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的“社团升级”
——以“社团与微信的结合”为例

2015-01-31 22:58李睿晨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9期
关键词:社团公众微信

李睿晨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130012)

新媒体时代下的“社团升级”
——以“社团与微信的结合”为例

李睿晨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130012)

目前,新媒体的冲击力度之大,形势之迅猛已经在传播领域造成了一种革命性的改变。新媒体所营造的虚拟空间对大学生而言,已经成为了第二生活空间。学生社团发展的传统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纷纷开始搭建自己的新媒体平台。本文以新媒体作为研究背景,分析大学生社团微信平台的搭建与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效果。研究的重点,即就目前社团的微信平台的利用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其发展的一般规律,预见社团与微信结合的总体效果。

新媒体;大学生社团;微信公众号;微信平台

一.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社团、微信”结合的必要性

目前,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所形成的新媒体环境已经渗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开始逐渐接受新媒体给自己带来的新鲜感与刺激感,尤其当人性化的新媒体大量产生之时,传统媒体或是传统模式受到的挑战则不言而喻。新媒体正在逐步重塑整个媒介生态的格局,正日益改变着社会与传统的受众要素。新媒体下的“微传播”现象则急剧改变着中国的传播和舆论。其中微信作为发展迅猛的通信工具,其变化和发展则更显得出乎意料。

尼葛洛庞帝说过,网络技术终将实现“每个人都可以办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媒介及赖其进行的新闻传播已成为人类须臾难离的中介,成为当代人类交往的基本形态,成为社会的总体表达形式。数字化生存,媒介化社会,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特征。”

在数字化社会,由于3G、4G、WiFi的普及,微信作为新媒体的一分子,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无论从移动通信终端的占有率来看,还是对微信的忠诚度而言,其主力军都是以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而大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繁荣校园文化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是,社团发展的总体状况却差强人意,传统发展模式衰弱,与社团发展预期相差较多,因而微信则承载着更大的传播作用,正在通过其自身的优势逐渐改变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模式。“微信与社团”的全新组合也成为了新媒体时代的佼佼者,“社团升级”势在必行。

二.通过调查问卷分析社团及其微信平台的总体传播效果

面对不断推陈出新的新媒体,微信给社团传播的变革带来了一次新的机遇。而如何利用微信庞大的用户优势及其作为自媒体的优异特性,进而在急速变化的环境中把握住机会,则成为了大学生社团的领导者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在“社团与微信”的结合方面,社团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与使用,使社团的发展模式和传播模式迈入了新的阶段。其新闻产出则更有价值,社团发展的总体状况也有了定期反馈与信息回收,社团发展的传统模式则相应地受到了挑战。

在这一时期,“推陈出新”成为了众多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理念的重中之重。只有认识到问题,才有发展的空间。社团传统模式的形成有岁月的积淀,因而坚固不易打破,就社团活动的策划与传播来看,传统模式包括:张贴海报和条幅,同学之间口耳相传等形式,因而,新旧模式之间的优势与缺陷则更为明显,社团发展总体应经历这几个阶段:初创—发展模式,持续发展模式,发展—成熟模式和成熟—衰退模式,而目前的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则处于最后两个模式的缝隙中,亟待一种新的模式触发社团发展的神经,并注入灵动的新鲜血液。因而就这些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模式的研究,对社团发展模式的规律及发展前景作出分析与判断,以期更好地将“社团与微信”这种全新组合效应达到最大化,拯救社团发展危机。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120份,有效的调查为100份,调查的对象为各大高校社团的社长、部长、副部长、普通成员。调查发现,84%的社团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就其自身特点而言,“简单而独特的用户体验、建立弹性社交网络、零资费”对大学生社团的微信平台的使用提供了良好的伸缩性,并且得到了大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大学生社团中,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交互信息传递”则更使微信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格局,使得受众不仅仅是接受者,也可以成为生产者,使传播主体由专业化向专业与非专业并存的局面发展。

通过结合调查在社团中从事宣传工作的人数和从事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人数进行分析,88.24%的社团从事宣传工作的人数在11~20人,而从事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人数则是在1~3人,仅占整个宣传工作的20%到30%。而且从事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成员往往还肩负着其他平台的运营,如微博、人人、校内网、校内张贴海报等。但是从效果上看最佳的是微信,占62.67%,其次为校内海报和条幅,占34.67%。可见微信公众平台投入的人力物力少,却能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目前大学生对社团活动的关注方式,已经渐渐由过去看校园内的海报和条幅转变为看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和朋友圈的扩散互动来进行。这和微信公众平台本身的优势是密不可分的。

但目前社团发展出现的问题则不容忽视:53.33%的人认为社团活动宣传力度不够;26.67%的人认为社团内部松散,成员组织没有纪律性;24.00%的人认为社团活动少,内容枯燥;20%的人认为社团公众平台形同虚设;17.33%的人认为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不及时,没有针对性。从上述问题来看,普遍反映出高校社团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宣传上的不足,社团活动缺乏公众的知晓度。从而直接影响了社团内部活动的正常运行和对外活动的展开。

微信公众平台目前表现出的功能为娱乐、社交、服务,其中社交功能为广大高校社团微信公众平台所利用,表现在66%的社团用微信公众号宣传社团最新活动内容,25%用于宣传活动策划和推广等。微信公众平台,一对多传播。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团体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与互动。微信公众平台是社团进行宣传推广的一种有力途径。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方式是一对多的传播,直接将消息推送到手机,因此达到率和被观看率几乎是100%。据调查已有许多社团公众号因其优质的推送内容而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借助于微信公众号进行植入式的广告推广,由于粉丝和用户对微信公众号的高度认可,不易引起用户的抵触。结果显示,36%的社团微信公众号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公众号的运营上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社团繁多,竞争激烈。调查中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量超过1000人的仅占10.67%。大部分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量在100人至200人之间,占33.33%。每天平均访问量在1人至50人的占到了54.67%,公众平台文章转载最多的次数在1人至50次,占比68%。可见高校社团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和宣传网络,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这也和高校社团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娱乐和服务功能开发的不够有密切的关系。而目前许多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微信公众号则制作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这固然是和许多高校社团都是公益性而非营利性有关,但其运营模式仍值得各个社团借鉴与思考。

由于微信所独有的特点,使作为社团的微信公众账号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更强的便携性、伴随性和互动性。因而,社团与微信的结合则更有前景。对于调查问卷的总体分析可以得出,社团的发展目前可以总结出这些核心特征:

首先,有特定的目标,这基于社团发展的理念,以每个社员的共同爱好为基础而形成的社团宗旨与规模。这样的目标有益于社团的传承性。其次,特殊的运转体制机构,这得益于社团的差异性,不同的社团群体运营机制则有所不同,这样的体制机构保证了社团的多样性特征。最后,为保证结构及领导管理体系的相对稳定性与有效性而形成的价值、规范、章程。规范的社团制度有益于社团成员的遵守,保证了社团的规则性。

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组织和聚集模式发生了变化,作为学生自治组织的高校学生社团正在有效地弥补着课堂教育的不足。大学生社团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社团文化的彰显也是学校建设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健康的学生社团活动,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向着深层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从而在校园内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大学生更期待着社团的发展使其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因而“社团升级”拥有了较大发展空间与广阔的发展前景。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社团总体发展趋势则朝着创新性、多元性与新媒体化方向发展,社团将围绕着信息化特征在数字化时代创造出更优质的社团形象与内容,创造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制高点,真正实现较高层次的“社团升级”。

[1]方兴东.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J].现代传播.2013.6.

[2]王雅琪.微信未来盈利模式探析[D].山东大学.2014.

[3]邓莎莎.大学生社团的组织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4]胡继东.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动力及其引导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5]雍霞.大学生群体对微信营销活动的参与度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6]高艳.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发挥研究[D].西南大学.2011.

[7]陈幼林.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8.

G647

A

猜你喜欢
社团公众微信
缤纷社团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微信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