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激趣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15-01-30 07:23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物理民族探究

王 迪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基于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激趣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王 迪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众所周知,由于民族地区的初中学生受自然现象以及物理规律认知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民族地区的初中物理教学一直是人们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探讨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物理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是每一位物理教师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初中物理激趣教学和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工作。本文笔者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点展开探究,希望为其他物理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的参考价值。

初中物理:兴趣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掌握了这门艺术,也会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带来的是激情和美的享受。鉴于物理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为提高民族地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对促进物理整体教学效率是非常有用的。一方面民族地区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知识带有局限性,对物理知识和技能上缺乏更深层次的挖掘,学习探究活动处于肤浅的状态,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物理教学环境和自然资源,教师如何利用民族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和打造高效课堂,一直是民族地区物理教师所困惑的,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问题或许能迎刃而解。

一、恰当穿插民族语言,让物理教学更加接“地气”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们对于本民族语言更具亲切感,在教学中穿插民族语言不但不会冲淡主题,反而,会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语言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表象,促进学生的想象。如有一些物理术语,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有困难,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他们能接受的语言和词语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生动形象的民族语言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这样对于物理学科达到了深入浅出的理解和消化,培养学生的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枯燥的知识开始有了活力和生命力。课堂气氛更好,教师的亲和力更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得以彰显。民族语言的运用会激发学生对本民族的热爱,会激发他们内心的认同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要恰当地运用民族语言进行教学,不但不会冲淡主题,反而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让干巴枯燥的物理焕发勃勃生机,更加让教学接地气。

二、适时激发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堂是主战场,学生是主体。众所周知,再好的教学模式,如果学生的参与度低,也都无济于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重要性,基于此,物理教师在教学时要多设置一些方法,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学生都能在乐中做、在做中学。例如,在分析“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演示一段手影戏,待学生对其感兴趣后,带动学生也参与手影戏活动之中,亲身去体验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在讲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来,将筷子的一半插入事先准备好的一杯水中,然后提醒学生观察筷子看起来是否与原先的一样直。当学生们有了这些亲身参与与体验后,他们也能感受物理本身的魅力,乐于参与,学习的劲头也会更积极。

此外,也可以在课堂提问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一般而言,提出的问题要尽量短小精练,利于学生理解消化。如果问题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让他们学会一题多解、触类旁通,有利于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此外,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联系生活设计问题与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是一门有趣又实用的学科,物理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样服务于现实生活。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民族地区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时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洗礼的同时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与规律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的好习惯。 例如:民族地区勒勒车为什么多是木制的轱辘?从而揭示压力和压强的相关内容,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实践更加能说明物理问题。又如:在讲解“视力的矫正”这一知识点时,提出问题:“为什么眼镜能够矫正学生的视力呢?”这一问题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且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很快会想到将透镜的知识运用进来,实现知识的内化。再如,在讲授“重力”这一章节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人跳起后会落在哪?为什么呢?”等,这些问题都能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只要让学生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比如简单的“烧开水”过程,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发现问题的,需要教师的及时启发与引导。

四、改进民族地区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总结物理规律以及开拓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能力。民族地区由于实验设备和环境的限制,实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没办法和发达地区的学校相媲美,但是无论如何民族地区的物理实验教师也要以新课改的要求为根本。所以就需要物理教师尽可能地精心设计实验,采取多种形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革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善于改进实验教学,因地制宜地开展好名族地区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操作以及独特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光的传播》这一章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光的直线传播特性这一点,可指导学生用易拉罐、纸板、灯泡等简单材料准备实验器材,学生在准备环节也会非常用心,实验课堂上也会细心观察,这样有助于学生能更好地观察物理现象,近距离地验证物理原理与理论,对深入理解相关物理知识的概念,掌握物理知识点等方面很有帮助。

再如,同样在学习《压强》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的作用效果能导致物体发生形变,因此,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直接演示直尺上放钩码的小实验让学生去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理解物体受压力形变的强度就是要学习的“压强”。用小实验热身,接着在导入新课,效果十分理想。

五、源自生活阐述物理,紧扣实际开展好学习探究活动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通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魅力。物理学科的知识总会与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物理现象,懂得观察,明晰思考、辨析能力。来源生活中的物理更加能够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更加让学生深入的探究。例如,在介绍力的相互作用的特质时,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大量的实例,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我们的学科学习的目的性就更加明确,同时在观察现象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缜密的思维能力和思辨的精神。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到学有所用,进一步理解、掌握物理知识,从而保持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民族地区的教育者,要善于在恰当时候用民族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要运用学科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联系生活设计问题与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要改进民族地区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运用源自生活的物理,更好地紧扣实际开展好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途径多种多样,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精心钻研教材,从课本基本内容来拓展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多探寻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制定出适合物理教学的教学模式。此外,也要关注一些生活细节,将民族地区的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在兴趣的激发下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只要学生“乐学”“想学”“会学”,教师教学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课堂也会妙趣横生。

[1]盛建国.用玩具引领学生步入奇妙的物理世界——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建立“玩具探究活动室”的构想[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Z1 .

[2]陆水明.关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几点思考——从生活的“浅出”与“深入”谈如何进行物理教学的灵活设计[J].新课程(中学),2014,6.

[3]朱建洪.通过优化情境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以“磁场”一章教学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10,12.

[4]王峰.“教学案”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5]刘英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探究[J].神州,2012,6.

G527

A

王迪(1992-),女,汉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物理民族探究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我们的民族
留言板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处处留心皆物理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