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老年民间舞蹈教学的新观念及新途径

2015-01-30 07:23孙楠楠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民间舞民间舞蹈舞蹈

孙楠楠

(吉林省群众艺术馆,吉林 长春 130021)

探讨中老年民间舞蹈教学的新观念及新途径

孙楠楠

(吉林省群众艺术馆,吉林 长春 130021)

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流程的传统深厚的文化遗产。文化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劳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人类创造了一个混合的文化,古代和现代,继承人类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通过继承民间舞蹈文化与人类文化的发生和从未停止过渐进的变化。在渐进的过程,是舞蹈文化有其固定的一部分,并能发挥作用和变化。随着时间的发展,舞蹈是一种艺术的“残忍”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模仿能力,包括音乐,音乐和其他要求的理解是很严格的,当然,我们不能急于用专业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群体(老人),作为舞蹈家小经过长期的专业,科学的训练,可以做。因此,在教学中的年龄,老人教的生理特点,通过学习舞蹈,音乐,文化气质,修养,达到身体和心理健康,心情舒畅,陶冶情操。

民间舞;中老年人;教学;新概念;途径

引言

人的任何谈话都和有着教学经验的老师分不开的,不管哪一个人想要把教学法学好,都不能只靠一个人的经验。因此,拿纳众家之长,个人的角度分析和总结编写教科书,不像“帅承一家”。然而,这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但如果是从实践的理论总结出来的,这种做法难以发挥指导作用。所以我们今天讲中国民族舞蹈教育学,应该是要来的实践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当代艺术教育理念,使中国民族舞蹈的教学方法,提高文化含量。在教学中,除了每个不同的教学舞步和动作的解释要领之外;此外,它包括执教方式和课堂组织方式;特别是,增加了“考试大纲”和内容“成文法舞蹈课教案”的准备。这是中国民间舞蹈老师的管理发展要求的现代教学,但也有其他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无法替代的,所以后面的教学加上一个“新概念”之名。

一、民间舞概况

国民间舞蹈是指生活在陆地上九千六百万中国各族人民,繁殖和发展本民族的舞蹈形式自己的创作遗产生存。民间舞蹈的发生和发展必然意味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认同,民族的审美和心理素质的表现。由于在目录中的“字典”“[风舞]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传统舞蹈形式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这是我们的56个兄弟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舞蹈形式。据“共舞”粗略统计有许多种中国的民间舞蹈的。在各种舞蹈的民族的根共同组成中国民族舞蹈。

二、中国民间舞的特性分析

世界上没有一种民间舞蹈不是属于某一民族的。无论居住在任何地方,只要是同一个国家,都会有相同的艺术特色。由于各民族的艺术风格是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审美趣味和决策的宗教信仰;在私营部门产生的民间舞蹈,民间社会在中国的发展不属于任何种族群体不存在。因此,国籍应该是第一个特点的民间舞蹈。

三、民间舞的传承及教学

(一)自从产生了专职的艺人或是半职业艺人就有了师傅和徒弟之分,拜师学艺成为民间或是宫廷专门机构的必然规律

徒弟向师傅学艺严格而规范,一代代相传成为近代民间舞蹈传承的重要形式。

偷艺与卖艺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舞蹈在单纯的自娱功能中,逐渐增添了专门娱人的功能。此时,民间舞蹈便成为某些艺人谋生的手段,我们把民间艺人的这种活动称为卖艺。为了生活“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警句随之产生。不教和要学这一对矛盾的存在,就形成了“偷艺”的现象。“偷艺”的结果,也成为民间舞蹈自然传承的形式之一。

(二)民间舞教学的发展进程

系统教育进入新型的学校,据专家考证开始在学校的清末。作为一个专业的艺术学校应该属于最早在1918年,他成立了全国北京艺术学校,然后在1928年和1929年,先后有国家艺术学院和国家音乐学院杭州,上海建立。我们的祖先历尽艰辛,长途跋涉,直到解放后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1954年北京举行的民间舞蹈学校自成立以来纳入正规课程。从那时起,它开始有了自己的专业民间舞蹈老师,并开始搜集教材的工作。当时,因为舞蹈学校的课程是按照运行的前苏联芭蕾模式,它是第一个以发展民族民间舞蹈类舞蹈的联合课程的目的。问题课程和教材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前辈。在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下,经过三十多个春秋,最终导致1987年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成立。此后,民间舞蹈教学进展迅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挥民间舞蹈中更清晰和更合理的国民教育意识。

四、中老年人舞蹈教学方法

中老年人学习舞蹈时间短,没有系统的训练过怎么办呢?我认为方法很重要,老师要能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专业舞蹈技能来引导学员学习。我的具体方法是:

(一)舞蹈动作分短节,反复教学,这样学员就会弄得明白,看得清楚

1.先教脚上动作,一拍一拍慢慢来。

2.后教手上动作,一拍一拍慢慢来。

3.手、脚合起来,一拍一拍慢慢来。

(二)要求学员在课堂上加强记忆

1.在老师将动作分解得非常细

反复教授的同时,要求学员记下动作,只有先记住才能跳好,最后找到感觉。

2.不要有依赖感

一些学生不是指望老师,不然就是指望在前面跳舞的人了。越多的人跳好,他永远是看着别人跳,自己不去跳,因为他的大脑永远留在看着别人的行为阶段,也没有经验,每个舞蹈动作带来的改变自己的身体,演习区域。所以没有办法关注自己,享受自己。

3.教师示范动作要到位

老师的示范动作不能随意,一举手,一投足待的地方,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舞蹈艺术特色,上下手指的不同程度翻拍,弯直手臂,臀部扭动,胯部摇摆幅度,膝盖不停地抖动颤抖,他们都有自己的民间舞蹈节奏的规模,教师只有认真示范,学生才可以跳什么像什么。

4.多做对称动作,少做转动的动作

在训练中经常提醒学生注意他们的手和脚,左右区分,不要被别人所左右。做对称的动作,左右动作,帮助训练大脑的灵活性。当舞蹈编排的老人,360度转体动作物尽其用,使用45度和90度的运动,也可以旋转180度的动作,因材施教,尊重法律。

五、关于教材与参考

实际的教材出处和资料参考,是民间舞教材大纲中必须表明的内容。在“文革”后期,约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前后各地方的舞蹈工作者做了许多有价值的工作。他们把在民间搜集来的素材加以整理,把自己与同行们的创作汇集成册,如《东北大秧歌》《安徽花鼓灯》《云南花灯》《秀山花灯》《河北落子》等,还有《舞蹈集成》以及近期出版的VCD都是教学的参考教材。

六、结论

总之,老年人要学会良好的民间舞蹈,教师应采取非常薄的动作分解,反复教导和实践。学生掌握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找到了感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费孝通.关于民族识别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1.

[3]梁一儒,宫承波.民族审美心理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4]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5]石玉祖.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6]贾建文.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启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7]罗辛.对民间舞发展道路的思考[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J722.2

A

猜你喜欢
民间舞民间舞蹈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晋中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学舞蹈的男孩子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影响下民族民间舞表演新模式研究
舞蹈课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