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看冯梦龙思想中的矛盾

2015-01-31 22:58王永立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9期
关键词:雷峰塔白娘子冯梦龙

王永立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看冯梦龙思想中的矛盾

王永立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流传甚广,白娘子被后人赞为追求爱情的新时代女性,但是通过对其故事文本的解读,发现其中仍然体现着教化世人莫贪恋美色,维护正常封建纲常的思想。由此可见,冯梦龙的思想中既有着反传统、追求婚姻自主的因素,也有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部分,二者共存于其思想。

白娘子;冯梦龙;《警世通言》;婚姻自主;封建纲常

一、白蛇故事释读

白蛇故事是我国流传最广的民间故事之一,最早形成的白蛇故事见于《太平广记》,故事内容乃是白蛇幻化美女,以美色诱人、伤人,可见最初的白蛇故事是鬼怪故事,女主人公是作为人的对立面——妖的形象出现。冯梦龙本的白娘子故事原文,一些细节描写则与民间流传的版本不尽相同。通过对冯文的章节细细品读,可以发现冯文所叙故事与流传版本的差异。

故事的主线大致如此,描写了白娘子一路追寻许宣,但却因为妖的身份最终受压雷锋塔下。故事的行文还有另一条线索,那就是白娘子身份的逐渐显露,蛇妖身份的显露导致了白娘子的爱情悲剧。许宣初遇白娘子,“见了此等如花似玉的美妇人,旁边又是个俊俏美女样的丫鬟,也不免动念”1。在讨伞的过程中,面对满面春风的白娘子,许宣自己寻思“真个好一段姻缘。若取得这个浑家,也不枉了”2。据文中介绍,许宣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姐姐家,在表叔家的药店做主管,年方二十二岁。按照这个说法,许宣就是一个无依无靠,身无长物的大龄未婚青年,完全无法拒绝主动投怀送抱的白娘子,况且白娘子提供钱财供许宣娶亲之用,这就完全打消了许宣的疑虑,视白娘子为一段好姻缘。

白娘子的身份第一次显露是通过与道士的斗法,许宣只是呆了,而没有其他表现,随后冯文写明“夫妻依旧归来。不在话下。日逐盘缠,都是白娘子将出来用度。”如此可见,与其说是没有钱财来源的许宣不能辨别白娘子的妖精身份,不如说是不想辨认白娘子的身份。

白娘子身份的第二次显露是在李克用家里,在僻净房里现出原形,吓唬了李克用,使其不敢对白娘子轻薄,但是为了瞒住许宣,白娘子只得以语言相激,因为她了解懦弱的许宣是不敢去找李克用理论的,而是选择逃避,这也正好使得白娘子不用担心李克用对许宣说出其本相。

白娘子身份最终暴露是在金山寺,为了躲避有道高僧法海,她选择在许宣面前跳江。这才相信白娘子是妖的许宣也获释回到杭州,遇见第三次寻夫追至杭州家里的白娘子。许宣不敢相信跳江却复生的白娘子,跪地求饶,白娘子“圆睁怪眼道:‘小乙官,我也只是为好,谁想到成怨本。我与你平生夫妇,共枕同衾,许多恩爱。如今却信别人闲言语,教我夫妻不睦……”并且对许宣大加恐吓,青青对许宣说道:“娘子爱你杭州人生得好,又喜你恩情深重。”从白娘子的自叙与青青的旁敲侧击可以看出,白娘子之所以喜欢许宣,一方面是男女情爱,一方面是许宣对白娘子确实爱意甚重。

直到许宣亲手用钵盂罩住白娘子,白娘子仍不死心,“和你数载夫妻,好没一些儿人情!”,甚至被法海收服,化作白蛇,“兀自昂头看着许宣”。故事的悲剧到此达到高潮,隐瞒数年之久的白娘子经不过世事的压迫,无知而懦弱的许宣终于在社会主流思想“人妖疏途、妖必害人”的指导下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爱情。

二、白蛇故事主题分析

故事的教化主题在法海留下的诗句中昭显:“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但看许宣因爱色,带累官司惹是非。不是老僧来救护,白蛇吞了不留些。”

有人认为冯文点明的教化主题与正文体现的思想感情是不一致的,作者是同意这种观点的。冯文的教化主题是警示世人不要贪恋美色,不要放纵男女情爱之欲望,不然将会被毒蛇猛兽所侵害。文章以蛇妖(白娘子)的形象象征男女情爱纵欲,同时以许宣为例,教化众人恪守准则,不要贪图美色而受侵害,法海的形象代表的是社会正道,是封建伦理纲常,法海最终降服蛇妖,也代表着社会正道对个人私欲的战胜。

但是冯文最后点明的教育主题与行文结构造成的读者印象并不相吻合。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白娘子初遇许宣是贪恋男女之欢,这在白娘子央求法海的语言中也有体现,但是通过对白娘子三度追寻丈夫的行为以及对许宣表露内心的想法来看,白娘子无非是想要和许宣过一种正常的夫妻生活,追求家庭的和睦。白娘子追求爱情的过程充满了果敢大胆、重情重义,3尤其是在化为原形白蛇之后,仍“兀自昂头看着许宣”,这一幕真是体现了白娘子对许宣的无尽爱恋与深情。

冯文的最后叙写了许宣的下场:“惟有许宣情愿出家,礼拜禅师为师,就雷峰塔披剃为僧。”4许宣对白娘子的情感是复杂的,一方面爱慕白娘子的美貌与贤淑品质,一方面畏惧白娘子显露原形的惊人面目。只有白娘子化为原形永镇雷锋塔下,许宣才最终能够与白娘子永远厮守,这也说明了许宣爱慕的是白娘子的本形,而非白娘子的形象或是蛇妖的本相,所以坐化前的许宣留下了四句诗,“欲知有色还无色,须知无形却有形。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警示世人爱情的真谛不是男女情色,一定要分清情色欲望与爱情的本质。

三、冯文结构与主题矛盾分析

冯文白娘子故事的结构与主题矛盾不是偶然的,而是冯梦龙本人的思想中就蕴含着这种矛盾,一方面支持婚姻自主,一方面又维护封建礼制;一方面肯定男女情欲,一方面又鼓吹妇女贞操观念。5

冯梦龙思想中的矛盾与其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他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卒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6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一个封建上层家庭。作为一个封建士人,儒家文化的熏陶使他同样热心于科举,积极维护封建礼制,用道德说教维护封建统治。但是他又受到当时社会反礼教思潮的影响,尤其是反道学的先驱李贽的影响李贽突出的思想就是反对孔子否定六经,认为不能盲目崇拜孔子,“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他掀翻了一千多年的封建经典著作——六经,认为是“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李贽的思想对当时的士大夫来说无疑是惊世骇俗的,但是冯梦龙“不仅广泛阅读了李卓吾的著作,而且虔诚的接受了李卓吾的思想”7,李贽对冯梦龙思想的形成有很大作用。

据傅承洲的观点,冯梦龙还受到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的影响,王阳明是儒家学派的继承人,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提倡忠义,积极维护封建统治。李贽的反传统思想与王阳明的保守思想集中于冯梦龙的一身,是冯梦龙本身思想矛盾的原因之一。这种矛盾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便表现为文章主题是为了进行道德说教,用以警示世人,一方面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体现出提倡婚姻自主、男女平等、支持情欲等与封建礼制相反的观点,《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文便是冯梦龙思想矛盾的体现。

注释:

1.冯梦龙,《警世通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438页.

2.李丽丹,《从“色诱”到“殉情”——冯梦龙对<白蛇传>的情节与主题思想发展的贡献》,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8月,第25卷第4期,82页.

3.高丽君,陈宇《以<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中心探析白娘子形象》,《芒种》,2013年第7期,53—54页.

4.冯梦龙,《警世通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464页.

5.何佳,《从“三言”看冯梦龙情教与道德说教的思想矛盾》,《德州学院学报》,2006年10月,第5期,16页.

6.龚笃清,《冯梦龙事迹考略》,《中国文学研究》,1986年第2期,48页—52页.

7.傅承洲,《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南京师大学报》,1995年第2期,87页.

[1]冯梦龙,《警世通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435页-464页.

[2]李丽丹,《从“色诱”到“殉情”——冯梦龙对<白蛇传>的情节与主题思想发展的贡献》,[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8月,第25卷第4期.

[3]高丽君,陈宇,《以<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中心探析白娘子形象》[J],《芒种》,2013年第7期.

[4]何佳,《从“三言”看冯梦龙情教与道德说教的思想矛盾》,《德州学院学报》[J],2006年10月,第5期.

[5]龚笃清,《冯梦龙事迹考略》,《中国文学研究》[J],1986年第2期.

[6]傅承洲,《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南京师大学报》[J],1995年第2期.

I206.2

A

王永立,(1992-),河南濮阳市人,内蒙古大学中国史研究生。

猜你喜欢
雷峰塔白娘子冯梦龙
鲁迅与“雷峰塔的倒掉”事件*
东周列国志
黑皮肤的“白娘子”
漫话民间故事 白娘子——端午劫
漫话民间故事 白娘子——水漫金山
漫话民间故事 白娘子——断桥初相识
冯梦龙的谜语
浙江杭州雷峰塔
要善于统筹解决两难问题
雷峰塔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