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院校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5-01-30 07:23孔繁龙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少数民族民族

孔繁龙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试论民族院校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孔繁龙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我国自兴办民族院校以来,为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为民族地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为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与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这些人才的主要来源仍然是民族院校。因此,新时期民族院校为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乃至我国建设小康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民族院校;小康社会建设;地位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实施的一系列扶持性政策十分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经济建设、科教事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由于民族地区大都地处偏远山区,这里自然条件差,现代信息渠道十分有限。由于历史客观原因,这里专业人才紧缺,自然资源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 与内地相比,经济发展状况总是处于落后局面,各方面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局面如果长期持续下去,民族地区将怎样建成小康社会?怎样实现现代化?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积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支持民族院校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①2015年中央召开了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明确提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受教育权利,提高各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②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方针和目标,也充分体现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发展教育、学习文化、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繁荣经济的迫切心情与愿望。因此,民族教育事业是我国整体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充分认识民族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发挥的历史性作用

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兴起。建立最早的民族高等院校是西北民族大学,成立于1950年8月。之后国家陆续成立了中央、西南、中南民族大学,而且各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省(区)也先后成立了各类少数民族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1950年全国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在校学生1285名,占全国高等学校学生总数的1.5%③。到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在校学生达到了31.73万名,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5.71%,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数达到209.71万名,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6.75%。④这些少数民族学生,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来自边远贫困的民族地区,尽管家乡学习和生活条件较之一般城市和发达地区落后,但他们总是抱着建设家乡、报效家乡的热情,学成毕业后毅然地回到养育了自己的那片热土,为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辛勤劳动。这里应当充分肯定他们为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为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与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奋斗在广大民族地区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包括各级干部)中的80%以上毕业于民族高等院校。

进入新时期,民族高等院校为民族地区发展科技和振兴民族地区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研(科技)工作从单一地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逐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支强大动力,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科研(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得越来越突出。这里不再一一举例。在这样的态势下,民族院校也同样依靠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学科优势,在培养少数民族专业人才的同时,以广大民族地区为领地,积极为发展民族经济服务,取得了很大成就。近些年来,全国各民族高等院校教师主持完成的一大批科技项目都围绕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建设为主题,许多项目转化为生产力后十分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技术上具有很高水平,而且在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新时期民族院校在实施小康社会建设战略中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如果没有一大批高技术技能专业人才的不断涌现,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无从谈起。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曾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⑤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人才问题时讲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地培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⑥我国广大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除了客观原因以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人才。据西北民族大学于2013-2014年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人才需求状况调查,现阶段民族地区社会综合发展现状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对双语类需求量则更大,诸如地矿、畜牧业、信息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社会事务管理、加工业、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另外,民族地区中小学对各科双语型专业教师需求量也很大。这样的现状,给民族高校校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小康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民族高等院校又将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呢?从总体上看,不外乎为民族地区培养大批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挖掘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三个方面。

(一)努力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高综合素质的建设人才是民族院校永恒的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清华大学的回信中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未来。”⑦在当代,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科技事业、文化建设都得到全面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从国内发展区域看,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很快,而广大民族地区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发展缓慢,与内地相比具有较大差距。其中缺乏一大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实施小康社会建设战略中,民族院校历史地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大批量现代化建设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第一,人才培养中必须一贯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德育放在首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为德育教育的目标。第二,高度重视教育质量,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真正意义上实现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第三,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按照党中央2015年颁布的《决定》中提出的“调整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专业结构,重点提高工、农、医、管理等学科比例,……提升民族特色学科水平”⑧的基本要求,在一如既往地办好传统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必须根据现阶段国家针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方针政策,从民族地区综合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双语”专业建设,诸如双语型的法学、新闻学、管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专业,努力培养一大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兼备的各类专业人才。

(二)积极促进民族地区科技进步是民族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我国的科教事业从整体上得到很大发展,强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但是,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广大民族地区科教事业仍然处于落后状态,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民族院校的科研(科技)工作必须在促进教学工作、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要以积极帮助和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具体地讲,社会科学研究要在挖掘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方面,应注重新时期新型的民族关系、民族团结、民族宗教、民族经济和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发展问题研究,以及与当代民族地区社会综合发展有密切关系的问题研究。提出加强民族团结、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方略,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科学依据。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在不忽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应用开发性研究。根据国家提出的民族地区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不遗余力地为民族地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帮助少数群众解决生产过程中科技难题,攻克发展生产过程中的难关,努力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民族地区的各项建设事业,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农(牧)业生产以及工业生产中的科技成分,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

(三)一如既往地承担起挖掘、整理、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我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院校由于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研究基础、研究成果积累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特别在民族学研究领域、少数民族历史研究领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领域、民族经济发展研究领域、民族宗教文化领域都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奠定了现阶段民族地区社会综合发展研究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院校在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传承等方面历史地承担着其他院校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论从培养少数民族各类建设人才的角度讲,还是从发展科技、振兴民族经济的角度讲,还是从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讲,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民族院校,而民族院校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民族地区,二者互相依从,互相促进。因此,民族院校为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已经发挥和必将进一步发挥其他院校不可取代的重大作用。

注释:

①《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第109页。

②⑧中国文明网:www.wenming.cn。

③《中国民族工作年鉴》,2001年卷。

④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4/。

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380页。

⑥央视网:http://news.cntv.cn/special/2014rcgz/xjp/。

⑦搜狐教育:http://learning.sohu.com/20140911/n404229913.shtml。

G758

A

孔繁龙,男,藏族,甘肃省天祝县人,西北民族大学2014级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少数民族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们的民族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