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缝上”公款吃喝的嘴

2015-02-06 16:38
法制博览 2015年23期
关键词:缝上公务费用

曾 敏

巫山县委党校,重庆 404700

深入贯彻“八项规定”之后,“光盘行动”成为竞相追逐的时尚。然而,在不少地方,浪费的病菌却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各种变种,究竟靠什么才能“缝上”公款大吃大喝的嘴?本文将从公款吃喝的表象及危害、吃喝之风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作一简要论述。

一、公款吃喝的乱象之害

(一)公款吃喝之乱象

一是名目繁多。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公款吃请之风表面虽得到一定的遏制,但在执行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扭曲变形,花样名目越来越多。如把豪华接待中心建在深山老林,玩起“低调的奢华”;把豪华酒店移植到地下食堂,搞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吃喝阵地转向私人会所,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

二是费用惊人。一是费用总量大。近年来中央下发了数十个旨在遏制公款吃喝的文件,但收效并不显著,粗略统计每年公款吃喝的费用高达上千亿元。二是接待费用高。有关方面估算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达2000 亿元,公款吃喝浪费奢靡极其严重。

三是报帐简易。当前会计核算中心的报帐制度在具体运作中存在一定缺陷,由于宴请吃喝的标准不一,随意性极大,几百元的开支,报销时可以变成几千元、上万元,“公款吃喝成了个筐,什么费用都可往里装”危害极大。

(二)公款吃喝之危害

一是浪费严重,影响社会公共福利。公款吃喝往往讲排场,摆阔气,有钱的单位吃得潇洒喝得痛快;没钱的单位不甘示弱,打肿脸充胖子挤占办公经费也要吃,九成以上单位的吃喝费用超过了当年公务费支出的20%。近年来公款吃喝的现象更是无孔不入,呈泛滥趋势,费用当然更是有增无减。

二是败坏作风,损害政府形象。前几年,我们随处可见腆着大肚皮,手握酒瓶的政府工作人员以接待之名出入各种豪华餐厅,娱乐会所,长此以往,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激起了百姓的“仇富仇官”心理。

三是腐蚀干部,催生贪污腐败。官员们长期出入高档餐厅、会所,耳濡目染奢靡污浊的现象,就像进入一个染缸,很难保持廉洁本色,自然就会滋生骄纵、奢靡之风,形成低级趣味的链条,为维护这种平衡,官员们便铤而走险,进行权钱交易,致使家庭失去和谐,政府失去公信力。

二、导致公款吃喝的原因之析

公款吃喝蔓延成风,既有个人原因,又有环境因素;既有现实条件,又有制度留下的空间。

一是权力交易化,滋生公款吃喝风。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都需要平台,也就是场合。官员们被拉下水,初级阶段都是从吃吃喝喝中称兄道弟开始发展的。有权之人成为餐桌的宠儿,从有选择地吃喝到来者不拒再到狮子大张口,于是乎,公款吃喝的档次越来越高、成本也越来越大。

二是利益博弈化,助推公款吃喝风。公款吃喝的动机不是绝对单纯的,部分官员将其作为自己结党营私,建立利益链条和积累“人脉圈子”的效方式,不管因公因私,只要能纳入名目,全部公款买单。这便是公款吃喝费用如此惊人的客观原因所在。

三是制度松弛化,放任公款吃喝风。由于当前财政预算不透明、执行过程中弹性空间大等弊端,导致各级公务接待标准相当模糊,同时,现有的法律制度也缺乏对利用特权、公款吃喝的法律定性及相关惩处措施,这实际上就让公款吃喝超标违规钻了制度的空子。

三、公款吃喝的治理之策

公款吃喝一直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如同孩子好习惯的养成过程,倡导式说服教育固然有效,但难以产生威慑效果,唯有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惩戒,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公款吃喝奢靡浪费的毒瘤,建议如下:

(一)组织成立专门管理机构

从纪委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等单位抽调人员成立公务招待监管办公室,专门负责招待费的事前申报审批、事后审核报帐、监督查处等职能。

1.严格财务管理。一是在财务制度中单列公款吃喝项目。二是设定公务接待的标准细则,即接待级别与对应的费用上限。三是规范公款吃喝报帐程序,如要求附上吃喝菜单和陪吃人员名单。

2.严格公务卡结算。推行公务卡结算以来,对恶刹公款吃喝之风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实行公务卡制度仅仅是个起步,我们更为担心的是时间一长,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会走形变样,怎样防止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软化异化是我们要面对的课题。

3.实行阳光公示。及时、定时公开公示各级各部门公款吃喝的支出情况,通过网站、公开栏、电视媒体等形式向公从公示,接受人民大从的监督,重塑政府威信,干部形象。

(二)探索实行依法治理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普遍约束力。我国《刑法》目前并未明确规定公务人员的“公款吃喝罪”,如果能够设立“公款吃喝罪”,纳入法律范畴,将违纪上升为违法的性质,不仅会对热衷于公款吃喝的官员起到震慑作用,也顺应了百姓监督扩张了声势,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积极推进行政改革

一是积极探索审批权改革。逐步下放上级和有关部门项目审批权、资金分配权、行政许可权、工程发包权和人事任免权等公权力,使地方享有更多的自主权,以此减少下级与上级在争取重视、争取项目等方面的公款吃喝。

二是学习借鉴高薪养廉经验。借鉴新加坡等地的经验,完善与“高薪养廉”相关的配套制度,强化行之有效的严厉监管措施,使利用公款吃喝之便贪污腐败的风险性大大增加,对公款吃喝保持高压态势。

[1]姜秀敏,秦龙.“三公”消费中的腐败防治及其策略[J].河南社会科学,2013(05).

猜你喜欢
缝上公务费用
乌程汉简 公务简选
骨头
月亮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接待
妨害公务罪谨防滥用
妨害公务案件的侦查要领和证据收集要求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