帮助,对于满语歌演唱记录的重点首先要放在满语词的发音上,其次要重视歌谣曲中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在把记录变成二度创作的时候歌词方面就可以利用满语尾音,衬音进行押韵;在曲调方面就可以模仿和展开。

满族歌舞在民族文化发展复兴的现代社会中要走进人民生活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价值。满族歌舞走进大众视野的方式就是走进大学,大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强,有创新能力,文化水平高,是文化传播和推广的主力群体。满族歌舞可以被改编成音乐剧,舞台剧在大学校园演出,主题内容可以是与萨满文化相关的,例如萨满神话,萨满传说的主题,“神鹰格格”的形象塑造可以作为萨满文化与满族传统女性形象的融合作用于歌舞艺术展现;或是在音乐剧、舞台剧的演出中植入如《欢庆丰收》和《背灯》那样的满族歌舞,来表现满族人民的节庆和祭典场面。满族歌舞集合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宗教等因素,传播的是一个民族的综合整体概念,值得注意的是,满族文化中萨满信仰虽然只能在萨满仪式中保持其神秘的宗教色彩,但是满族歌舞对于萨满文化的一脉相承,依然是对于满族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四、小结

满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辽阔疆域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北方少数民族,满族人信仰萨满教影响着满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满族歌舞中融合了萨满文化的特点,萨满神歌,萨满神舞影响了满族歌舞的形成和发展。带有萨满文化色彩的满族歌舞是对于满族人传统生活的艺术再现,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体现。满族歌舞与萨满文化传播的研究不仅结合了萨满文化、满族歌舞、满族历史及现代的社会生活,更是对于满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做出设想。

[1]刘桂腾.中国萨满音乐文化[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2]徐晗曦.满族歌舞与萨满文化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5.

J722.29

A

猜你喜欢
萨满歌舞满族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非遗背景下萨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何为萨满:人类文明史的眼光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一起歌舞吧
浅析吉林陈汉军旗萨满的文化认同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