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南民族迁徙之路来探索乐舞文化的交流

2015-01-30 07:23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南诏乐舞文化交流

杨 磊

(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从西南民族迁徙之路来探索乐舞文化的交流

杨 磊

(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本文以云南地区民族迁徙与文化交流为线索,阐释了在云南地区多元的乐舞文化发展背景下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的迁徙、融合、交流,从而促进了不同的民族于国家之间产生了更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往来。这不但有效地发展了本土自身的文化,而且也使各地区的文化传播进入到了一种互动、互惠的状态下。进一步证明了在文化发展与传播中道路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这也使得我们在研究少数民族乐舞文化时,其迁徙之路也将会给我们提供一些研究方向和思路。

民族迁徙;道路;文化交流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史和众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都是每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从各个民族的分部情况来看,中国的西南部应当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区域。而在西南地区的云南省恰恰又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云南省的26个民族中,其中少数民族就有25个。正是这些少数民族生活繁衍在这里汇聚交织在这里,才使云南形成了其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和的独特文化历史。不言而喻,在如此丰富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孕育出的云南地区的乐舞文化无疑也是最具特色最具悠久的。近年来关于云南地区乐舞的研究是越来越多,但大多都是针对某一个民族的舞蹈来进行单一的研究。研究成果多集中在这一民族舞蹈的特征、内容、形式、文化内涵、演变过程以及与其本民族风俗风情同化的一些原因、过程等等。却很少从民族迁徙的历史角度中去梳理某个民族的舞蹈文化与历史演变。也很少把几个相邻或相近的少数民族舞蹈从族群、血缘、习俗乃至文化的差异与交流中放在一起进行研究与比对。总之目前对于云南的少数民族舞蹈研究大多只是着眼在微观方面的研究上,而宏观上的研究比较少;个别研究较多,整体研究太少。如果我们从西南丝绸之路、从西南民族迁徙与交流之路去探索乐舞文化。或许能从整体的宏观上更完整更全面地认知民族迁徙与文化交流的含义,同样也能加深在局部的微观上研究。

一、不断迁徙的民族

众所周知,因为云南独特的环境、众多的民族、多样的文化,从而造就了云南丰富多彩的并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特色的舞蹈。那究竟是为什么云南有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从何处而来?为何最后都留在了七彩云南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只有弄清楚这一系列有关的问题,我们就能弄清楚云南众多民族和多彩文化的来源以及在这个广义的文化大背景下而繁衍出的种类繁多的各种艺术、文学、民俗、风情乃至宗教信仰等。如果把云南的26个民族分一分类,我们就可以明显地把他们归纳成为四个族群,那就是百濮、百越、苗瑶、氐羌四大族群。就拿古羌族来说他们曾经是远古时代在我国西北部地区以游牧为生的部落集团。古羌人生活的地域绵延千里分布得十分广泛。早在夏商时期羌人就开始了向外迁徙的活动。向西南迁徙的一部分古羌人从西北的甘青草原经过岷山、大雪山、邛崃山山脉不断地迁徙南下,直到川滇黔各地生息繁衍下来。“随着古代民族沿着一定的路线迁徙次数和幅度的增多与加大,这些路线逐渐固定下来……这些通道也即后来人们所称谓的‘丝绸之路’。”

其实任何民族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绝大多数都受到了其周围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氐羌族群的古先民最初是生活在甘肃青海一带。它东部紧挨着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西部则面对的是青藏高原上的藏族。而氐羌族群正是出于这两民族的中间。正是在这两个强大的民族此消彼长的势力下一部分迁徙到中原内地,如五胡乱华时期在中原内地建立了政权的氐族。一部分迁徙到了四川的西部和青藏高原的东部居住,成为了藏羌。还有一部分却不断地沿着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就是藏彝民族走廊南迁到云南。在云南有着大量的高山和峡谷,在这些高山和峡谷之间有着许多面积不太大的盆地,这在云南地区称其为坝子。这些坝子里都有河流通过这就为从一个山地到两一个山地,从一个坝区到另一个坝区迁徙的民族提供了栖息之地。久而久之这些坝子就成为了这些迁徙民族的赖以生存的地区,而且随着迁徙次数的增加和时间的流逝,这些迁徙的民族与原迁徙地民族在文化、风俗、语言上的差异越来越大,但共同性却越来越少,之后便演化成了一些新的民族。而云南的白族、傈僳族、纳西族、哈尼族、阿昌族、普米族、独龙族、基诺族等一些居住在云南西部北部地区的民族分布绝非偶然形成,而是这些民族都是沿着藏彝民族走廊迁徙、演化、融合所形成的。如果我们从纵向(民族迁徙发展史的角度)和横向(同一族群中不同民族文化的个性和共性)这两个方面来探究其民族历史和民俗文化那么这就必然会对这些民族的舞蹈研究提供巨大的帮助。

二、文化交流下的南诏乐舞

在云南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达到顶峰的一个朝代就是与唐朝有着及深渊源关系的国家——南诏国。它是中国西南地区曾经建立起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而又在一段时期内从属于唐王朝的地方政权。从公元738年唐玄宗朝皮罗阁统一六诏立国至公元902唐昭宗朝时南诏覆灭,一共享国164年。南诏的立国是云南地区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云南各个地区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些发展都离不开当时唐王朝对南诏的影响。而在南诏与唐朝关系破裂时南诏曾经一入黔中,两陷安南,四犯西川,并从中掠夺了大量的人口和财物,尤其是俘获了精通各类技术的工匠和织女。虽然这些行为带来了不断地兵连祸结和无穷的灾难,但是通过这些频繁的战争从四川和安南掠夺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对洱海地区乃至云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南诏国在政治、官制、军制都受到了唐朝的影响。而在舞蹈、音乐、文学、雕塑、建筑、绘画等艺术方面更是具有仿唐性,这与唐朝与南诏有着长时间的密切联系是分不开的。

在艺术方面就拿最负声誉的《南诏奉圣乐》来说它是一部大型民族歌舞,经过剑南节度使韦皋的修改后前往大唐的首都长安献艺。“《南诏奉圣乐》是一支既分段落,又前后衔接的大型组合式歌舞……整个演出气势磅礴、诗情洋溢,既典雅抒情,又热烈壮观,难怪会引起整个长安城的轰动。”“既然《南诏奉圣乐》是经过韦皋修改加工的,当然融入了他个人的政治意图。……经过韦皋改编加工以后,增加了歌颂唐王朝的内容,对维护唐朝与南诏的友好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而在南诏献乐的影响下,贞元十八年(802年),骠国也至唐朝首都长安献《骠国乐》,再次引起轰动,丰富活跃了唐朝的音乐歌舞艺术。”骠国就是今天的缅甸,骠国乐也是通过南诏与西南丝绸之路传到中原。可见南诏在沟通文化交流方面也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因为在这跨地域性的文化交流背景下,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交通道路应该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翻开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南诏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北面和东面是强大的中原王朝,西北是青藏高原,西南是缅甸,南面是老挝柬埔寨,东南则是越南。而南诏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四通八达之地,可称其为文明与文化的十字路口。这样重要的区域位置对于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有好往来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古以来中国西南地区对外的交往都是遵循着这样的几条道路。灵关道、僰道、博南道、安南通天竺道、茶马古道等等。种种政治、文化、经济都是沿着这些道路前行、融合与交流。可以说南诏国乐舞兴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唐王朝密切关系的来往。首先它从开放、博采、多元的大唐王朝汲取了丰富的养分来发展自己。而另一方面它使自己充当文化中转站和十字路口的角色,在西南地区的各种交通道路上相互传递着不同国度与不同地域的文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吸收了这些外来文化从而充实了自己。对于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的文化艺术的了解,如果只从其本身入手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而对于其民族迁徙、文化交流之路的探究或者把几个民族的文化探析放在被研究民族的民族迁徙与文化交流之路上来考量,也应是探索民族文化艺术史的重要一方面。

三、结语

总的来说,无论是云南现存的各个少数民族还是曾经南诏国,它们都对云南地区的发展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透过这兴盛繁荣的文化背后,我们应该看到的是隐藏的一条条云南地区古先民的迁徙和交流之路。“无论是“官道”,还是“民道”,都与古代族群迁徙路线的走向一致……移民迁徙与古道修筑互为作用,相辅相成。”正是这些道路存在,才让我们看到了云南地区的民族迁徙与文化的发展轨迹,这些民族文化的发展于兴盛都离不开本民族自身的迁徙之路也离不开其对外的沟通交流之路。要理清这些乐舞文化在这些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发展与演变,远远超出个人能力范围。这需要广大的专家与学者共同参与进来才能完成这个庞大的乐舞文化脉络梳理。对云南乐舞文化的探究不仅是对其舞蹈历史的回望,也应是对当下舞蹈发展的现实需求。

J306

A

猜你喜欢
南诏乐舞文化交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南诏大理佛精品》插图
龟兹乐舞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山,南诏国的“龙舆”山
敦煌乐舞美彩墨写精神
———史敦宇艺术作品欣赏
敦煌乐舞团艺术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