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传播应怎样体现人文关怀

2015-02-02 22:40王素侠
采写编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关怀工作者

王素侠

人文关怀,是当前传播形势下新闻报道“含金量”的一个新取向。新闻实践告诉我们,通过新闻传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是媒体责任感和新闻工作者良知的一种标志。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新闻传播讲人文关怀,就是要以受众为中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闻传播的出发点。

一、人文关怀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现实意义

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理念开始深入新闻人的意识之中,重视实施人文关怀,逐渐成为新闻传播主流中的一个亮点,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实践中,这种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体现人文关怀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内在要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活动所体现的两种基本精神,一切人类文化活动都应以这两种精神为追求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最主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对社会文化的变迁具有极强的敏感性,正因为如此,媒体的见证和记录,不可避免地需要体现这个时代的价值标准与道德认同,成为这个时代进步精神的弘扬者和积淀载体。

其次,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新闻媒体能担负起疏导社会矛盾,纠正社会转型期失衡的价值观的责任。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转型期的问题日益凸现,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尖锐化,亟需大众传播加以疏导,而传统的政治说教式的新闻报道显然已无法承担这样的责任。同时,传统价值观正在失落,新的价值观还没有确立。新闻媒体作为最有力的文化载体,在新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毫无疑问负有艰巨的责任,它不仅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始终向受众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尽可能多地报道一些充满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和具有较高文化知识品位的作品,在建构健康良性的价值体系上可以起到社会导向的作用。

最后,人文关怀精神的注入有利于媒体自身品格的塑造。而媒体品格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的人文精神,取决于对人的关怀度。新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事业,记者只有把对人的关注放在中心地位,吸引受众,才能被受众认可,得到受众的尊重,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人文关怀在电视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电视媒体和电视人缺乏人文意识,为了提高节目的时效性、轰动性和节目的收视率,在采编制作中,拍了不该拍的,剪了了不该剪的,严重缺乏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是画面运用不当。电视是试听媒体,图像是电视新闻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电视画面语言要求真实,抓拍。长镜头跟拍、隐性采访、随机采访等等手段的运用,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生活的原生态。但是,一些电视媒体在行为采制过程中不注意进行镜头规避,致使一些侵犯他人权利和不适合在大众媒体传播的画面在新闻中出现。比如在拍摄医院快速反应、救死扶伤的主题片时,不考虑节目播出后对病人的面部表情曝光,使节目缺少人情味。

其次是内容不当。在电视新闻中,有的对一些有伤人性和人权的东西进行报道,有的报道在选题、角度和用语中伤害了新闻当事人和观众的感情。有的披露新闻当事人个人情感、生理、家庭或生活经历等各个方面的隐私,对当事人或其周边的人造成了伤害。

此外,我们还经常在电视上看的这样的报道:多少多少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的“盲流”被遣返,多少多少卖水果、卖蔬菜的小摊小贩被取缔等等。报道中往往存在着对这些民工和小摊贩们过多的批评,对一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采取的略显粗暴的行为,也不加选择和解释就一味式地进行报道,引起新闻当事人和观众的反感。我们在报道时即应该对民工进行引导,也应该支持主管部门正当的执法行为,但在体现这些报道思想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民工和小摊贩的关注,不应该使用鄙夷的语气,应该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理解落后地区的农民以及城市下岗职工生活的艰难,赞扬他们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三是缺少平等交流。强势媒体使一些电视人背靠电视这颗大树,有时过高的估计了自己行为的意义,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看待一切。在采访过程中,有点记者语气强硬,任意支使采访对象。新闻中缺少足够的尊重、理解和服务意识,以说教的口吻面对观众。缺少平等的思想交流和对话。新闻采访和新闻本身如果缺少平等、尊重和理解,往往会让人怀疑新闻的真实、公正和权威性,也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

三、如何让新闻传播中洋溢着人文关怀

首先,新闻传播要强调以人为本。习主席曾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这表明新闻宣传工作要贯彻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观点,充分尊重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出以人为本,新闻在参与谋求人类幸福和社会进步发展方面才算恪尽职守。离开了以人为本,新闻宣传、新闻传播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无论是经济新闻、社会新闻,还是法制新闻、突发新闻,都应该在遵循新闻客观事实的同时关注人的发展,重视对人的关怀。

其次,新闻报道要确立平民化视角。只有以大众为关注对象,确立平民化视角,以百姓的价值取向确定报道的角度,用平凡的语言讲述百姓自己的故事,真正体现出媒体对百姓的人文关怀,才能创作出有感染力的作品。一是在新闻报道内容上要坚持平民立场。新闻工作者要从百姓的角度对重大政策、重大事件及重大经济活动进行报道,让百姓了解对他们生活将带来哪些益处和压力等。这样既增强了政策的公开度、透明度,也体现了新闻媒体对百姓的人文关怀。二是在新闻报道的形式上体现平民化。在新闻报道中,尽量采取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采用大众化、口语化的报道形式,这样更容易被百姓接受。

再次,要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人文素质。新闻工作者的人文素质是确保新闻传播过程中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前提,只有强化新闻工作者的人文意识,提升他们的人文品位,才能在采访、编辑过程中,体现出人文精神。新闻工作者的人文素质包括高尚的情操、敏锐的观察力、理性的判断力。新闻工作者要坚守良知、维护正义,要善于换位思考,体会被采访对象的真实感受,了解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心理,做到既有激情又有理性。一方面,记者要主动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了解受众的内心想法。另一方面,记者还要保持理性,认真剖析新闻事实,准确把握分寸,抓住事物的根本,保证新闻报道真实可靠、客观公正。新闻工作者要向受众传递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在构建健康良性的价值体系上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在未来新闻媒体竞争中,能正确把握人文精神的高素质新闻工作者队伍,将决定着新闻媒体的形象和市场占有份额。

总之,人文关怀是媒体进步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媒体的竞争中,它将成为传媒追求的终极目标。构建起自己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媒体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河南省虞城县广播电视局)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关怀工作者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