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2015-01-31 10:10李运海,王亚非,尉志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颈性针刀分型

【摘要】 颈性眩晕是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近年来中医通过多种特色疗法取得了很好疗效。但目前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和理法方药,还需进一步研究。

doi: 10.3969/j.issn.1674-9308.2015.02.158

作者单位: 100078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

通讯作者:柏立群,E-mail:snakeblq@126.com

State of the Study of Morinda Officinalis and Bone Metabolism

LI Yunhai WANG Yafei WEI Zhiqiang CUI Jiazhi LI Zexiang LI Yan BAI Liqun (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 China)

[Abstract] Cervical vertigo is a common orthopedic disease, which mainly bothers the elderly.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vertigo in young adults is also increasingyear by year,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manypeople's life and work. In recent years, good curative effect has achieved through a vari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but there is no unifie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prescription, which needs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Cervical vertigo,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Research progress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是指一种症状以眩晕为主,以头颈部活动时发作为特点,病因为外伤导致颈椎内外环境平衡失调或颈椎退行性变的临床综合征。颈性眩晕的典型临床表现以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为主,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由于造成这些症状的原因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故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椎动脉型颈椎病等。

颈性眩晕是西医学的病名,其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严重者可发生猝倒等。中医学古典医籍中没有颈源性眩晕的病名,有关论述主要散见于“痹证”、“眩晕”、“颈肩痛”等条目之下。据文献记载,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主要方法包括:针灸疗法、小针刀治疗、手法推拿按摩以及中医药治疗等。

1 辨证分型

中医传统的辨证系统,如: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等,是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中医证型的划分,则运用了中医理论对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及其病因、病位、病性等特点进行概括、分类和总结。

占氏 [1]根据本病的中医辨证特点,把颈性眩晕的临床常见辨证分型分为外感风寒型、寒凝督脉型、肝阳上扰型、肝肾亏虚型、气血亏虚型、气虚下陷型、气虚血瘀型、痰瘀互结型,分别辨证治疗。段氏 [2]以其多年积累的临床病例结合中医理论,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辨证分型分为4型,即肝阳上亢型,气虚血瘀型,痰浊中阻型,及肾虚血瘀型。

2 内治法

李氏 [3]取100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颈痛灵,治疗组口服中药颈眩康冲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候及TCD数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 %,优于对照组的72 % (P < 0.05),而且治疗组在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方而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王氏 [4]治疗组采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20 g、白芍30 g、川芎15 g、泽泻20 g、白术15 g、僵蚕10 g、全蝎4 g、甘草6 g、一日一剂,水煎分3次。对照组西比灵胶囊5mg 睡前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mg 一日3 次。两组均治疗15 天为一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55.6%(P < 0.05)。王氏 [5]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治疗组给予自拟方茯苓定眩汤加减口服,组成为:茯苓60 g,白术15 g,天麻15 g,川芎15 g,熟地黄15 g,制首乌15 g,当归15 g,鸡血藤30 g,葛根30 g,地龙15 g,炙甘草6 g,桂枝6 g,郁金15 g。根据症状进行加减,气虚加党参,血瘀加桃仁,痰湿加法半夏,失眠加炒枣仁、珍珠母,恶心呕吐加竹茹、代赫石,耳鸣加磁石,颈部僵硬加白芍、伸筋草。每日1副,早晚各一次水煎分服,两周为1 疗程。对照组予盐酸培他司汀注射液500ml静滴1/日,川芎嗪注射液120 mg+5%葡萄糖250 ml静滴1/日,两周为1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配合相同生活调护,包括:清淡饮食,急性期卧位休息,眩晕发作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头颈部剧烈活动等。结果: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

3 针灸、推拿治疗

针灸在治疗颈性眩晕中的作用已被临床所验证。通过针灸穴位,刺激机体的经络系统,产生生物电的活动,调节脏腑及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强化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彭氏 [6]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病例,按就诊顺序标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三部配穴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穴位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治疗结果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三部配穴法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与传统穴位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 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33%,治疗组疗效由于对照组(P <0.05)。

谢氏 [7]将75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成气血亏虚组、肝肾阴亏组、痰湿阻滞组3组, 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积分的改变情况与观察每个患者治疗前后TCD数值的改变。结果: 观察3组患者的有效率, 气血亏虚组最高、痰湿阻滞组最低,两组对比(P < 0. 05), 具统计学意义; 从积分的改变来看, 3组组内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对比都具统计学意义; 观察治疗前后TCD检测数据, 发现椎- 基底动脉的血流加快患者, 治疗后血流明显减慢, 椎- 基底动脉的血流减慢的患者治疗后血流明显增加, 治疗前后对比具统计学意义。

吴氏 [8]选取70例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运用传统针刺疗法)与治疗组(运用腹针疗法),两组各35例患者,由于有5例患者脱落,最后实际参与实验者共6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2例,治疗组33例。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对中医疗效、TCD各观察值的变化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评分差异(P>0. 05)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P <0.05)有显著性意义,可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高氏 [9]治疗组:正脊通督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方法按照《推拿学》第5版教材提供的方法操作。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60例,痊愈27例,显效2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愈显率90.0%;对照组60例,痊愈21例,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愈显率71.7%。

刘氏 [10]等实验,研究组用施氏伤科颈及头面部手法,对照组用颈椎电牵引,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 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 ,2组比较(P<0. 05),说明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针刀疗法

朱氏 [11]运用针刀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治疗组用针刀疗法,对照组分为牵引疗法和药物组,结果数据经统计学处理,三组治疗前的评分差异(P >0.05)无显著性意义;三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异(P <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这三种疗法均能有效地治疗颈性眩晕;此外,治疗后针刀组的疗效评分与其余两组数据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牵引+针灸组和药物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针刀组对颈性眩晕的疗效明显优于牵引+针灸组及药物组。

任氏 [12]运用针刀星状神经节触激术治疗颈性眩晕,结果:90例患者经针刀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后,临床治愈65例,显效14例,好转9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72.2%,总有效率达97.8%。全部患者未发生明显的副作用。

5 结语

近年来关于中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依旧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及长期观察和跟踪报道,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诊断、治疗和疗效判定标准。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研究应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方法的要求,进行设计与研究,以便进行可靠的对比,选择最佳的给药方案;中药治疗的作用机制是多途径、多靶点的,而不是单一的,今后应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角度,加强关于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提高研究与治疗水平,制定出统一的中药制剂疗效质量标准。

猜你喜欢
颈性针刀分型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