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季剧团缔造“神话”的经验管窥

2015-01-30 07:23陆园媛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剧团音乐剧剧场

陆园媛

(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日本四季剧团缔造“神话”的经验管窥

陆园媛

(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本文主要通过对日本四季剧团的艺术创演和市场运作比较深入全面的学习考察,总结提出了其获得成功的几条经验。文章认为,日本四季剧团的“人本主义”的办团理念、“作品主义”的艺术原则、非“明星主义”的演员配置、“精细主义”的服务、“未来主义”的观众意识,是其获取艺术和市场双丰收的主要原因,并且成为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秘诀。

日本四季剧团;人本主义;作品主义;明星主义;精细主义;未来主义;战略

日本四季剧团成立于1953年,最初是由10名大学生发起组建的,创立之初以上演20世纪法国话剧为主,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四季剧团演出重点开始从话剧转向音乐剧。从排演话剧到引进欧美音乐剧,再到音乐剧本土化的成功,日本四季剧团用60多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亚洲颇具知名度的音乐剧团体,它所取得的成就在日本被称为“神话”,为世界艺术演出行业所瞩目。今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立项审批,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主办的“舞台艺术编导营销人员研修班”。经过比较全面深入的学习交流,我对四季剧团的整体生存和运作状态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分析其成功经验,不少论者认为长期公演、低票价、高质量的演出是四季剧团创造奇迹的关键。但笔者认为,从艺术本体的角度看,以浅利庆太为代表的四季剧团的先进理念和长期坚持才是四季神话缔造神话的秘密。

一、坚持“人本主义”,是剧团创造神话的根本所在。

艺术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但是作为从事艺术的主体——人才是真正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据介绍,四季剧团近年来平均每年演出3700余场,观众达330万人次,年营业额占日本整体演出市场的六分之一,其缴纳的利税比国家补贴给其他所有剧团的总和还多。探究其原因,不少研究者认为长期公演、低票价、高质量的演出是其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就其本质来看,还是四季剧团的“人本主义”企业文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四季剧团的功勋人物浅利庆太和他的同道们,在剧团成立之初,根据当时的日本文化艺术发展状况和他们的历史理想,提出了“文化复权(把文化权利还给人民大众)”“自力更生(剧团要自己养活自己)”“反对文化集中在东京(把文化送到日本所有角落)” 三条原则,作为他们的办团理念。这些理念,不仅积极捍卫普通国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并因此为剧团找到了生存发展的合法路径和市场基础。也正是他们的长远眼光和“人本主义”情怀,铸造了四季剧团的灵魂,使得四季剧团在经历了60多年的风雨之后仍然受到大众的欢迎和追捧。“戏剧感动观众,感动改变人生。”四季剧团的一切戏剧活动都以感动观众为宗旨,这也是剧团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四季剧团创建时,日本戏剧演出市场几乎被日本的左翼势力所占领,上演的作品多以抨击社会为主题,被观众评价为“药味儿十足”。同时,他们盲目自大,不顾观众的需求,否认观众的欣赏能力,致使观众逐渐远离剧场。戏剧世家出生的浅利庆太清醒地认识到当时日本剧团对戏剧的这些扭曲,在愤怒与失望的同时,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戏剧的理解:戏剧反映的是人和超越人的力量之间的对立,戏剧的作用是明确它的根源,发现人生的价值,给人以承担起人生奋斗的勇气。更加令人敬佩的是浅利庆太先生的艺术经营理念,他经常说:“戏剧应该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美好,舞台艺术工作者应该创造出这种感动。” 正是这种饱含正能量的艺术理念,在剧团文化建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坚持下来,剧团的市场经营发展才有了战略和文化上的保障。

二、奉行“作品主义”,是剧团应对市场变幻的杀手锏。

四季剧团能60多年在日本戏剧市场的潮头立于不败之地,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他们奉行了“作品主义”,用作品赢得了观众和口碑。他们选择作品的眼光独到,而且视野开阔,除了日本本土的原创话剧、儿童剧之外,他们还大量引进国外的优秀剧目,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新,让作品为剧团的发展提供支柱作用。四季剧团创立之初以上演20世纪法国话剧为主,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四季剧团开始从话剧转向音乐剧。在日本,音乐剧是个舶来品,在演出早期,并不为观众所熟悉。这期间,四季剧团一直在尝试扩大音乐剧的影响力。1983年,四季剧团引进经典音乐剧《猫》的版权,进行本土化创作后,开始在东京公演。《猫》的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第一年仅在东京就上演了474场。 《猫》的成功给其他剧目的长期公演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自此,四季剧团积极引进剧目,开创了一个剧团中长期公演与定期轮换公演同时进行的独特模式。1998年四季剧团引进音乐剧《狮子王》,上演至今已持续演出长达15年,仍然保持着90%以上的高上座率。四季株式会社首席运营官、国际部及制作部部长田中浩一指出:“四季剧团是以艺术表演团体直接面对市场的方式,将原创音乐剧演出和购买版权、引进世界经典音乐剧演出并行。在版权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适应当地观众的欣赏习惯,这是四季剧团始终坚持的方针。”

跻身世界一流音乐剧“联盟”的四季剧团,已经与迪士尼公司、格什温兄弟等知名国际团体及音乐剧制作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起引进风格迥异、在欧美具有代表性的人气经典海外剧,早期有《西区故事》《耶稣基督巨星》《群舞演员》和《艾薇塔》等,20世纪八九十年代《猫》《歌剧院魅影》《美女与野兽》和《狮子王》等实现了长期公演,近年则陆续引进了《音乐之声》《巫姬》《春的觉醒》《妈妈咪呀!》《小美人鱼》《阿拉丁》等。在剧目选择方面,四季始终青睐于能展示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价值为主题的作品,并坚持本土化制作的基本路线,让每部移植来的作品都扎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这样,一方面能极大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尊重日本传统文化的舞台演出更符合国人戏剧欣赏习惯,所有的剧目都用日语演出,全部舞台装置都在日本制作,在吸收西方音乐剧精髓的同时,建立起一套适合日本人表演和欣赏的艺术审美体系,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没有障碍,也为实现长期公演打下了基础。这种以作品为中心的市场经营策略,既保证了剧目的艺术质量,也保证了剧团的市场经营目标,可谓一箭双雕、名利双收。

三、反对“明星主义”,是剧团保持旺盛创造力的法宝。

四季剧团的所有人都相信和秉持“艺术是为了感动”这一艺术理念,高质量的演出是打动观众的关键因素。 一部话剧、音乐剧、儿童剧等都离不开一流的演员带来精湛的表演。四季剧团走出了一条独创道路演员培养和演出道路,与他们奉行“作品主义”一样,他们不要“明星主义”,并注意克服“明星制”及其种种弊端,最大限度保证了作品的质量,也发挥了每一个演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了确保演出质量,演员的日常训练和调用十分重要。剧团所有演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团内的训练制度,“录取的年轻演员,将来能够站在舞台上的大约只有四分之一”。在四季艺术中心(四季剧团的总部)和各个剧场最醒目的地方,都张贴着浅利庆太先生的名言:“一音不准,请你离开!”日本四季剧团首席运营官、国际部及制作部部长田中浩一认为,“演员不是工业产品,是鲜活的人要运转起来,如何让如此多的演员、如此多的角色有序、合理地运转是个大课题,对于演员的管理和激励更是剧团管理与运营的一个难点”。四季剧团会对演员参加训练的次数、训练科目、观众反馈进行详尽的统计,以此作为演员在剧团积极性方面的参考。此外,剧团相关部门会定期对演员的发音、形体、体能等专业素质进行严格检测。演员管理制度非常严苛,竞争激烈,每年都会有超过10%的演员被剧团淘汰。除严格挑选角色演员外,四季剧团还要求演创人员做到必须让观众充分理解舞台上的每一句台词。为了保证每一位上台演员的水准,四季剧团独创了母音法、呼吸法、断句法三个重要方法训练台词,保证观众在剧场的任何位置都可以清晰地听到每一句台词并最终实现打动观众、感染观众的目的。

为了解除演员的后顾之忧,剧团的薪酬和后勤保障也非常到位。只要演员能上台演出,就能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在四季剧团,每个人都要靠实力说话。在起用演员、选择角色上,演员的资历和已往的辉煌历史都不是最重要的,只注重选择哪位演员更适合哪一个角色。即使选定了角色,如果本人不够努力,不继续保持实力和进取心,就会很快被后辈赶超并取而代之,即使最优秀的主角也不例外。这种严格的制度对演员们提出保持高水平演技的要求,一切都基于努力创造出令观众感动的舞台作品这一最终目的,从而使观众追随的是作品和剧团,而不是依赖某一个明星的个人魅力,更符合现代大众艺术市场的内在规律,既调动了所有演员的积极性,同时也保证了剧团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服务的“精细主义”,是剧团赢得庞大粉丝的保障。

观众,是戏剧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没有观众,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浅利庆太先生从一开始就把观众放在最中心的位置,他的创作和努力都是希望把观众吸引到剧场,给他们带来感动。能感动观众的除了剧目本身以外,剧场的精致贴心的服务也是重要的基础和保障。在这方面,四季剧团的注重细节、用心服务、注重观众体验、标准化等很多做法都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其中包括剧场服务、购票服务、会员管理以及潜在观众的培养。

四季剧团的客服工作人员有一个理念,那就是剧场服务也是演出的一部分。观众一旦踏入剧场首先接触的就是客服工作人员,他们的一举一动代表的是四季的水准,要与高质量的剧目演出匹配,而不能有任何失误,不能让观众有任何不安。因为观众走进剧场的感受也是观剧体验的一部分,良好的服务会强化观众对作品的期待,并有提前进入剧目的感觉。正是带着这样的理念,四季剧团在观众服务方面可谓“尽善尽美”,尤其是细节上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和安排。比如观众进场时,凭借一张引座小卡片,就能迅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对于一些特殊观众,比如带幼儿的观众、残障人士、孕妇、儿童等,工作人员会给予更多关注,在观众进场时就会做好标注,一旦有情况能够迅速发现并给予帮助。在一层观众席的后侧设有专门的亲子观剧室,一些观众带着幼儿来看剧时,小孩子一有状况服务人员会迅速到场及时处理,建议观众到亲子观剧室,这样既不影响周围的观众,也不妨碍家长和孩子可以继续观剧。在剧场最后一排还专门设置了方便残障人士坐着轮椅看剧的位置。为了便于儿童舒适地观剧,剧场特意准备了厚度不等的坐垫以备选用。此外,对于如厕等问题,剧团也针对男女观众比例进行了独创的人性化设计和管理,分设入口和出口,专人引导,人群单向流动,避免混乱和拥挤。剧场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职业素养也让人印象深刻,跟演员一样,剧场服务人员也要进行发声练习,以确保与观众交流时声音清晰圆润,同时也有助于带动面部表情,包括情绪控制、站姿训练等,经过长期练习,确保在服务中保持良好的整体形象。

除此之外,剧团还针对铁杆粉丝(会员)、注册观众、潜在会员在票务售转、观剧服务、公益演出等方面进行分众化服务。正因为有如此精细的服务,四季剧团有目前一个庞大的粉丝群体:铁杆粉丝(会员)18.5万人(这一数量是在日本同样深受观众喜爱拥有7万多会员的宝冢歌剧团的近3倍),官网注册观众22万人,年轻网络粉丝85万人。

五、观众的“未来主义”,是剧团持续发展战略的要诀。

四季剧团对潜在观众的培养可谓用心良苦、眼光独到,真正做到了从娃娃抓起,是企业文化战略上的成功探索。为了吸引孩子走进剧场,四季剧团非常注重儿童剧的创作,从1964年创作第一部儿童剧《皇帝的新装》,到现在共创作了30部儿童剧。这些儿童剧有的取材于世界童话,有的取材于日本民间传说,更多的是改编自小说等的原创作品。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情节曲折、制作精美、音乐动听。没有丝毫取悦孩子或家长的喧嚣浮躁,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比如“友情”“勇气”“信任”等。还会专门针对儿童成长中的突出问题制作作品,比如《佑大和不可思议的伙伴们》,作品改编自日本作家三浦哲郎的小说,描写了因战争躲到乡下的孩子遭受欺负后得助于精灵的故事。该作品搬上舞台后,学校中普遍存在校园欺负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剧团内部设有专门创作儿童剧的团队,从剧本创作到演员表演,都从儿童观众的特点进行专门设计。四季剧团认为,面向孩子的作品更不能敷衍,在创作中注重文学性和艺术性,不能单纯地说教,而是让孩子在愉快的观剧体验中学到东西,帮助他们成长。四季剧团的儿童剧目很多,比如《想变成人的猫》《梦中醒来的梦》《绿山墙的安妮》《佑大和不可思议的伙伴们》《魔女琳琳》《桃次郎冒险记》《皇帝的新装》《国王的耳朵是驴耳朵》《很久以前大象来了》等等,其中不少经典剧目广受孩子们欢迎,常演不衰。四季剧团的营销部门还会专门针对中小学开展团体售票,为学生观剧习惯的养成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在日本研修期间,我在观摩音乐剧《狮子王》的现场亲眼见识了学生们的观剧热情,场面十分可观。四季剧团还推动政府和学校施行“学生进剧场”活动,学校统一组织学生进剧场观看正式演出,作为学校艺术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剧场中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接受艺术的熏陶。学校还会定期向学生收取艺术鉴赏基金再加上国家的补贴,作为进剧场观看音乐剧的经费,四季剧团也会对这类团体购票提供5%~15%的优惠。

更具有战略意义的是,多年来四季剧团坚持开展了“心灵剧场”和“美丽日语”两项公益性活动。这两项公益艺术项目已成为四季剧团的公众形象的品牌活动,为其培养了大量潜在观众。“心灵剧场”活动启动于1964年。当时,为提升企业形象,日本生命(日本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日生剧场和四季剧团共同策划了“日生名作剧场”,由日本生命出资、四季剧团创作演出,在位于东京银座附近的日生剧场免费招待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前来观看。这一举措得到了日本教育部的支持,“日生名作剧场”后来成为学校课程的一个环节。2007年,四季剧团把这一免费招待小学生观剧的活动拓展到全国的几十个城市,积极吸纳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2008年,该活动被正式命名为“心灵剧场”,四季剧团的目标是每年义务演出儿童剧1000场。2014年,免费招待全国的小学六年级学生56余万人,占全国小学六年级学生(110万人左右)的一半。正是因为这一活动,让很多因为各种原因原本无法走进剧场的孩子也能够享受看剧的快乐,获得感动,同时也培养了音乐剧的年轻观众,还有一些甚至成为四季剧团的“铁杆粉丝”,有的甚至还把进入四季工作作为自己的梦想。“美丽日语”活动是四季剧团是把自己独特科学的发音法训练课程(包括“母音法”“呼吸法”和“断句法”),带到了学校课堂中,希望通过发音法练习让学生们把日语说得更动听。从2005年开始,四季剧团“美丽日语”活动共走进了4000多所学校,受益的学生达30万人。

纵观四季剧团从一个小剧社发展到现在国际知名的剧团,其中所走过的艰辛道路也恰似其名字一样,历经春秋冬夏。但经过60多年的发展,日本四季剧团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少艺术演出和经营的成功经验,不管是严肃的创演理念、严谨的工作态度,还是独到的艺术眼光、科学的管理体制,都值得中国同行学习借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作为邻国的日本在四季剧团的带领下,其音乐剧市场早已是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时候,中国音乐界还停留在争论什么是音乐剧的层面。对音乐剧的认识和市场培育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D913

A

陆园媛(1979-),女,汉,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黑龙江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三级编剧、黑龙江音乐家协会,研究方向:音乐管理、歌词、音乐评论。

猜你喜欢
剧团音乐剧剧场
欢乐剧场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论《日出》的剧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