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对策探究

2015-02-04 16:17郭晗郭芹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24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住户居民消费

郭晗+郭芹

摘 要:

近年来,江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有效拉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成为确保江西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从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消费环境和消费结构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最后针对以上四大影响因素提出促进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江西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043-03

1 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2012年末江西全省总人口数4504万人,农村人口数2364万人,占52.49%,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农业省份。近年来,江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广阔的农村市场已经成为扩大内需的主战场,有效拉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成为确保江西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通过分析江西农村居民的吃、穿、住、用等各项的消费支出变化情况来研究江西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2008-2012年江西省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统计见表1。

表1 2008—2012年江西省农村居民年人均

生活消费支出统计表  单位:元

年份生活

消费

合计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

备用品

及服务医疗

保健交通

通讯文化教

育娱乐

用品及

服务其他

商品

及服务

20083309.211633.12157.75559.39155.00301.68236.01205.6860.58

20093532.661609.20162.58725.11181.91293.76254.77232.7870.53

20103911.611812.66174.61782.72205.27331.81285.23243.8475.48

20114659.872106.27233.58888.80277.51393.34319.39346.6894.30

20125129.472232.83264.961030.18278.31494.46342.70380.45105.59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2年。

在食品支出方面,江西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到2012年,恩格尔系数降到43.53%,进入小康生活水平。表明江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在逐渐改善,人们生活资料变得多样化,不再只是为了温饱。

在衣着支出方面,衣着消费支出的绝对数从整体上看是逐年增加的,但就整个生活消费支出而言,其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却是下降的。农民整体生活状况从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开始向生活宽裕发展,外表的装扮也随之得到改观,时尚、新颖的服饰逐渐成为农村青年的首选,并且这一比重始终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

在住房支出方面,随着早期外出务工人员的回归以及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品质成为现在农村居民的住房要求,到2012年住房消费支出的比重已达20%。

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方面,随着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用于家庭用品方面的消费支出开始逐步增长,其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也在提高。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现代工业产品走进农村千家万户。与此同时,农村居民购买其它高档商品的支出增幅也较大,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在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方面,江西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很低,一直徘徊于6%-8%之间。而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加之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替缓慢,生存型消费占主导的消费方式。

在医疗保健支出、交通通讯支出方面,江西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的绝对数一直是稳定增长的,其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也是逐年增长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村的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信息交流量也不断扩大,农村交通、通讯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2 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收入水平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随着江西省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生活状况明显改善。但是,从总体上看,江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且与江西城镇居民收入之间保持较大差距。2013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896元,江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781元,低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收入水平。2014年第一季度江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5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9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7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3799元。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消费支出的大小,据统计,2012年江西城镇住户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2776元,农村住户平均每人年生活消费支出仅为5129.78元,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以及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2.2 社会保障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江西加大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力度,建立并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据统计,2012年江西省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实现全覆盖,第一、二、三批77个试点县(市、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16万人。但与此同时,江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不够完善,一方面,对农村养老和医疗的支付水平还较低,农村居民防老养老保障以及大病医疗的保障力度还很弱。另一方面,农村居民还没有被列入到许多特别的社会福利项目中,使得农村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很难享受到专门性的社会福利。同时,针对农民的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还没有开展,农民工的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率还较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大小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密切相关。不够完善的江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降低了农民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参与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endprint

表2 2007-2011年江西居民消费水平  单位:元

年份全体居民农村居民城镇居民

2007467630619105

2008580531849642

2009621235609833

20107989461312353

20119523585314029

统计数据来源:江西统计年鉴(最新2012)。

2.3 消费环境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消费环境也是制约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长期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江西农村地区现代物流体系不够完善,商品流通设施不足、方式陈旧、成本较高、农民进入市场较难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农村消费物价指数高于城市。同时,农村市场的服务体系不完善,现在农村的消费市场主要是集贸市场和个体商户,没有形成系统的服务网络,农民购买的产品质量没有保障,由此造成一部分农村居民购买力无法顺利实现或者迟实现。另一方面,当前农村安全消费监管网络还比较薄弱,除工商部门外,消费市场监管涉及质监、食药监等部门,缺乏统一协调,难以形成合力。此外,由于农村商品市场欠完善、农村市场缺少监管、农民维权意识不强,伪劣商品在农村泛滥,农村的消费环境不容乐观,农民的消费安全尤其令人忧心。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农村消费环境密切相关,农村消费环境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大大抑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

2.4 消费行为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江西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总体上生活消费支出水平仍然较低,且消费结构不够合理。从整体上看,江西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偏高,食品消费支出占据生活消费支出的大部分,主要还是集中在吃、住这样满足生存需求的单一消费领域,而享受资料、发展资料所占比重仍然偏少,难以保证人的全面发展。如2012年江西农村住户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0.052,居住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0.201,均高于城镇住户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0.397以及居住消费支出所占比重0.092。与此同时,江西农村住户的衣着消费支出、家庭设备消费支出、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均低于城镇住户在以上各项支出中所占比重。消费行为对消费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江西农村居民在消费中,侧重于食品消费,不重视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消费,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

表3 2012年江西农村住户平均每人年生活消费

支出与城镇住户人均消费性支出比较

指标农村住户人均年生活

消费支出城镇住户人均年生活

消费支出

总量比重总量比重

消费支出5129.7812775.65

食品2106.440.4355071.610.397

衣着233.580.0521476.630.116

居住888.850.2011173.910.092

家庭设备277.510.054966.230.076

交通通讯393.340.0961501.340.118

文教娱乐319.390.0671487.30.116

3 促进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对策措施

3.1 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

一是增加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中增加工资性收入。二是增加农村居民的农业经营性收入。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三是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完善现行征地补偿机制等措施提高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同时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拓宽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此外,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促进农民发展生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3.2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一方面,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财政投资为主和民间集资、参股多种方式,共同推进农村道路交通、供水、电力、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增加资金投入时要向农村倾斜,向农村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倾斜,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政府方面要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加强对消费信贷业务的宣传,增强农民的消费信贷意识,扩大消费信贷规模。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村消费品市场,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和管理,规范农村市场的法律法规,工商、质检、司法和卫生等部门合力打击破坏农村消费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心理和消费倾向的基本因素。因此,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居民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改善农村居民消费预期。一是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教育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民工认识参保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程序,使农民工愿意、敢于、乐于参保。二是政府要建立与物价水平联动的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同时加强管理和监督社会保险事业,使企业主能够自觉承担对农民工社会保险义务,确保社会保险基金收益率的稳定增长。三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积极地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和宣传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四要加强农村救济和开发性扶贫工作,增加扶贫投入,扩大以工代赈,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推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进程。

3.4 加强消费教育,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在鼓励农村居民消费的同时,更应鼓励他们理性消费,这样才能推进农村消费结构合理化,实现农村市场的健康、持续繁荣。首先政府应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把更新消费观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融入到培育现代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整体实践中。通过政策引导农村居民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对自身的教育投入,向农民普及市场知识、商品知识、消费文化和市场经济法律知识,提升农民的权利维护意识和对伪劣商品的辨别能力,改变农民落后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要消费者懂得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如何维权,为整顿农村市场秩序和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亚军.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黄毓哲.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3).

[3]尧金娃.江西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4]2013年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5]江西统计年鉴(最新2012)[Z].endprint

表2 2007-2011年江西居民消费水平  单位:元

年份全体居民农村居民城镇居民

2007467630619105

2008580531849642

2009621235609833

20107989461312353

20119523585314029

统计数据来源:江西统计年鉴(最新2012)。

2.3 消费环境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消费环境也是制约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长期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江西农村地区现代物流体系不够完善,商品流通设施不足、方式陈旧、成本较高、农民进入市场较难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农村消费物价指数高于城市。同时,农村市场的服务体系不完善,现在农村的消费市场主要是集贸市场和个体商户,没有形成系统的服务网络,农民购买的产品质量没有保障,由此造成一部分农村居民购买力无法顺利实现或者迟实现。另一方面,当前农村安全消费监管网络还比较薄弱,除工商部门外,消费市场监管涉及质监、食药监等部门,缺乏统一协调,难以形成合力。此外,由于农村商品市场欠完善、农村市场缺少监管、农民维权意识不强,伪劣商品在农村泛滥,农村的消费环境不容乐观,农民的消费安全尤其令人忧心。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农村消费环境密切相关,农村消费环境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大大抑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

2.4 消费行为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江西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总体上生活消费支出水平仍然较低,且消费结构不够合理。从整体上看,江西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偏高,食品消费支出占据生活消费支出的大部分,主要还是集中在吃、住这样满足生存需求的单一消费领域,而享受资料、发展资料所占比重仍然偏少,难以保证人的全面发展。如2012年江西农村住户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0.052,居住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0.201,均高于城镇住户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0.397以及居住消费支出所占比重0.092。与此同时,江西农村住户的衣着消费支出、家庭设备消费支出、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均低于城镇住户在以上各项支出中所占比重。消费行为对消费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江西农村居民在消费中,侧重于食品消费,不重视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消费,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

表3 2012年江西农村住户平均每人年生活消费

支出与城镇住户人均消费性支出比较

指标农村住户人均年生活

消费支出城镇住户人均年生活

消费支出

总量比重总量比重

消费支出5129.7812775.65

食品2106.440.4355071.610.397

衣着233.580.0521476.630.116

居住888.850.2011173.910.092

家庭设备277.510.054966.230.076

交通通讯393.340.0961501.340.118

文教娱乐319.390.0671487.30.116

3 促进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对策措施

3.1 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

一是增加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中增加工资性收入。二是增加农村居民的农业经营性收入。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三是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完善现行征地补偿机制等措施提高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同时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拓宽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此外,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促进农民发展生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3.2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一方面,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财政投资为主和民间集资、参股多种方式,共同推进农村道路交通、供水、电力、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增加资金投入时要向农村倾斜,向农村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倾斜,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政府方面要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加强对消费信贷业务的宣传,增强农民的消费信贷意识,扩大消费信贷规模。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村消费品市场,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和管理,规范农村市场的法律法规,工商、质检、司法和卫生等部门合力打击破坏农村消费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心理和消费倾向的基本因素。因此,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居民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改善农村居民消费预期。一是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教育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民工认识参保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程序,使农民工愿意、敢于、乐于参保。二是政府要建立与物价水平联动的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同时加强管理和监督社会保险事业,使企业主能够自觉承担对农民工社会保险义务,确保社会保险基金收益率的稳定增长。三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积极地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和宣传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四要加强农村救济和开发性扶贫工作,增加扶贫投入,扩大以工代赈,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推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进程。

3.4 加强消费教育,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在鼓励农村居民消费的同时,更应鼓励他们理性消费,这样才能推进农村消费结构合理化,实现农村市场的健康、持续繁荣。首先政府应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把更新消费观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融入到培育现代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整体实践中。通过政策引导农村居民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对自身的教育投入,向农民普及市场知识、商品知识、消费文化和市场经济法律知识,提升农民的权利维护意识和对伪劣商品的辨别能力,改变农民落后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要消费者懂得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如何维权,为整顿农村市场秩序和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亚军.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黄毓哲.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3).

[3]尧金娃.江西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4]2013年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5]江西统计年鉴(最新2012)[Z].endprint

表2 2007-2011年江西居民消费水平  单位:元

年份全体居民农村居民城镇居民

2007467630619105

2008580531849642

2009621235609833

20107989461312353

20119523585314029

统计数据来源:江西统计年鉴(最新2012)。

2.3 消费环境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消费环境也是制约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长期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江西农村地区现代物流体系不够完善,商品流通设施不足、方式陈旧、成本较高、农民进入市场较难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农村消费物价指数高于城市。同时,农村市场的服务体系不完善,现在农村的消费市场主要是集贸市场和个体商户,没有形成系统的服务网络,农民购买的产品质量没有保障,由此造成一部分农村居民购买力无法顺利实现或者迟实现。另一方面,当前农村安全消费监管网络还比较薄弱,除工商部门外,消费市场监管涉及质监、食药监等部门,缺乏统一协调,难以形成合力。此外,由于农村商品市场欠完善、农村市场缺少监管、农民维权意识不强,伪劣商品在农村泛滥,农村的消费环境不容乐观,农民的消费安全尤其令人忧心。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农村消费环境密切相关,农村消费环境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大大抑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

2.4 消费行为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江西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总体上生活消费支出水平仍然较低,且消费结构不够合理。从整体上看,江西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偏高,食品消费支出占据生活消费支出的大部分,主要还是集中在吃、住这样满足生存需求的单一消费领域,而享受资料、发展资料所占比重仍然偏少,难以保证人的全面发展。如2012年江西农村住户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0.052,居住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0.201,均高于城镇住户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0.397以及居住消费支出所占比重0.092。与此同时,江西农村住户的衣着消费支出、家庭设备消费支出、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均低于城镇住户在以上各项支出中所占比重。消费行为对消费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江西农村居民在消费中,侧重于食品消费,不重视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消费,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

表3 2012年江西农村住户平均每人年生活消费

支出与城镇住户人均消费性支出比较

指标农村住户人均年生活

消费支出城镇住户人均年生活

消费支出

总量比重总量比重

消费支出5129.7812775.65

食品2106.440.4355071.610.397

衣着233.580.0521476.630.116

居住888.850.2011173.910.092

家庭设备277.510.054966.230.076

交通通讯393.340.0961501.340.118

文教娱乐319.390.0671487.30.116

3 促进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对策措施

3.1 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

一是增加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中增加工资性收入。二是增加农村居民的农业经营性收入。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三是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完善现行征地补偿机制等措施提高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同时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拓宽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此外,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促进农民发展生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3.2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一方面,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财政投资为主和民间集资、参股多种方式,共同推进农村道路交通、供水、电力、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增加资金投入时要向农村倾斜,向农村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倾斜,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政府方面要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加强对消费信贷业务的宣传,增强农民的消费信贷意识,扩大消费信贷规模。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村消费品市场,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和管理,规范农村市场的法律法规,工商、质检、司法和卫生等部门合力打击破坏农村消费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心理和消费倾向的基本因素。因此,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居民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改善农村居民消费预期。一是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教育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民工认识参保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程序,使农民工愿意、敢于、乐于参保。二是政府要建立与物价水平联动的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同时加强管理和监督社会保险事业,使企业主能够自觉承担对农民工社会保险义务,确保社会保险基金收益率的稳定增长。三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积极地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和宣传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四要加强农村救济和开发性扶贫工作,增加扶贫投入,扩大以工代赈,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推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进程。

3.4 加强消费教育,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在鼓励农村居民消费的同时,更应鼓励他们理性消费,这样才能推进农村消费结构合理化,实现农村市场的健康、持续繁荣。首先政府应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把更新消费观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融入到培育现代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整体实践中。通过政策引导农村居民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对自身的教育投入,向农民普及市场知识、商品知识、消费文化和市场经济法律知识,提升农民的权利维护意识和对伪劣商品的辨别能力,改变农民落后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要消费者懂得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如何维权,为整顿农村市场秩序和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亚军.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黄毓哲.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3).

[3]尧金娃.江西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4]2013年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5]江西统计年鉴(最新2012)[Z].endprint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住户居民消费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顶层住户的无奈——渗漏篇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简单的高招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的通知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居民消费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