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集梧《樊川诗集注》注音研究

2015-02-09 21:41卢庆全
关键词:平声注音诗集

卢庆全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冯集梧《樊川诗集注》注音研究

卢庆全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樊川诗集注》是清人冯集梧对唐代诗人杜牧《樊川诗》所作的注本。《樊川诗集注》中共有41处注音,运用了直音法、反切、直音加反切等注音方法,注音主要来源于冯集梧的自注、征引文献和使用原注。从《樊川诗集注》的注音全貌,可知冯集梧在《樊川诗集注》注音方面所用精力不多,虽注重与校勘相结合,却也存在当断不断、前后不符、逻辑不通等不足。

冯集梧;《樊川诗集注》;注音

冯集梧,清代浙江桐乡人,冯浩之子。冯浩对于李商隐诗文用功甚深,曾作《玉谿生诗笺注》六卷、《樊南文集详注》八卷,以精审著称。冯集梧承继家学,作《樊川诗集注》共四卷。据冯集梧《自序》说,他只注《樊川集》中的诗歌,至于《外集》、《别集》“未暇论及,盖亦以牧之手所焚弃而散乱别见者,非其所欲存也”。[1]4《樊川诗集注》中共有注音41处,其中原注27处,冯集梧注音14处,在冯集梧所出的14处注音中,有3处是对原注注音的补充,其余11处则是新选择的注音点。

一、注音方法

这里的注音方法单就冯集梧所出的14处注音而论,以下逐一说明。

(一)直音法

即以音同字或音近字来注音的方法。此类共计5例。

《独酌》“殷叶暗相照”句之“殷”,冯集梧注(下简称冯注):“《左传》注:殷音近烟,今人谓赤黑为殷色。”[1]86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形甘短(冯集梧校勘曰:一作裋)褐髡”句之“裋”,冯注:“《史记·秦始皇纪赞》:寒者利裋褐。注:徐广曰:一作短;《索隐》曰:裋,一音豎,盖谓褐布豎裁,为劳役之衣,短而且狭,故谓之短褐,亦曰豎褐。”[1]178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趣向人皆异”句之“趣向”,冯注:“《汉书·韩延寿传》:吏民敬畏趨鄕之。注:趨,读曰趣;鄕,读曰嚮。”[1]206

其他又如《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毛釐亦耻言”句之“毛釐”注[1]174,《杜秋娘诗》“餍饫不能饴”句之“饴”注[1]39。

(二)反切法

反切法就是用两个字来注音,具体的说就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合成一个音的注音方法。此类共计7例。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势窘犹为酒泥慵”句之“泥”,冯注:“《释文》:泥,奴细反。”[1]117

其他如《杜秋娘诗》“盼眄独依依”句之“盼眄”注[1]38,《感怀诗一首》“刳隍万寻”句之“”注[1]28,《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当时楼下水”句之“当”注[1]87,《郑瓘协律》“阻风中酒过年年”句之“中”注[1]289,《赠沈学士张歌人》“泥情迟急管”句之“泥”注[1]167,《不饮赠酒》“与愁争底事”句之“底”注[1]172。

(三)反切加直音法

(四)“某声”法

《感怀诗一首》“四海为输委”之“输委”,冯注:“毛晃曰:凡以物送之曰输,则音平声;指所送之物曰输,则音去声,委输之委,亦音去声。”[1]29共1例。

二、注音来源

(一)冯集梧自注音

《杜秋娘诗》“盼眄独依依”句之“盼眄”,冯注:“盼,普苋切;眄,莫见切。”[1]38此处冯集梧采取反切法自注音。此类共1例。

(二)征引文献进行注音

此类又可细分为“纯引文献注音”和“除了引文献注音外,还进行注疏”两类。

1.纯引文献注音

《独酌》“殷叶暗相照”句,冯注:“《左传》注:殷,音近烟。今人谓赤黑为殷色。”[1]86此处冯集梧征引《左传》进行注音。

其他如《春末题池州弄水亭》“趣向人皆异”句之“趣向”征引《汉书·韩延寿传》注注音[1]206;《感怀诗一首》“四海为输委”句之“输委”,征引毛晃之说注音[1]29;《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张郎中》“当时楼下水”句之“当”,征引《释文》注音[1]87;《感怀诗一首》“刳隍万寻”句之“”征引《玉篇》注音[1]28;《郑瓘协律》“阻风中酒过年年”句之“中”征引王世懋《读史订疑》、颜师古《樊哙传》注及王士禛《居易録》进行注音[1]289;《赠沈学士张歌人》“泥情迟急管”句之“泥”征引《杨升菴集》进行注音[1]167;《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毛釐亦耻言”句之“毛釐”征引《周礼·释文》注音[1]174;《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形甘短(一作裋)褐髡”句之“裋”征引《史记·索引》注音[1]178;《长安杂题长句六首》“势窘犹为酒泥慵”句之“泥”注[1]117。此类共计10例。

2.除了引文献注音外,还进行注疏,表明见解

《杜秋娘诗》“餍饫不能饴”句之“饴”,冯注:“《野客丛书》:沈存中《笔谈》曰:唐士人专以小诗著名,而读书灭裂,如杜牧之《杜秋娘诗》,餍饫不能饴,饴乃餳,非饮食也。仆观晋王荟以私粟作粥饴饥者,郗鉴甚穷,乡人共饴之。饴字岂不作饮食用。然考《晋书》乃音嗣,非贻字也。仆谓牧之用作贻字,必别有所据。及观《后汉书·许杨传》举谣歌曰:饴我大豆亨芋魁。饴字无音,乃知牧之用字有所祖也。存中自不深考,安可以读书灭裂非之。”[1]39接着冯集梧又注曰:“按:《汉书·刘向传》引诗曰:饴我釐麰。师古曰:饴,遗也,读与贻同。然则本饴有贻音也。”[1]39此处冯集梧在征引《野客丛书》及《汉书·刘向传》进行注音,即“饴,读与贻同”的同时,表明了自己的见解:“然则饴本有贻音也。”

(三)使用原注注音

在冯集梧所注《樊川诗》中共有原注注音27处,其中冯集梧完全使用原注例共计24处,在原注注音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例共计3处。

1.完全使用原注的注音

冯集梧完全使用的原注注音例共计24处。其中,采用反切法注音者共计14处,直音法注音共计5处,有5例原注注音采用了“去声”的形式,并未确切地指明音读,不利于后学,而冯集梧对其中4例亦遵而从之,这在注音上恐难称完善。如:

《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翾便讵可寻”句之“便”,原注:去声。[1]85《洛中送冀处士东游》“蔓延相牵钩”句之“延”,原注:去声。[1]72《雪中抒怀》“酒齐不可迟”句之“齐”,原注:去声。[1]81《池州送孟池先辈》“呼儿旋供衫”句之“旋”,原注:去声。[1]95

2.冯集梧对原注注音的补充

《赠沈学士张歌人》“泥情迟急管”句之“泥”,原注:去声。冯注:“《杨升菴集》:俗谓柔言索物曰泥,乃计切,谚所谓软缠也。”[1]167此处“乃计切”是对原注的补充。

综上,冯集梧《樊川诗集注》在注音时使用了直音法、反切法、反切加直音法、某声法共计4种注音方法。5例直音法注音(不包括原注)均为征引文献直音法,7例反切法(不包括原注)除1例为冯集梧自注形式反切外,其余6例均为征引文献反切法。注音来源以使用原注为最多,共计27例,其次是征引文献,共计13例,冯集梧独立自注音最少,共计1例。

三、注音评价

从数量上看,冯集梧在《樊川诗集注》注音方面所花费的精力是不多的,但在这些为数不多的注例中依然可见其注音的特色,试作分析如下。

(一)注音时不做取舍

尽管有些字存在多个音读,但进入特定的语境,则只能有唯一确定的读音。因此,注音时对于多音字应努力结合语境确定其读音。冯集梧对有些特定语境下的多音字的读音未加以明确,不做取舍,因而影响了注释的效果。

例如《郑瓘协律》“阻风中酒过年年”句之“中”,冯注:“王世懋《读史订疑》:中酒二字,始见于《徐邈传》中圣人,义如中著之中,而音反从平声。《樊哙传》:项羽既饗军士,中酒。颜注云:饮酒之中,不醉不醒,故谓之中,义宜从平声,而言乃竹仲切,何也?亦犹中兴之中,音同竹仲邪!王世禛《居易禄》:中酒之中平声,中兴之中去声,然又有不尽然者,《野客丛书》引《汉书·樊哙传》军士中酒,注竹仲反;齐己诗:秾低以中陶潜酒,作去声祖此。予按叶石林次韵程伯禹次章云:汉道中兴此一时,作平声。石林号博雅,必有所本。”[1]289

按:此处冯集梧对“中酒”之“中”的读音通过征引材料进行了详尽的说解,得出的结论是“中酒”之“中”读音有二:一为平声,一为竹仲反,作去声。可惜冯集梧并未结合语境加以取舍。《郑瓘协律》为“七言绝句”,第二联为“自说江湖不归事,阻风中酒过年年”,此联出句后五字的平仄格式应为“平平平仄仄”(句中“归”字拗,“不”字救,属本句自救),则其对句后五字的平仄格式应为“仄仄仄平平”,由此可知杜牧诗“中酒”之“中”作“竹仲反”较为合适,读去声。

《感怀诗一首》“四海为输委”句之“输委”,冯注:“《百官志》注:胡广曰:郡国所积聚,金帛货贿,随时输送诸司农,曰委输,以供国用。《史记·平淮书》:有财者宜输委。《通鉴·汉纪》注:流所聚曰委。毛晃曰:凡以物送之曰输,则音平声;指所送之物曰输,则音去声,委输之委,亦音去声。”[1]29

按:此处“输委”之“输”该如何读,冯集梧并没有予以确切指明。诗曰:“九庙仗神灵,四海为输委。”诗中“九庙”代指“唐王朝”,“输委”指“输送财物”,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唐王朝仰仗神灵的护佑,四海的财物全输送到京都”。故此处符合语境的“输”作平声读。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毛釐亦耻言”句,冯注:“按《说文》:犛,里之切。氂,莫交切。据《〈周礼·乐师〉释文》:氂,旧音毛,刘音来,沈音狸,或音茅,字或作犛,皆同。”[1]174

按:冯集梧此处应为“釐”注音,可是由于始终未见“釐”之身影,故而难免令人产生不知所云的困惑,这是冯集梧失误之处。“氂”是“釐”的本字,为古代长度单位,“分”的十分之一。汉贾谊《新书·六术》:“十氂为分,十分为寸。”清赵翼《陔馀丛考·釐氂》:“权度皆以毫毛起数,其字本应从‘毛’,而反谓‘釐’字传写之误,未免臆说。”根据诗歌的语境,“毛釐亦耻言”句之“釐”应作“长度单位”解,而“釐”只有读作“里之切”时,才有“长度单位”之义。而“氂”读“毛”音时通“犛”,指“牦牛”。故此处“釐”,当读作“里之切”,“旧音毛”、“或音茅”、“刘音来”于此处均应舍弃。

(二)注音时所注之音与释义时所取之音不相符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势窘犹为酒泥慵”句之“泥”,冯注:“《释文》:奴细反。”[1]117

按:冯集梧认为“泥”此处应读作“奴细反”,去声。然而冯集梧释义时则曰:“《尔雅》注:泥,少才力。”①此处“泥,少才力”之“泥”,意为“软弱、柔弱”,当读作“奴低切”(《广韵》),平声。可见冯集梧释义时所取之音与注音时所注出之音不相符。那么冯集梧所注之音、义是否正确呢?“势窘犹为酒泥慵”位于《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第四首当中,该诗共八句,是一首七言律诗,首句“束带谬趋文石陛”平仄格式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则第四句“势窘犹为酒泥慵”的平仄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则可知“泥”于此处当读作仄声,即“奴细反”,意为“缠住不放”。这里,冯集梧所注之音正确,而所取之义不妥。

《朱坡》“日痕絙翠巘”句之“絙”,原注:胡官切。冯注:“《〈楚辞·九歌〉注》:絙,急张弦也。”[1]157

按:此处“絙”原注“胡官切”,而冯集梧征引文献释义时所取之“絙”即“縆”②,意为“绷紧”,当读作“古恒切”(《广韵》),这与原注所注出之音不相符。那么冯集梧所注之音、义是否正确呢?根据语境,“巘”意为“山;山顶”[2]1817,“日痕”指“日光”[2]2966,则此处之“絙”当是通“亘”,读作“古邓切”(《广韵》),意为“接连”。由此可见,冯集梧注释中所取之音“胡官切”、所取之义“急张弦也”皆不符合该处的诗歌语境。

(三)注音时所注出之音与诗中音读不符

本是被注音的字在注音中却成了用来注音的字,而在征引文献注音时因缺乏与诗句语境的照应,导致注出的音与诗中实际音读不符。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趣向人皆异”句之“趣向”,冯注:“《汉书·韩延寿传》:吏民敬畏趋乡之。注:趋,读曰趣;乡,读曰向。”[1]206

按:冯集梧此处引《汉书·韩延寿传》“趋乡”以注杜牧诗之“趣向”,反映出他是明通假的:即“趋”通“趣”(或“趣”通“趋”),“乡”,通“向”。冯集梧所引之“趋乡”,根据语境其意义应是“归向,趋附”,“趣”意为“归向,趋向”,作此义时“趣”读作“逡须切”(《集韵》),平声。而《春末题池州弄水亭》一诗乃五言排律,首句“使君四十四”平仄为“平平平仄仄”(“使”字和前一个“四”未遵守平仄格律),则根据平仄规律最后两句(第15句、16句)“趣向人皆异,贤豪莫笑渠”的平仄应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则“趣向”应是“仄仄”。再结合上文语境,“趣向人皆异”上联两句为“偃须求五鼎,陶祗爱吾庐”讲的是“主父偃曾经说,大丈夫生的时候如果不能过贵族世家的豪华生活,死的时候就要像大臣被处死一样的死”,表明主父偃的人生志向是追求荣华富贵;而“陶渊明因不满官场腐败黑暗,结庐人境”,则表现出其淡泊名利渴望自由宁静的人生追求。此处“趣向”应释为“志趣、志向”,“趣”,作“志趣”之义时应读作“七句切”(《广韵》),去声。《汉书·韩延寿传》之注音“趋,读曰趣”,取“趣”之平声,于该书是适当的,而冯氏直接引来以注杜牧诗之“趣”则是不妥的。这里冯集梧将本应是被注音之字用为注音之字,难免因牵就引书用例字之读音而忽视对杜牧诗歌语境的关照,造成失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四)注音时注重与校勘相结合

《不饮赠酒》“与愁争底事”句之“底”,冯注“《匡谬正俗》:俗谓何物为底,此本言何等物?其后遂省,直云等物耳。等字本音都在反,又转音丁奚反。《应璩》诗:用等称才学?往往见欢誉。言其用何等才学见欢誉而为官乎?去何而直言等,其来已久,今人乃作底字,非也。”[1]172

按:此处冯集梧征引《匡谬正俗》说“作底字,非也”,应是“等”,“等字本音都在反,又转音丁奚反”。反映出其在注音时注重与校勘相结合的观念。

综上,《樊川诗集注》中共有41处注音,运用了直音法、反切、直音加反切等注音方法,注音主要来源于冯集梧的自注、征引文献和使用原注。从《樊川诗集注》的注音全貌,可知冯集梧在《樊川诗集注》注音方面所用精力不多,虽能自觉注重与校勘相结合,却也存在注音时未能根据语境对多音字的读音做出适当取舍、所注出之音与释义时所取之音不符、所注出之音与诗中实际音读不符等不足。

[1]杜牧.樊川诗集注[M].冯集梧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王俊虎]

The Phonetic Notation Study of Feng Ji-wu's Connotations on Poetry Anthology of FAN Chuan

LU Qing-qu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artur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Shaanxi)

Connotations on Poetry Anthology of Fan Chuan was annotated version of Feng Jiwu which is about the poemswritten by Tang Dynasty's poet Du Mu.There are 41 phonetic symbds in the book.Themethods include zhiyin,fanqie,zhiyin and fanqie,etc.The Phonetic symbdsmainly come from the author's note,references and use the original note.The view of phonetic symbds indicates that the authors did not spend toomuch energy on the phonetic notation.Although can pay attention to using the method of collation,it also exists shortcomings,such as notmake the right trade-off and annotation is not logical,etc.

Feng Ji-wu;Connotations on Poetry Anthology of Fan Chuan;phonetic symbds

H11

:A

:1004-9975(2015)05-0087-04

2015-08-10

卢庆全(1975—),男,山东高密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平声注音诗集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说文解字》注音释义识略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诗集精选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病联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