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关键
——注意四个“一星期”

2015-02-06 00:01韩洪平
中国动物保健 2015年8期
关键词:断奶母猪仔猪

韩洪平,吴 军

(1.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姜堰225500;2.江苏省泰兴市农业委员会江苏泰兴225400)

养猪关键
——注意四个“一星期”

韩洪平1,吴 军2*

(1.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姜堰225500;2.江苏省泰兴市农业委员会江苏泰兴225400)

猪的长期饲养过程可分为胚胎、初生哺乳、断奶至配种前、妊娠至分娩、泌乳等阶段,这些阶段既各自独立,但又环环衔接,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养殖效益。

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笔者对如何养好猪这一问题做出总结,要着重关注四个“一星期”,即:配种后一星期、分娩后一星期、断奶后一星期、转群后一星期。因此本文探讨各关键时期饲养管理的重点事项,供同行参考。

1 母猪配种后一星期

这一时段是卵子授精和受精卵分裂的关键期。

1)母猪配种后,当天应减少饲料,1.8~2.24 kg/d。年龄较小和膘情较差的母猪在冬季时可适当添加饲料,成熟和膘情较好的母猪可适当减少饲料。

2)配种后,安静的环境与良好的休息是此期间饲养管理须着重注意的。因为,配种后的母猪在生理和精神上均需要休养,使子宫内能有效地埋植更多的受精卵,此时的母猪应尽量减少刺激,以避免胚胎的损失甚至流产。

3)分栏单养,避免打架和分食而引起不孕。猪在饲养过程中,由于抢食往往会发生争斗,因此分栏单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有效防止猪只相互挤压、冲撞而引起的流产。

4)猪舍应保持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发情母猪与公猪实施自然交配或进行人工授精后,精子约经过15~30 min即可运行到母猪的输卵管壶腹部。精子在母猪生殖道内存活时间可达43 h,而保持受精的时间为25~30 h。母猪排卵后,卵子是随着输卵管壶腹部管壁的收缩波差间隙性向前移行,在45 min左右即可运送至受精部位。在壶峡连接处,壶腹侧卵子要停留2~3 d,紧接着快速地通过峡部后再进入子宫。卵子进入峡部后便迅速地失去受精能力,而进入子宫后则完全失去了受精能力。母猪卵子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为12~24 h。

精子和卵子在受精前都必须分别经过一个生理成熟过程,然后才能受精,受精是两性配子相互作用,结合产生新的个体细胞——合子的过程。合子形成后,继续进行细胞的间接分裂,此即称为卵裂,并由分裂形成卵裂球。影响受精的因素有:①配子生活力;②饲养条件;③适时配种;④正确输精。

2 分娩后一星期

仔猪通过吸食母乳来获得主要养分的时期。

为最大限度提高仔猪哺育成活率,应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特别是仔猪分娩后一星期,尤为重要,此期决定着养猪成败,因此在饲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分娩舍环境应该保持安静、清洁、干燥,夏季注意通风使空气凉爽,但要防止母猪因温差而产生

舎的应激,冬季须防风、保暖,预防因畜 温度过低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2)分娩母猪产前一天减少饲喂量,分娩当天不喂料,保持充足的饮水,乳头彻底清洁,产前和产中避免骚扰,发现母猪难产时要及时处理,新生仔畜剪断脐带、涂抹碘酊、切断犬齿,注意消毒。

3)产仔后最好对子宫进行冲洗,并注射抗生素和前列腺素(在产仔后须在36~48 h内,肌肉注射前列腺素2 mL,因为超过48 h,子宫闭合,起不到帮助母畜排出恶露的效果)以帮助恶露排出和子宫复位,同时也有利于仔猪断奶后再次发情。

4)母猪生产后要逐渐添加饲喂量,并喂麸皮盐水或电解质质多维,3 d后恢复正常饲喂量,这时要尽量让母猪吃饱、吃好。

5)在正常情况下,初生仔猪如果吃不到初乳,是很难成活的,即使勉强存活下来,也常常出现发育不良的现象,有的甚至形成僵猪。因此,仔猪早吃上初乳,是培育仔猪至关重要的技术措施。方法是待产结束后,母猪乳房清洗、消毒后喂奶,或边产边喂奶,这样有利于母猪分娩,缩小产仔时间。为保证仔猪体健匀称,喂奶时弱仔排前,强仔靠后,同时还要做好保暖、防冻、防压、防踩等一系列保育措施。

6)补充必须的矿物质,尤其要注意补铁,在仔猪生后3 d要注射牲血素或右旋糖酐铁等防止仔猪发生贫血。

7)哺乳期仔猪抗病能力较差,消化机能不完善,容易因患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生产上应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如仔猪腹泻等疾病。

3 断奶后一星期

仔猪离开母猪通过采食饲料来获取养分的时期。

仔猪出生后遭受的第二次大应激的原因便是断奶。断奶后仔猪的营养要从依赖于全部或部分母乳变为全部通过采食固态饲料来摄取。同时,在哺乳仔猪阶段其肠道的消化酶可以分解乳糖、乳蛋白和乳脂酸酶,但缺乏分解豆粕、玉米、鱼粉等一般原料的酶,因此,极易造成断奶仔猪的营养吸收不足。饲料形态的改变,也容易造成仔猪下痢或生长停滞。仔猪断奶阶段营养占全部生长期很短的时间。但此阶饲养管理的好坏,对断奶后生长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平稳过度是断奶仔猪的饲养关键。

仔猪断奶后往往由于无法适应突然改变的饲养条件及生活环境,而表现出食欲不振,增重缓慢,甚至体重下降等现象。为了顺利度过断奶期,必须做好饲养制度、饲料添加及饲养环境的“两不变”和“三过度”,即做到原圈舍培育不变、饲喂的饲料不变。做到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条件的逐渐过度。

1)饲料过度:仔猪断奶后,不可改变饲料,要继续饲喂一星期左右,以免影响食欲和因抵抗力下降而引发疾病。断奶仔猪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断,需要大量补充高蛋白、高能量及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日粮,应限制粗纤维含量过多的饲料,同时注意补充饲料添加剂。

2)饲养制度的过度:仔猪断奶后的一个星期,每天饲喂的次数应比哺乳期增加2~3次,防止因饥饿造成仔猪烦躁不安。每次喂量不宜过多,少吃多餐可使仔猪保持良好的食欲。仔猪采食大量饲料后,必须供给清洁饮水,避免仔猪因供水不足或不及时,而饮用污水或尿液,造成下痢。

3)环境过度:仔猪断奶后,常表现出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因此,仔猪断奶后要将母猪赶到其他栏舍饲养,仔猪留在原圈内饲养。这样仔猪在熟悉的环境里,便不会留恋母猪,很少发生不安的情况,保持正常的食欲和增重。

4 转群后一星期

应激是指机体受到体内各种有害因子(应激因子)的刺激从而表现出的机能障碍或防御性反应。应激因子是指不适于家畜生活的各种环境条件,如:过冷、过热、饥饿、营养不平衡、疾病、生理异常、打斗、拥挤、运动、运输等。

仔猪从保育舍转移到肥育舍,需从网上饲养转为地面平养,环境的改变,料槽的改变,饲养人员的改变等一系列变化,不免会引起应激。为减少应激,在转群工作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到合理分群、及时调教和添加药物的预防措施。

1)合理分群:为了避免仔猪合群饲养后发生打斗,最好以同一窝为一群最好。如需要混群并窝,应该按照体重、体质、个头、性情等方面相近的猪合群饲养,为避免合群时的打斗,应采用“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办法。分群后一般不再任意变动,宜保持猪群相对稳定。分群时还应注意猪群的大小和圈养密度。一般10~20头为宜。

2)及时调教:圈舍布置是否合理及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仔猪的健康与增重。因此,转群后饲养员应及时做好仔猪调教的相关工作,使仔猪养成采食饮水、睡觉、排便三角定位的习惯,既可以减轻饲养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可以保持圈舍环境清洁、干燥。调教一般在仔猪刚刚入圈时进行,可采用守候、驱赶入圈、放猪粪引诱、躺卧处加垫草、饲槽放饲料等方法,一般训练3 d左右就能使其养成习惯。

3)添加药物预防:为减少应激,增强体质,饲料中应添加药物:①黄芪多糖,可作为免疫促进剂或调节剂;②电解质多维,可预防因转群、接种疫苗、天气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应激反应;③阿莫西林(500 mg/L)饮水,可有效地预防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和水肿病的发生;④泰乐菌素,连用5~7 d,对猪痢疾、猪肺炎、猪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等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停药7 d后驱除寄生虫。■(编辑:赵晓松)

(本文由吴军执笔)

*通讯作者:吴军(1976-),男,汉族,江苏省泰兴市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理学学士学位,畜牧师,主要从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

猜你喜欢
断奶母猪仔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