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对胃肠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5-02-01 22:09卢洪波赖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胃窦肠壁三维重建

卢洪波 赖伟

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对胃肠病变的诊断价值

卢洪波 赖伟

目的评价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MSCT)扫描三维重建术对胃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病变患者资料, 本组均于检查当天口服5.07%等渗甘露醇溶液行肠道充盈并低张;予以MSCT进行螺旋扫描, 并使用后处理图像多平面重建(MPR)、透明显示(Ravsum)、表面遮盖显示(SSD)、内窥镜(CTVE)实施三维重建。结果诊断出淋巴瘤6例, 间质瘤8例, 结肠癌9例:3例浸润溃疡型, 6例为菌伞型;胃窦癌2例, 阑尾炎9例:5例为急性阑尾炎, 4例为阑尾-盲肠周围炎;脂肪瘤2例;直、结肠息肉12例, 且可清楚显示出胃肠病变的形态、大小、肿瘤灶周血供及癌肿向周围的侵犯程度。结论改良胃肠低张可提供较好的胃肠显示背景, 结合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在胃肠病变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术;胃肠病变

胃肠病变不仅病种复杂, 而且临床症状变化多样, 以往的内窥镜检查及胃肠道造影等在胃肠病变的诊断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8例胃肠道患者采用改良胃肠低张结合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48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病变患者资料, 其中男28例, 女20例, 年龄40~65岁, 平均年龄(57.23±12.3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便秘、黑便、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胀、腹泻等, 排除有碘过敏及急性肠梗阻者, 且排尿困难、前列腺大、青光眼者禁止使用等低张剂。

1.2 方法

1.2.1 检查前准备, 肠道清理 检查前日食无渣或低渣物,多饮水, 并于检查前8 h使用2000 ml温开水冲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250 ml/次, 直到排水样便;肠道低张及充盈:检查当天禁食, 并取1500 ml 5.07%等渗甘露醇溶液, 250 ml/次, 1 h内匀速分6次喝完, 扫描前20 min肌内注射20 mg的山莨菪碱, 然后饮用1000 ml的温开水以充盈胃部。

1.2.2 检查方法 采用6排螺旋CT, 150~200 mAs, 120~130 kV,螺距1.0, 层厚3 mm, 重建间隔1 mm, 重建层厚1 mm;患者扫描时取仰卧位, 按照胃肠道内的对比剂与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增加体位扫描, 本组患者均加以俯卧位的扫描, 检查中若出现可疑肿瘤病变则再次增强扫描, 根据病例的不同分别予以MPR、Ravsum、CTVE、SSD实施三维重建术。

2 结果

①淋巴瘤6例, 其中2例为回肠末段淋巴瘤, MPR显示肠腔狭窄, 肠壁增厚显著, 并形成肿块;SSD、CTVE及Ravsum显示病变附近的管腔变窄、缩短。4例胃淋巴瘤, 表现为胃腔狭窄, 胃壁大部分增厚, MPR显示胃体、底及窦部胃壁大部分增厚, 但不均匀, 并且腔内结节凸出>1 cm;其中3例胃周存在脂肪层;另3例为脾脏受累, SSD、CTVE及Ravsum显示胃腔狭窄。②间质瘤8例, 清晰可见肿瘤的轮廓,其中呈多分叶状6例, 类圆形2例, 5例肿块直径≥5.0 cm, 3例肿块直径<5.0 cm。病灶密度不均匀6例, 密度均匀2例,内见囊变和坏死;MPR 矢状位清晰显示结肠与肿瘤关系。③结肠癌9例, 其中3例浸润溃疡型, CTVE可见周围肠壁与狭窄的管壁两端分解模糊, Ravsum、SSD显示病变官腔显著缩窄。另外6例为菌伞型, 其中4例的癌肿体积比较大, 且浸润>2/3的官腔周径, 病变官腔狭窄较明显, Ravsum、SSD显示偏侧肠腔不够充盈, 并显示出病变管腔缩窄明显;MPR图像显示“苹果核征”;CTVE显示病变远端可见肠管闭塞情况, 且病变近段由于潴留物较多, 导致未观察清楚;另外2例的病变较小, Ravsum、SSD示偏侧肠腔不够充盈, MPR图像显示, 增强扫描显著强化, 周围肠壁与肿块基底的分解较清晰。④胃窦癌2例, Ravsum、SSD显示胃窦部官腔显著变窄;CTVE可见胃窦部的内腔变窄, 且胃壁黏膜粗糙不平。⑤阑尾炎9例, 其中7例为急性阑尾炎, MPR图像显示阑尾肿大、增粗, 阑尾周围脂肪密度显著增高;2例为阑尾-盲肠周围炎, MPR图像显示盲肠的内下方边缘模糊, 且脂肪密度增高。⑥脂肪瘤2例, MPR图像可见肠壁与脂肪肿块关系密切, 肠管附近表现推移、受压, CTVE、Ravsum、SSD显示病变段肠管的管腔变窄。⑦直、结肠息肉12例, CTVE显示病变形态和蒂情况, MPR图像显示息肉呈现为乳头状, 同时还可观察病变的数目及大小。

3 讨论

胃肠道占据腹腔内的空间比例较大, 和实质性的脏器比较, 传统CT图像在识别胃肠病变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由于MSCT扫描的容积扫描、速度快等特点, 与三维重建术结合能够更好的、直观的观察病变范围、形态、大小及周围器官、组织间的关系, 并对胃肠道的管壁内外得以全面了解。以往采用内窥镜予以检查, 虽然能够观察到胃肠管腔内部的取材活检和病变, 且还可观察到黏膜下病变, 但是对于回盲瓣等曲折部分并不易于观察, 甚至出现遗漏[3]。胃肠道双重造影除了能够判断管壁柔软度、胃肠道功能等, 还能够观察到胃肠道的管腔内部, 但不利于胃肠梗阻患者进行检查, 且病灶较难检出, 且上述两者受到胃肠道不够清洁、管腔狭窄及肠梗阻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大多数患者均无法判定其病变程度及病因[4]。MSCT三维重建图像可直观的显示出胃肠道的解剖形态, 故可准确的定位病灶, 有利于对胃肠道的整体形态变化进行观察, 并通过对肠管缩短、肠袋改变及病变特点的分析作出正确诊断, 同时还可从任意角度综合观察胃肠道的管腔内外, 进而更好的显示出肿瘤溃疡、环提、隆起、管壁僵硬程度。采用CTVE图像可观察到黏膜的皱襞, 不仅可清晰的显示出息肉蒂部、小息肉及病变, 而且可显示出胃肠道造影及内窥镜易于遗漏的部位。改良胃肠低张造影是于甘露醇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良, 肌内注射山莨菪碱可有效降低肠道平滑肌的张力, 抑制肠蠕动, 从而更好的观察肠壁病变局部, 提高MSCT三维成像显示局部病变的效果[5]。

综上所述, 改良胃肠低张可提供较好的胃肠显示背景,结合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在胃肠病变的诊断方面有较大优势, 特别是在胃肠病变累及范围、胃肠肿瘤定位等方面,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1] 张和林.改良低张法胃肠声学造影在胃肠间质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23):4029-4030.

[2] 张彦军.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在门脉高压性胃肠病的应用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 4(4):546-548.

[3] 张铁英.低张水灌肠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22):232-236.

[4] 张凯.探讨MR 2D FIESTA序列在胃肠道病变的诊断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 11(1):114-116.

[5] 张永东.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医学综述, 2014, 20(25):2842-284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064

2014-12-22]

523981 东莞市沙田医院(卢洪波);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胃窦肠壁三维重建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