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思维”理念下的旅游商贸综合体设计

2015-02-02 10:38傅瑜芳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年6期
关键词:自然环境景观设计

傅瑜芳

摘 要:文章结合“共生”理念分析杭州湾旅游综合体项目的规划方案设计,探讨在当今大力提倡的景观规划设计与人类自然环境的“共生”思维设计。案例充分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结合研究当地场地的功能要求,营造了一个融山水、建筑与人类共生的开放性杭州湾旅游商贸综合体设计。

关键词:共生思维;杭州湾旅游商贸综合体;自然环境; 景观设计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TU2;F59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6-0061-03

"Symbiotic Think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Tourism Business Complex Design

FU Yu-fa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Art, Shaox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age, shaoxing 31200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symbiosis" concept, Planning analysis Hangzhou Bay tourism complex project design. Discussion In today strongly advocated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symbiotic" design thinking. Fully respect the existing topography, binding studies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local venues, Creating a financi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human symbiosis openness Hangzhou Bay Tourism Business Complex Design.

Key words :symbiosis thinking; Hangzhou bay tourism business complex; natur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随着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地方上的旅游景点设计逐渐火热,同时又借着“慢城”“慢生活”设计理念的不断涌入,“共生”思维理念在现代化旅游商贸综合体设计中悄然体现出来。本文结合“共生”理念介绍了上虞杭州湾旅游项目综合体的设计,讨论了当今大力提倡的景观设计与人类自然环境的“共生”思维。充分尊重了原有的地形地貌,结合研究当地场地的功能要求,营造了一个融景观、建筑与人类共生的开放性杭州湾旅游商贸综合体设计。

一、旅游商贸综合体设计中的“共生”思维

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黑川纪章的“共生”设计理念影响了好几代设计人,其基本概念是指生物之间的一种生态关系,在各个领域有所衍生。在艺术、景观、建筑等设计界也有所应用。黑川纪章四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共生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其共生建筑思想是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科学与艺术的和谐与平衡,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共生”理念在中国历史上也源远流长,从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就能解释人、景观建筑与自然共生的道理,再用此理念去解决当前地方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种种矛盾,构建生态环境与城市空间、都市文化相和谐的可持续景观。具体表现为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共生;景观设计之间的共生;景观与人的共生。使这几者关系达到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系统间相互协调,彼此依存,息息相关,新旧共生。本案希望通过杭州湾旅游商贸综合体项目设计对以上共生关系进行探讨。

二、基于“共生”思维对该项目的背景介绍

该项目位于上虞滨海新城、嘉绍跨海大桥南桥头堡,规划面积1.3万亩,总投资50亿元。上虞自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浙江建县最早的县份之一,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以历史悠久、文化兴盛、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而独树一帜。本案设计突出景观和体验两个方面亮点,重点细化“花、林、田、水”四大看点和“农事、秀水、美食、婚庆”四大体验,明确各功能区块的规划面积、植物选种、配比与形态设计。以打造世界级精品湾区为目标,为追求归居田园的都市人群提供既有城市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又有田园风情、田园生活体验的多彩人居空间。项目引入量身定制和文化养生理念。设计者将根据人们的个性化需求,量身打造私家生活空间,同时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医学和世界养生经典,以天人合一之文化、钟灵水秀之地气、纯生自然之元素,提供多元化的养生、养老服务体系和国际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为人们提供生态文化和自然养生的活力源泉,打造健康人生的共生理念。

三、共生”思维的应用

在国家和地方大力提倡生态文明、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的同时。设计者给项目的定位为:“中国创意农业硅谷、世界田园生活慢城”。共生思维的主题以绿色生态为主题,以滨海亲水为特色,以创意农业为基础,以田园生活为支撑,着力打造国内首家集农业、旅游、文化、商业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商贸综合体和长三角休闲旅游新地标。项目开发建设总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基础建设阶段,到2015年左右初步形成四季花海特色景观与田园休闲度假功能;第二个阶段为品牌提升阶段,到2017年左右基本建成滨海田园生态旅居目的地和创意农业产业高地;第三个阶段为成熟运营阶段,到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引领中国田园休闲生活风尚的国际化滨海田园生态慢城和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休闲旅游和生态田园人居是整个综合体项目中先期启动建设的两大区块。主要是从生态、共生理念出发,将两者彼此串联起来,能自然的结合在一起。endprint

(一)“共生”思维下的传承与创新——项目设计的总体构思

“共生”理念提倡传承与创新的共生,要有科学与艺术的共生、历史与现代的共生、人类与自然的共生以及不同文化与美学观的共生。以共生的理念为主,注重表达上虞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底蕴和场所精神,又不失时代的发展特色。设计中一方面深化空间场所的文化内涵,丰富其活动功能;一方面在细致的环境小品设计和植物配置中强化地方特色。“共生”理念在该项目总体构思上的体现是设计者对总体目标与风格的定位。根据地域文化结合旅游功能的创新,延续上虞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利益和都市文化生活结合的全新共生理念综合体。基于共生理念对景区的保护和研究,要处理好所有传统元素与新元素的保护和改造的辨证关系,景区不仅要对游客提供咨询、停车等服务,以此来满足游客休闲、餐饮、购物等需求。另外还得在文化上突出休闲旅游核心区块的特色,更好的体现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城市景观现代建设的完美共生。

(二)“共生”思维在休闲体块和滨海生态园的应用

旅游商贸综合体中的休闲旅游核心区块包括七彩田园、五彩丛林、十里画廊、海上花田等田园生态景观。届时,景区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游客可以体验种养、采摘、垂钓、步行、骑车、骑马、泛舟、滑草、创意农业制作等各种休闲活动,可以感悟底蕴深厚的江南地域文化、海洋文化和农耕文化,可以品尝自种自养的蔬果海鲜、肉禽美味,可以采摘、购买最生态、绿色的农产品这些共生设计理念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了让人们放松心情、缓解工作压力、贴近自然。再如:滨海生态田园人居以1.3万亩绿色田园为背景,以滨海湿地、田园风光为特色,位于毗邻海上花田休闲旅游核心区块的浮岛上,配送一定数量的专属农业用地,满足都市人的田园故土情结,尽享都市生活之便和乡村田园之美。围绕生态养生和滨海休闲旅游特色,开发国际化健康管理中心、四季花海主题酒店、国际乡村俱乐部、滨海庄园等项目,引进专业机构提供生态养生、健康管理、休闲度假、文化交流等业态,打造一流的田园生态人居环境,形成分时度假、健康养生、商贸旅游等多种物业结合的多形态人居板块。

(三)“共生”思维在建筑与环境中的对话

环境共生建筑的提出,就是人类对过去自然的态度和自身存在状况的反思和修正。环境共生建筑是源于生态学共生原理,说到底也是一种生态型建筑。建筑与基地周边环境相融合,个体建筑与环境建筑就类似于人体细胞和人体整个组织的共生关系。从景区的宏观、微观角度去综合加以考虑,综合体内部设有的建筑及建筑小品,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生态性、人性化和共生性。注重规划当地传统文化、地域特征和景区的场所精神,使得建筑与环境真正达到共生。

结语

杭州湾旅游商贸综合体是绍兴地区上虞市最优秀的旅游资源之一。随着上虞现代城市构架的建立,城市空间快速扩张,对周边价值的提升来看,对城市综合水平的提升更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此次设计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景区的环境特征,深入研究景区的文化属性,充分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建筑与环境、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现代建设发展等“共生”共赢的关系。“共生”思维在当今信息社会的景观设计中,应当坚定不移地探讨、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的未来[J].建筑学报,1999(8).

[2]吴国强.论共生美学下的传承与创新[J].现代艺术与设计,2005(3).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然环境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自然游戏环境在幼儿园中的价值和创设
环境教育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向
承德围场投资环境分析
幼儿园在自然环境下开展游戏的探讨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