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龙舟竞渡:独具岭南水乡特色的民俗活动

2015-01-30 07:23邢甲志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龙舟竞渡龙船番禺

邢甲志

(广东社会科学大学,广东 广州 510050)

番禺龙舟竞渡:独具岭南水乡特色的民俗活动

邢甲志

(广东社会科学大学,广东 广州 510050)

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浓郁的汉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地处珠三角的广州番禺自古以来热爱龙舟,与全国其他地区的龙舟竞渡相比,独具岭南水乡特色,亦为民间历久不衰的民俗体育活动。

番禺;龙舟竞渡;岭南;民俗活动

龙是中华民族与华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古老文化的漫长历史中,有过无数关于龙的神话传说,并由此衍生出种种以龙为主体的仪式与活动。对龙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是促使远古的人们开始将龙与舟紧密地联合在一起的重要因素。而龙与舟的结合形成了其中最具特色的一项——龙舟竞渡。南方水乡泽国,河网密布,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陆事寡水事重”,舟楫成为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地处珠江三角洲的番禺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每逢端午节都要举办龙舟竞渡,这已演变为当地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体现了当地群众辟邪、求吉、纳福的美好心愿和观念。

一、龙舟竞渡的起源

(一)源自自然生活

任何事物的起源都离不开现实生活。在南方水网地带,人们以舟代步,走到哪里都需乘船。人们在生活中,几只船碰在一起,有时会相互招呼一下,大家可凭自愿任意比赛一段距离,看谁划得快。这就是竞渡中速度比赛的起源。袁康的《越绝书》卷八记载:“越性脆而愚,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

(二)怀念先贤的祭祀活动

民众对先贤有着崇敬的怀念,往往把龙舟竞渡与当地的英雄人物联系在一起。他们把对先贤的真挚追思寄托在这普罗大众参与的热烈向上的活动中,赋予龙舟竞渡更丰富的内涵延伸。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纪念楚大夫屈原。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含恨抱石自沉汨罗江。“楚人怜之,纷纷驾船争逐江上相救”。《荆楚岁时记》记:“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另一说法是纪念伍子胥。春秋名臣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于五月五日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人们于这天竞渡纪念他的忠烈。

二、番禺龙舟竞渡的历史

龙舟竞渡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自战国起,即有人们从事这一活动的记载。在历朝各代,龙舟竞渡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龙舟历史与龙舟文化是中华文化长河的一个重要支流。

(一)远在原始社会,竞渡已出现在岭南百越民族的生活中

《淮南子·齐俗训》中说:“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直到西周,开始出现了舟与龙神崇拜结合的产物——龙舟。战国中期的《穆天子传》记述:“天子乘鸟舟,龙卒浮于大沼”,舟皆以龙鸟为形制,这是记载龙舟的最早文献。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发现的时代约为战国中期至东汉的石寨山式铜鼓和冷水冲式铜鼓,上面多数都有“竞渡纹”。反映了当时竞渡的规模、舟的形制,是古越族竞渡习俗的一种真实写照,说明至迟在汉代已经有了龙舟竞渡。

(二)番禺龙舟源远流长

据有关史料记载,番禺龙舟竞渡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番禺人的龙舟精神可以说是锻淬千年的古越精魂与充满活力的现代精神的完美结合。龙舟运动在番禺各镇皆盛行,已经是广大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活动。深究龙舟活动与番禺的不解之缘,当与其“水乡”的独特地理有着密切关系。番禺河道纵横,乡人由来“开门见山,举步登舟”,村中男女老少无不熟悉水性,善舟楫,龙舟活动是他们日常劳动生活的反映,成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一种风俗。

据有关文献记载,南汉时(公元917-971年),明月峡、玉液池是竞渡场所。潴水成湖池,池中筑有含珠亭、紫云阁等建筑物。每年端午节,令宫人竞渡其间(见宋方信儒《南海百咏·石屏堂》)。清初广东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舟语》中,详细描述了当年番禺附近龙舟竞渡的盛况:“五月时,洪流滂沱,放于百里,乡人为龙舟之会;观者画船云合,首尾相衔,士女如山,乘潮上下,日已暮而未散。”清乾隆年间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也追述过广州龙舟竞渡盛况:“粤中五月采莲竞渡,至五日乃止。广州竞渡夺标较盛,有逾月者。大洲龙船(注:大洲龙船现埋藏在番禺区钟村镇大洲村旁,1977年被发现,船长43.6米、宽4米,最高处0.62米),高大如海舶,具鱼龙百戏,积物力至三十年一出。出则诸乡舟行以从,悬花球秀囊,香溢珠海。”

三、番禺龙舟的制作

龙舟竞渡是一年中的重大盛事,如果在竞渡中夺标,人们会感到无比的荣耀。龙舟的坚固、稳定和轻巧在竞渡中是关键之处。所以在龙舟的制作与配置上费尽心思。用于比赛速度的龙舟,人们十分重视质量的高低,选用木材一丝不苟,还要用特殊的木材,制作要精细,使其在水上飞驰如箭。竞美赛艳的龙舟则把装饰复杂化,龙头威风凛凛,旗伞招摇,鼓吹如雷,甚至有拉横幅、竖闹秆、挂锦䌽的,无所不用其极。

(一)制作前的仪式

平常的树木,一旦被选中制作龙舟,就被认为成龙了,有了神性,必须举行一定的仪式或活动,来表示对龙的尊敬。番禺人认为贼的手脚麻利,跑得快,用偷来的木料制成的龙舟也跑得快,所以造舟的木料,特别是龙骨木,要去偷,不能买。当人们选中造龙舟的树木时,要用米、酒和肉祭树,请师傅念经,烧香放鞭炮,并用红布将树捆上才开始砍树。

(二)专职龙舟的木料

龙舟有专职龙舟和业余龙舟两种。专职龙舟的建造,广州地区多选用昆甸木,取其结实耐腐,其他地区多用杉木,取其轻便。龙舟一般要求轻利、易划,故都比较窄长,为了行船时船身不致晃动,不少地方的龙舟都有龙骨(一根长的木方),使船身稳固。

(三)龙舟的规格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参加竞赛的专用龙舟,形象比现代竞赛用的“划船”窄一点,一般分为四个规格:一是“三桡”(参赛者三人),舟长约二丈,中部的宽度大约为一尺六寸。二是“五桡”(参赛者有五人),舟长差不多三丈,尾尖头窄,中部的宽度大约两尺。三是“十三桡”(参赛者十三人),舟长大约为四丈五尺。还有一种是“十五桡”(参赛者二十人以上)。“十三桡”、 “十五桡”由于艇身过长,不适合在狭窄的河道中举行竞赛。

四、番禺的龙舟竞渡

(一)龙舟竞渡前的仪式

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举行仪式的目的一般是求神保佑划船平安,进而求神保佑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消灾免难。举行过仪式后,人们的心里会踏实一点,用一般的说法是“图个吉利”。赛前的祭祀仪式主要有起龙或请龙、转龙头、采青和散龙蛋等。龙舟平日常被放置在涌尾两边种满“塱竹”的龙舟壕中,有的沉在水底,有的埋于泥下。四月初八(古名“浴佛节”)前后,各乡择好吉时,选几个身强力壮的男丁,在热闹的爆竹声中,将沉睡中的龙“起”出水面或“请”出祠堂。紧接着就开始转龙头,人们在庙里或祠堂上完香后,将龙头龙尾请出来。燃香祈求风调雨顺后,燃放鞭炮,敲锣打鼓来到涌边,由主事者指挥安装龙头和龙尾。菜青是端午龙舟活动的前奏,多在农历的五月初一进行。人们将龙船划到村外河滩边,就地采拔湿地滩上的野生菖蒲草挂于龙头龙尾上,扶神贴上净水符,之后在村的河涌上划上几个来回,敲锣打鼓一番,便大功告成。当然,在菜青过程中还伴随着在滩头焚香烧炮,为采青活动增添气氛。竞渡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散龙蛋,按番禺当地风俗,将视为“龙蛋”的三华梨散发给村民,村民们均以得之为快,这样会感到有灵气上身。

(二)龙舟竞渡的过程

龙舟竞渡是番禺最热闹的景致,竞渡活动一般选择在水流舒缓、江面平直、视野开阔的地方举行。为了减轻舟体的重量、轻装上阵,人们都会把参赛龙舟上的装饰物除去。参赛龙舟汇集于出发地点抽签确定赛道,然后一字横排于江面上。桡手们精神百倍,整装待发。岸上人群翘首以待,静候发令。号炮一响,只见船上的桡手们以整齐划一的动作奋力往前划。顿时锣鼓震天,鞭炮齐鸣,龙船冲出龙门,谓之“放龙”。桡手们随着鼓声的急缓轻重落浆掘波,高声喝号,身子前俯后仰,动作整齐好看。龙船所经之处,岸上人群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呐喊助威,为选手加油,谓之“喝龙”。桡起桡落,白浪翻滚,水花飞溅。这样斗上五六个来回,上百里水程,才能决出名次。河道终点处插着锦标,最先夺得锦标者即为胜队,而胜负往往仅在一瞬间。扒到最后一趟,先抵者过龙门时会高举着桡独劈龙门,以示捷足者先登。完成比赛路程到达终点叫“抢红”,也就是夺标。“抢红”这一环节也很吸引观众,虽经几小时的竞赛,参赛龙舟往往难分高低,并列前茅的情况常有出现。到颁奖时,获奖龙舟需绕场一周,以示答谢,比赛程序便到此结束。得胜之师自然是喜上眉梢,获胜者不但可以得到米酒与金猪等奖品,还常常会受到村中坊间的夸奖。

竞渡活动结束后,村民们会争相到龙船划过的河水中洗澡或洗脸,叫做“洗龙舟水”,寓意去掉身上的秽气,体格健壮。到了傍晚,村中老少会集中到村中祠堂或河边空地齐齐吃“龙船饭”,以求沾龙舟灵气,龙精虎猛。整个赛龙活动结束后,村民择吉日把龙船埋在河泥或悬挂在祠堂里,称“藏龙”。至此,端午龙舟竞渡这一民俗活动才圆满结束。

五、结语

两千多年前,一位爱国主义诗人的投江,让中国人选择了龙舟,表达心里的敬意。龙舟是氏族文化、宗教文化、民间工艺的载体,是民间喜闻乐见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龙舟竞渡充满夺锦激情,它可以宣泄情感,净化心灵,促进人类心理、生理和身体健康。历代仕宦将其视为“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但为民间大众所欣赏和喜爱。番禺自古以来热爱龙舟,其龙舟竞渡也独居特色,是一项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其龙舟文化体现了番禺的水乡文化和亲水文化。

龙舟竞渡已成为宣传番禺,打响番禺品牌的有力载体。番禺龙舟“同舟共济、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就是番禺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对内起着凝聚内力的作用,对外能促进人奋发拼争。番禺龙舟,充分展现了龙舟的魅力、番禺的实力和各级政府的合力,形象地显示了番禺人为建设更加富裕和谐的新番禺而努力奋斗的情景。

[1]刘介民.独具民俗艺术魅力的龙舟竞渡,民间文化论坛[J].2010(3).

[2]叶春生,凌远清.岭南民间游艺竞技[M].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1):1.

[3]重庆晚报数字报.龙舟竞渡,2012(6):22.

TU984.18

A

邢甲志(1967-),男,山东泗水人,广东社会科学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龙舟竞渡龙船番禺
文化自信视野下高校龙舟竞渡的传承研究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104公顷! 120亿! 富力正式介入番禺石壁村旧改!
三条村!146亿!广州番禺旧改爆发!
240亿!30家房企争抢!广州土拍火了! 越秀75亿斩获番禺宅地,楼面价超3万/m2
番禺时代E-PARK正式亮相,打造新一代商业地产
湖南汨罗江龙舟竞渡的发展研究
龙船招景闹珠村
浙江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