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的研究

2015-01-30 07:23李佩瑶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人文专业

李佩瑶,徐 雷

(1.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理工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关于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的研究

李佩瑶1,徐 雷2

(1.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理工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公共选修课,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全院所有专业所有学生,并让发挥自主性地进行选择开设的课程。开设的作用则是为了优化扩展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增长学生的见识,并且优化教学,让学生的发展空间自由度更高、可塑性更强,从而培养出来社会所需求的合格的人才,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回馈社会。

公共选修课;选择性;知识体系结构

一、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

伴随着当代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社会大环境对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取得一席之地,这已经是20世纪的过时的想法。当今社会的竞争机制中,能否脱颖而出,不在单单取决于专业能力的如何,木桶效应已经显现,其他的非专业方面的能力包括情商和知识等在内的因素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公共选修课对于拓展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另一方面讲,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我国的国情的限制等因素,我国大学生的专业有着相当大一部分不是由着自己的意愿所选择的,有的是因为高考分数无法进入心仪的专业学习,有的是因为社会的就业率以及需求等因素,有的则是根据父母的意愿所选择等。导致了不少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谓“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导师”,而公共选修课则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学生有着很大的自主性,所以学习积极性会相对较高,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从其他的方面讲,公共选修课的开设还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对老师的授课能力和课堂掌握能力起到了提高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且还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秩序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依据。

二、公共选修课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的数量和种类相对不足

由于公共选修课的特殊性,使得它对教师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着特殊的要求。现行的一些高校,经常不是根据学生有什么需要有什么需求开设公共选修课,而是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来开设公共选修课,例如,在国家股市经济增长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对股票等证券交易有着浓厚的兴趣,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呼声很高,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经济类专业的教师而导致课程无法开设。所以很多高校在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方面数量和种类经常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学生对待公共选修课有认知的误区或者态度不端正

现在大学生有的对公共选修课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一部分热爱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则是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补充,为了更好地学习本专业的课程,从而出现了经济类专业继续报经济类公选课,人文专业继续报人文类公选课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在实际上课中由于该课程主要目的是扩充认知,内容对于本专业人员来说则显得相对肤浅。所以在这里要好好普及学生对待公选课的认知,公选课是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面的重要补充,一般情况下不宜选择和自己专业相关或者相近的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而是交叉性地选择外专业自己不太了解的内容和课程。

另外一方面,在现在的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观点,必修课中考试课是要好好学的,考查课是可以糊弄的,而公选课的地位更低下,学生相对有着普遍的糊弄混学分的心态。

之前文章中所述的公共选修课学生有兴趣,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这里又说学生在糊弄,这种前后矛盾的情况是如何形成的呢?因为在当今的高校中,很多学校采用的是强制性的学分制,意味着学生无论如何必须选修若干门公共选修课才可以拿到学分,才可以毕业。而学生则看着开设的开设的几门课程,选择的余地不是很大,完全没有自己心仪的想要去上的课程,所以就只能抱着混学分的态度随便选了一门课,目的就是为了混学分,从而达到混毕业证和学位证的目的,并且还有的学生为了更加容易地混,专门挑容易的课选,更是严重违背了公共选修课的初衷。因为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比较功利而不端正,所以造成了以上的结果。

(三) 课程在教学管理环节相对不足

当然形成这种情况也不单单是学生单方面的责任,学校的教学管理也有着一部分的责任。老师由于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和班级,在课堂驾驭能力上有着不足,并且一部分老师也有着轻视公选课的想法,所以老师对待公选课的态度则显得参差不齐。另外在教学管理环节,由于公共选修课经常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所以在教学秩序监管、授课质量以及学生出勤率等都存在管理上的疏忽和疏漏,在和平时的必修课和专业课的对待态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别,给人的感觉公共选修课就像是中学时期的副课一样,是可有可无的课程。

另外由于现在很多高校在公共选修课的设置方面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并且公共选修课也有着紧跟社会需求应对环境变化的性质,所以当前的公共选修课很多都难以及时地找到合适的教材,以至于学生老师都是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上课。有的即使有了教材,由于人数在选课之前不能确定,教材数量不能提前预订,开课之后才可以确定人数从而采购教材,而当教材到达学生手中该课程已经进行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进度,造成了教学效果相当的不理想。

三、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的几点措施

(一)课程开设要有针对性

课程的开设不能盲目的地进行,一门课程开设或者不开设,不能由个别老师或者领导来拍板定论,要有一个合理的论证的过程。例如,开设课程环节首先在学生群体中进行调研,以做到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然后报名环节之后根据人数来进行调整,人数过少的课程删除,人数过多的课程进行分班上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秩序。

(二)对学生进行公共选修课的认知教育

学生对待公共选修课的态度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要让学生知道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的概念和作用分文别类地对学生进行阐述。

(三)完善对待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

首选要把公共选修课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剔除摒弃轻视的思想。在教学管理和督导监管环节把它和其他的课程同等对待,特别是学生出勤和考试成绩环节加强管理,让学生和老师都能感觉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另外在针对课程种类和数量不足的问题,可以和周边若干所大学联合起来,开通公选课的学分互认机制,

四、公共选修课设置的体系结构分析

以我院为例对公共选修课设置的体系结构来进行分析,由于我院河南工程学院的定位为工科为主的多学科协调综合类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所以我院的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有着自己的特点。

由于我院以工科专业为主,所以在公共选修课方面相对偏重于人文类课程。人文类课程则主要分为人文素养和人文应用两大类课程。

其中人文素养类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艺体育类。人文科学类包括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课程,例如《中国文学史》《中国地理概述》《唐诗宋词赏析》,等等;社会科学类则主要包括了哲学、社会学、法律、经济学等方面的课程,如《现代西方哲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法律基础》《商业新思维》,等等;文艺体育类则包括运动、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课程,如各种球类课程、《音乐鉴赏》《吉他基础》《书法》《素描基础》等等。

而人文应用类课程则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运用人文知识的能力,来为自己以后的事业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帮助,人文应用类课程则属于软知识,不能体现在一个专门的具体的学科中来量化考核,而体现于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该类课程则主要包括现代礼仪类、沟通交际类等,如《现代礼仪》《谈判技巧》《演讲与口才》以及《团队协作沟通技巧》,等等。由于近年来企业针对毕业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在人文应用方面很多90后的学生存在的一些先天的不足,在责任心交流沟通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上有着一定的缺失,而现代企业管理生产中这些方面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该类课程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则显得尤为重要。

而其他的工科类课程则属于辅助的地位,起到增强学生日常能力的作用,比如《计算机组装维修》《办公软件应用》《日常电路维修》,等等。

五、结束语

总之,公共选修课的建设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课程的设置和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地论证来合理化并且系统化。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学到东西,通过公共选修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才能够实现,最终达到培养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人才的目的和目标。

[1]刁晓平,李少华,加强公共选修课教学及管理的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2.

[2]陈红英,全校公共选修课的改革与管理刍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3]柴学平.我校公选课现状及其应对分析[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6,3.

[4]张寿松.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

G642

A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人文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