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

2015-01-30 07:23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企业

徐 朗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CI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

徐 朗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本文针对《CI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专科学生的特性,总结了本校开设该课程以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模拟工作室的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针对专科学生学习不主动的问题,将教学内容划分单元,细分到每一堂课,做到每一堂课有任务。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团队意识,校企合作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CI设计;改革措施

CI设计是视觉传达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因此与之相关的知识点较多,理论性、系统性非常强。在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系统地对本课程发展历史、组成关系、案例欣赏及现状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真正理解CI的导入对企业的重要性;在实践技能方面,通过结合真实企业命题的设计操作,使学生掌握企业导入CI的程序,熟悉市场调查的过程和完成调查报告的PPT制作等。也正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这样的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之真正进入情境中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具备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发展迅速,新观念新思想不断涌现,催生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在这种大环境下本课程从2007年开展系统的专业建设以来,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尝试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笔者的思考和教研室专业老师共同努力下,到2014年,课程教学改革初见成效,本论文的撰写既是对CI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同时也是对该课程的教学心得体会。

一、CI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视觉形象,忽略企业文化的引导

CI是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一般译为企业识别系统。其中包括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和VI(形象识别)。CI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品牌动作战略,是企业将目标、理念、行动、表现等一体化并统一管理,是企业在内外交流活动中,把企业整体向上推进的经营策略中重要的环节。其中,MI属于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范畴,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确定了企业发展方向,是CI设计的心脏;BI属于企业的运作和活动的范畴,它对内进行员工管理、对外宣传企业文化和理念,是CI设计的手足;VI属于企业的形象设计范畴,它包含了所有与企业有关的视觉形象设计,是CI设计的脸面。因此,MI在CI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没有MI的正确引导便无法开展CI设计,而在CI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对MI、BI部分只是点到为止,悄然带过,教师注重视觉形象设计,以致学生设计的企业标志、色彩等形象只是想当然,企业文化的内涵无从体现,那么再好创意的标志也是枉然。

(二)市场调查走马观花,没有起到作用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设计的起源便是社会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设计类课程有市场调查这一环节是必然的。但专科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市场调查时调查任务很难落实到位,导致调查报告东拼西凑,敷衍过关。大多时候没有对课程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学生由于前段理论教学中的遗留问题依然只是单纯地对企业的视觉形象做了一个简单了解,并没有亲身体验CI的真正内涵。因此,大多学生最后完成的VI手册作业跟市场调查完全没有关系,市场调查变得流于形式。因此,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其一,教学没有根据专科学生的特点来施教;其二,调查内容笼统,学生无从下手。

(三)个人力量薄弱,无法完成CI系统设计

VI手册是CI系统中的视觉形象设计是对企业核心理念、企业文化的表象化体现,是企业由内向外散发的一种气质和风格。在实际操作中,VI手册的完成是团队协作的结果,由于在教学中,各种局限性的因素,不可能完成一套完整的CI系统,VI手册的设计和制作虽然只是其中一部分但要做得全面、到位,在作业中也是很难做到的。

(四)VI手册特点不明显,千篇一律

现在市场产品繁多,如果产品的形象没有特点、宣传广告出现分歧不统一的话,产品很容易没有个性淹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流中。因此,学生如何平衡企业个性和共性是该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作业中容易出现跟风、单纯追求视觉形态、依赖VI模板三个方面的倾向。

二、根据专科学生特点制定的课程改革措施

MI理念识别不被重视,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起到引导作用。比如:在讲解案例时将企业文化内涵贯穿始终,使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其次,加大MI教学内容比重。课程中我采取了观看公益广告和视频—激发学生视听动力—提出该广告主题展开讨论—总结企业理念识别的内涵,这个环节经过几届学生的尝试,参与性较高,易于理解和掌握。

市场调查是从理论过渡到实践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让市场调查落到实处,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将学生分为三到四人一个小组,首先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女生一般以一个宿舍的为单位,在男生较少的情况下每组分配一到两个男生,再由学生推选小组长。这样做的目的使学生增强团队合作,为人处事和交际能力,以团队商谈的方式提出调查的假设、关键字、核心概念、主要指标等,确定定量或定性调查方法,要求每组组长记下市场调查必须完成的内容,以便在进行市场调查的过程中做到完整全面,也能更好地完成后期的整理、设计和提案工作,在完成市场调查后每组同学提交一份PPT调查报告,内容要包括:调查两个或以上同类品牌,对比被调查品牌的理念、个性、视觉形象、背景资料等,总结出品牌形象的特点和共性,同时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每个学生的实时动态,掌握每个学生的工作状态,给予点评和提问,使学生能及时纠正理解上的偏差和设计上的问题,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宏观把控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CI整体意识。

CI系统的设计和导入是一个异常繁复的工程,很多方面需要设计团队中每个成员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一个设计团队由多人构成且必须要有明确责任分工,分别负责诸如调查、资料整理、客户沟通、方案设计等内容。分组完成VI手册是本课程改革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课程进入到市场调查阶段我便采取了分组完成任务的方法,组员的配合一直延续到作品完成,这种方法虽然有学者提出过它的弊端,如学生只负责自己的那一部分,把这部分做好,其他内容不涉及,或者偷工减料,这种现象在操作中确实存在,但是我认为这对于专科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还是很有效,同时也能增强专业自信。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学生更加理解团队合作的概念,在本阶段,有四课时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在校企合作的设计单位参与该单位的项目讨论,了解组员分工合作全过程。

VI手册的设计和制作是CI设计课程的最后环节,通过前段课程中对MI理念识别的剖析,到分工协作再到学生形成品牌概念并对品牌形象有个具体了解后,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使作品不流于形式又不过分单调。学生作业缺乏个性表达,老师应引导学生不要急于求成,不依赖模板,我的做法是将30课时的VI设计内容分成四个小单元。第一单元: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设计品牌风格和确定设计定位,要求学生根据不同品牌做出相应对策,比如玩具和护肤品的概念和风格定位就完全不同,那么与之相关的企业形象也要根据行业特征和企业特质提炼亮点,发挥创意;第二单元:在明确企业特性和设计定位后再寻找与之相关的元素设计出能生动体现企业MI的标志、色彩、字体及辅助图形;第三单元:通过这些基本要素的确立,使色彩、字体、辅助图形适当地运用到产品包装、展示、服装、办公用品等各项应用系统中,使应用系统和基础系统既达到视觉形象统一,又与品牌风格和谐统一,更加有视觉冲击力;第四单元:模拟工作室流程,组员之间互换设计师和客户角色,设计师向客户提案展示,客户提出反馈意见,经过修改后双方沟通达成一致。任课教师参与到每组对每个组员进行考核,相当于中期评审,这种方式既能作为课堂评分的重要参考又能使每个学生参与到团队中来,学生之间互提意见比师生间更好沟通,学生能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不足,从而也有利于巩固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这些年的课堂经验,总结了以上的问题和对应的改革方法,实际操作起来学生易于接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节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做到与市场接轨,扩展视野,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整体设计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以达到提到教学质量的目的。

[1]彭凌玲.品牌形象设计[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8.

[2]殷玉静.CI设计课程探议[J].艺术教育,2008.

[3]赵文琰.设计专业CI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0,31.

G642.0

A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设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