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者》与观众心理

2015-01-30 07:23董建华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汤米狱警男童

董建华

(江西省委党校文史部,江西 南昌 330003)

《沉睡者》与观众心理

董建华

(江西省委党校文史部,江西 南昌 330003)

《沉睡者》是1996年好莱坞最为轰动的影片之一。它没有以宏大的场景、炫目的特技给观众造成视觉的冲击,而是以其具有的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古老的复仇主题打动了观众的心理情绪。然而,影片还因其表现的以恶制恶、以暴抗暴的复仇形式招致观众心理的不安与困惑。为此,影片又运用了某些艺术手段进行澄清与消解。

《沉睡者》;观众心理;影响;困惑;消解

《沉睡者》是一部长达150多分钟的剧情片。 影片从情节内容方面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洛伦佐、迈克尔、约翰和汤米四个小伙伴在被称作“狱厨”即纽约下等街区中的生活。他们在一个酷热的夏天,制造了一场街头恶作剧,结果意外地闯下了人命关天的大祸,因而被判关进男童院,生命的轨迹从此改变。第二部分描写了他们在威健臣男童院的遭遇。他们在男童院遭受了诺克斯、费格逊、史泰勒、艾迪生四个警卫的欺凌、摧残甚或性侵,这让他们感受到了难以启齿的耻辱和产生了莫大的仇恨。第三部分描写了他们成年后复仇的故事,复仇中又缠绕着出于深厚友情的对“杀人犯”的救赎。由于影片所反映的内容既敏感尖锐又厚重丰实,它对观众心理的影响也是复杂而多样。

一、《沉睡者》对观众心理产生的影响

(一)《沉睡者》以它所反映的社会重大而敏感的题材内容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影片最引起观众关注的是第二部分情节内容即洛伦佐、迈克尔、约翰和汤米四个人被关进男童院后遭受狱警凌辱的经历。男童院本是国家对犯有罪行或过错的童囚进行教育和感化的地方。但是,教养所中的某些狱警却把童囚当成滥施淫威的对象和发泄情绪及欲望的工具。因迈克尔和另一童囚在食堂打架,诺克斯强迫迈克尔四人吃倒在地上的饭食。在一次狱警和童囚比赛时,童囚们因没有按照“惯常潜规则”输给狱警们,结果黑人里素被活活打死,迈克尔四人在被痛殴后又被分别关进黑屋子并断食。狱警们还有最恶劣的行径是对童囚实行性侵犯。童囚们在晚上没有属于自己的安宁与清梦,而是要提心吊胆地承受被殴打和蹂躏的命运。

《沉睡者》这部分情节内容之所以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影片描述的成年男性对男童暴力性侵犯属于极其恶劣的大事件:施暴者手段残忍、行为无耻,被侵者则因过早处于恐惧和屈辱的环境中造成一生无法抹去的伤害。因而此类事件极易引起观众内心的正义感:对被侵者关切和同情,对施暴者愤慨和鄙弃。另一方面,此事发生在作为国家机器的男童院。男童院本应是教育感化并规训未成年人的场所,尽管外表上看像是学校的模样 ,实际上却是制造罪恶和催生仇恨的人间地狱。这其中的巨大反差形成影片的强烈反讽意识,由此引发观众对所处现实进行理性地思考。总之,影片对此类题材内容的深度挖掘,带给观众的除了情感的震荡,还有思想的警示。

二、以古老的复仇主题挑动观众集体无意识

如果说《沉睡者》第二部分受虐内容使观众产生震惊,那么,第三部分复仇内容则让观众感觉痛快。第三部分内容描述了四个狱警都得到了惩罚:或被枪杀,或被逮捕或被揭露。影片中洛伦佐等四人是成年后才实施复仇的,但复仇情结很早就植入在他们心中并伴随他们的成长生根发芽。他们在年少时听闻了长辈绘声绘色地讲述班尼复仇的故事:当年班尼被人打掉了门牙,隐忍八年后,他朝仇人两条腿开了两枪,从此闻名遐迩,并奠定了“狱厨”霸主的地位。洛伦佐在男童院时,就喜欢读《基督山伯爵》。迈克尔则声称自己每天都坚持读一点《基督山伯爵》。当四个仇敌都得到惩处,而约翰和汤米被无罪开释时,约翰称迈克尔就是基督山伯爵再世。《基督山伯爵》在影片中一再呈现,已然成为复仇的指代符号,也成为他们复仇的心理动力根源和支柱。

观众在观看复仇的电影故事时总能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和替代性满足。一方面,复仇情结犹如集体无意识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复仇情结是远古遗留的深层文化积淀,世界各地都有复仇的心理传统及行为案例。而且,中外早期社会的伦理观念也认同个人复仇的正义性。儒家经典《礼记·曲礼》有云:“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旧约全书》记载了古希伯莱人的法律原则:“以命还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烙还烙,以伤还伤,以打还打。”日本武士道中,复仇被颂赞为“武士之花”。当观众观看电影时,复仇故事因暗合观众的集体无意识带来情感的共鸣和审美的愉悦。另一方面,“复仇主题迎合并适应了不平人接受视野中的 ‘先验选择模式’”[1],成为观众情绪宣泄和情感释放的替代物。观者在观看影片时,把自己想象成了影片中的人物,享受报仇雪恨的畅快与惬意,即使心中没有仇怨的人也可以借此发泄心中的种种积郁。此外,主人公为了复仇,必然要具备坚定的意志,坚强的信念和超出常人的胆识,而这些品质往往又能使观众产生敬佩和仰慕,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二、《沉睡者》复仇主题又因偏离当下主流价值观激起观众心理的困惑

(一)复仇手段的非正义性使观众产生心理矛盾

影片中迈克尔等人的复仇成功得力于暴力和阴谋。约翰和汤米在众目睽睽之下连开了七枪杀死了诺克斯。此案交由法庭审判,而整个审案过程全由担任副检察官的迈克尔一人组织调度。洛伦佐找班尼的黑帮对证人进行恐吓威胁,致使四个证人中的两个避险而退。迈克尔一人分饰两个角色,既是控方律师,又替辩方律师拟定好辩词。他设法让费格逊上法庭作证,逼使他回忆、反省并承认当年犯下的罪行。最后还迫使神父在对圣经宣誓后作下伪证。法庭最后竟宣判约翰和汤米无罪。在此,法律、法官、法庭审判员都被他或戏弄,或牵引,最终成就了一桩大错案。影片另外一条复仇线索:班尼劝诱黑人小凯撒以还不起欠债为由枪杀安迪生为弟弟里素报仇,班尼外甥拿到洛伦佐交给他的材料控告和逮捕了贪腐的史泰勒。影片中迈克尔等人的复仇以胜利为告终,但是迈克尔等人复仇手段的非正义的性使观众产生矛盾纠结心理:坏人受到惩治,这是大快人心之举,但是以恶制恶、以暴抗暴的手段与当下主流价值观及法治精神不兼容,如果赞许之,则会扰乱社会秩序。而且,为了复仇,以牺牲诚实与信任作为代价,也势必产生社会恶果。因此,评价影片良莠成为观众心理的难题。

(二)复仇主体的非纯粹性使观众产生心理疑问

洛伦佐、约翰、和汤米、迈克尔因在男童院受到凌辱,带来终生的创痛,然而,这四个被害人身份并不纯粹,因为他们也是加害者。为了满足一次口腹之欲,他们致使一个无辜的行路人重伤住医院。迈克尔在男童院为了逞一时之强,鼓动想安分坐监的里素和狱警比赛时一决雌雄,终使得里素被活活打死。而迈克尔施展手法救下的约翰和汤米,是黑帮干将,犯有多条人命,本就死有余辜。正因为复仇主体并不是纯粹受害者或无辜者,观众会质疑他们复仇的理由与动机。而同样含有复仇内容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则不然。肖申克没有杀人,他是被冤屈的,而他揭发徇私枉法的典狱长是为社会清除了毒瘤,属于除暴安良的义举。因而,观众对他的复仇只有赞赏没有疑虑。

三、《沉睡者》运用艺术手段以消解观众心理 困惑

(一)通过刻画人性引导观众共情

影片复仇手段的非正义性与复仇主体的非纯粹性有可能削弱观众对复仇的认同度。为此,影片通过刻画人性,使观众了解人物情感发展脉络,继而对人物行为产生认同。影片浓墨重彩描绘了复仇主人公在“狱厨”生活的贫穷但快乐的童年:他们有可以任意玩耍的街道,有形影不离的小伙伴,还有关心爱护他们的神父。他们虽常搞一小些小把戏,但不失纯良之本性,如约翰本来的志愿是长大后做神父,迈克尔为了让患癌断腿的女孩高兴,故意输球。但他们进入男童院后,受到虐待,背负上屈辱与创伤,性格与心性因而发生改变。心理学上早就有论断,童年和少年时期所经受的心理创伤会极大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发展乃至人生选择。文艺理论家童庆炳也认为:“个人的童年经验常常为他的整个人生定下基调,规定着他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2]迈克尔等人这段噩梦般的童年经历,给他们带来了永久的伤害,并制约了他们正常的人生发展。约翰和汤米自暴自弃、放荡不羁且恶狠凶残,最后都在二十九岁死于非命。迈克尔则把复仇当成必然使命,复仇后引咎辞职,以做木工度过余生,且终身未婚。而洛伦佐则把所有的精力和热情投注于记者这一职业中。影片从人性的角度诠释了他们复仇的心理依据,从而使观众认同他们的复仇行为并产生共情。

(二)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策略使观众成为共谋

影片是根据洛伦佐自传小说改编,采用当记者的洛伦佐第一人称叙事这被称作 “人物直接表达感情最直接、最灵活的艺术形式”。[3]由于影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观众,因而能使观众得到一种亲切而真实的感觉。这就使得虽然 “我们知道一件想象的事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同时我们又把它当作幻想跟着它走”。[4]随着影片情节内容的展开,观众仿佛紧跟叙述者的身影仔细聆听他的讲述。他向观众介绍他认识的人、他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他记忆中发生过的事件以及他在当时的心理活动。如同文学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我”与读者“你”的交流使“读者成为同谋”[5]一样,影片中第一人称叙事也使观众成为了同谋。观众与“我”共同经历了童年的快乐和不幸,共同产生了复仇的欲望,共同体验了复仇的快感。

[1]王立.复仇心态及中国古代文学复仇主题的审美效应[J].求索,1994(5).

[2]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德林. 现代小说的多元建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美]艾·威尔逊.论观众[M].李醒等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5][英]巴特·穆尔-吉尔伯特等.后殖民批评,杨乃乔等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J9

A

董建华(1964-),女,江西赣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等。

猜你喜欢
汤米狱警男童
汤米小老鼠
劫持狱警只为换比萨
Something I Didn’t Do我没做的事
狱警的好意
狱警的好意
谁的50分
男童被熊咬是不该发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