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陕北地区女娲崇拜的形成及其原因探析

2015-02-09 21:41许仲举谢伟峰
关键词:伏羲女娲崇拜

许仲举,谢伟峰

(榆林学院政法学院,陕西榆林 719000)

■历史学研究

汉代陕北地区女娲崇拜的形成及其原因探析

许仲举,谢伟峰

(榆林学院政法学院,陕西榆林 719000)

陕北地区女娲崇拜形成的时间约在东汉时期,人们崇拜女娲的原因就是这一地区长年战乱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生命和良好社会秩序的渴求,这源于女娲神话的本体及女娲与伏羲之间的密切关系。此外,女娲的形象和名称与陕北的文化传统想契合,就是从先秦时期以来陕北地区的人们对蛇有一种特殊的喜好,以及人们崇拜的蛙与娲同音。

陕北;女娲崇拜;伏羲;蛇;蛙

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女娲是孕育人类的始祖,又在补天、置神禖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在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地位崇高。所以学者们很早就开始了对女娲的研究,后来随着汉墓壁画和画像石的不断发现,则研究者更多。①关于女娲传说的研究和汉墓壁画及画像石的研究,我们只举如下几例:闻一多:《伏羲考》,见《神话与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杨利慧:《女娲的神话与信仰》,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贺西林:《古墓丹青——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汪小洋:《汉姆壁画的宗教信仰与图像表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这些学者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女娲奠定了基础。但是鲜有针对某一特定区域的女娲崇拜研究,比如陕北地区。本文拟对陕北地区女娲崇拜形成及其原因作一浅显的分析。

一、汉代陕北地区女娲崇拜的形成

女娲传说由来已久,在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就有记载。我们现在所能见到最早的文字记载,当属长沙子弹库帛书乙篇。随葬帛书的长沙子弹库楚墓,时代在战国中晚期之际,帛书的年代与之相去不远。[1]帛书乙篇主要讲伏羲和女娲所生四个孩子的故事。传世文献中,则以《楚辞·天问》的时代最早,文曰:“女娲有体,孰制匠之。”这是先秦文献中关于女娲的记载。

到了汉代,女娲传说广泛出现在文献之中。《淮南子·览冥训》:“伏羲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汉书人表考》引《春秋世谱》曰:“华胥生男子为伏犧,女子为女娲。”伏羲女娲皆为华胥所生,是兄妹关系。《风俗通义》曰:“女娲,伏牺之妹。祷神祗,置婚姻,合夫妇也。”这是讲伏羲女娲由兄妹而结为夫妻。文献资料不但说明伏羲女娲是夫妻关系,而且还是人类的始祖。东汉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描写西汉年间所建造的鲁灵光殿壁画,提到有画像“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说明伏羲女娲已经被置画于同一画面之中。出土的汉墓壁画和画像石中,伏羲女娲交尾的背景神像(巨人或力士),说明伏羲女娲作为始祖神被得以崇拜和神圣化。

闻一多曾对人首蛇身的图像和文字进行了考察,其年代上起战国末叶,下至魏晋之间,这一时期也正是伏羲女娲传说在史乘中最活跃的时期。[2]我们从对女娲崇拜的角度讲,这一时期也也是女娲崇拜形成、发展及衰落期。具体而言,战国末期是女娲崇拜的形成期、两汉为女娲崇拜的高峰期、魏晋之后女娲崇拜处于低潮。

陕北地区关于女娲崇拜出现的时间与中原地区大体同时或略晚。最直接的证据就是陕西神木县大保当11号汉画像石墓的彩绘画像石的发现[3]。大保当汉墓的时代为东汉晚期。这一发现不但证明汉代陕北地区对女娲的崇拜在社会上层已经出现了,而且在社会的下层中也已经产生。因为参与画像石制作的工匠肯定属于社会的下层,足以说明当时的陕北社会对女娲崇拜的普遍性。

陕北地区的女娲崇拜在东汉之后,并不像在其他地区一样淡化乃至消失,反而因对女娲的崇拜而形成了许多民俗活动,比如陕北正月十六晚上“燎百病”,三月十八娘娘庙会,以及求雨的仪式等等,都受女娲神话的影响。由此可见女娲崇拜在陕北地区的影响非常深远,对女娲崇拜形成的原因也值得探究。

二、汉代陕北地区女娲崇拜的原因

女娲崇拜在陕北地区的形成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考察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陕北地理位置是女娲崇拜长期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秦汉王朝在陕北设上郡,作为抵御匈奴的前沿阵地,《史记·秦本纪》记载蒙恬帅三十万大军驻守。魏晋南北朝时期,陕北地区是汉族、匈奴、鲜卑、氐、羌、羯、卢水胡等民族杂居之地,时而和平共处,时而挥戈相向。东晋十六国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今陕北靖边建立大夏国,定都统万,陕北成为当时北方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隋末唐初时,地方军阀梁师都又在此与突厥联合反隋,建立梁国,割据称王。五代时,党项人夏州藩镇,“虽未建国,而王其土”。北宋至西夏建国之前,陕北又是宋王朝的边疆。西夏立国后,陕北成为宋夏交锋的主战场。在宋夏八十多年的对峙后,经谈判,陕北北部除当时的麟、府等州归永兴路管辖外,其余州大多归入西夏疆域。到了南宋时期,陕北又归金朝所有。后来,蒙古大将木华黎南下伐金,陕北又成为蒙金争夺的要地与主战场。明代,陕北榆林为九边重镇,是明朝北部边疆防御鞑靼入侵的重要据点。当时这里长城纵横,屯军十余万,数次抗击着蒙古铁骑。所有从秦汉之后,陕北一直是各政权争夺的前沿阵地,时刻就会发生兵灾,社会环境动荡不安,这是人们崇拜女娲的一个大的社会背景。

第二,女娲造人的故事是女娲崇拜的直接原因。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害,生命的保全与种族的繁衍是人类最大的愿望,女娲造人的故事使民众易于对其产生信仰。《太平御览》卷78引《风俗通义》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縆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贤知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这段文字记载了女娲造人的传说,造人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抟黄土,所造为富贵贤知者,另一是引绳縆泥中,所造为贫贱凡庸者。所以是女娲创造了人类,给世间带来了生命,是人类的始祖。在一片时刻处于战乱地区的人民来说,没有比获得生命更为重要的事情。人们因渴望生命而发生的对女娲的崇拜就不难理解了。

第三,伏羲传说与女娲崇拜形成及流行有密切的关系。与女娲紧密联系的另一神话人物就是伏羲。根据文献的记载,女娲与伏羲的关系,或为兄妹,如《路史后纪》二注引《风俗通》曰:“女娲,伏希(羲)之妹。”或为夫妻,《唐书·乐志》载张说唐《享太庙乐章·钧天舞》曰:“合位娲后,同称伏羲。”《钧天舞》是唐高宗时期的作品,用伏羲和女娲来比唐高宗和武后,表明伏羲和女娲是夫妻,在考古发现的汉墓壁画、石刻等图像中,伏羲与女娲都是合体,夫妻关系则更为明显。在汉代的民间文化中,伏羲被认为是一个具有保持宇宙统一和秩序的权力的人物[4],对生活在战乱之地的人们来说,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无疑是其内心最大的渴望,而伏羲恰恰是一个能保持秩序的神话人物,所以伏羲对生活在陕北这片土地的人们来说,地位也是非常重要。而伏羲与女娲这种特殊的关系更加深了人们对女娲的崇拜。

从汉代开始陕北地区形成的女娲崇拜并长期流行的原因,既与女娲神话母体有关,更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及动荡的社会环境有密切联系。

三、陕北古代文化与女娲崇拜的关系

从长沙子弹库帛书、《楚辞》等现有文献的记载来看,女娲是诞生于楚地的一个神话人物,被地处边地的陕北人民接受并崇拜,除了战乱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生命和秩序的渴求外,还与陕北古代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

第一,女娲的形象易于被陕北地区的人们接受。女娲的形象,总体特征就是人首蛇身。《艺文类聚》引《帝王世纪》:“庖牺氏……蛇身人首”,“女娲氏……亦蛇身人首。”《列子·黄帝篇》:“庖牺氏,女娲氏……蛇身人面。”王逸《楚辞·天问》注:“女娲人头蛇身。”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曹植《女娲画赞》:“或云二皇,人首蛇形。”考古发现的汉墓壁画和画像石中的女娲形象,一般是与伏羲共同出现在一幅画面之中,女娲与伏羲皆为人首,托着长长的大尾巴,大尾巴紧紧地互相交缠在一起,也有尾部不作交缠状者。女娲的这种人首蛇身的形像易于被陕北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原因在于当地人们从先秦时期开始就对蛇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并把蛇做成器物的形状。这从陕北出土的蛇形器中可以看出,器物主要就是蛇形匕。陕北发现了多件商代的蛇首形匕。《陕北出土青铜器》一书收录了如下几件: 1965年绥德义合镇焉头村出土的蛇首匕、1979年出土于延川县土岗乡土岗村蛇首匕、1982年清涧县解家沟寿焉村村民所交的蛇首匕、1985年子洲县淮宁湾转交的蛇首匕、出土地点不详现在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蛇首匕。另一件就是2002年出土于延川县马家河乡华家塬的蛇首形匕。[5]从先秦时期开始就形成的对蛇的喜爱一直流传下来直至汉代女娲传说的传入,所以说女娲的形象契合了当时陕北地区民众的心理,易于接受并崇拜女娲。

第二,娲、蛙音同,是当时陕北人民接受并崇拜女娲的另一原因。在先秦时期的陕北地区,生活着一支以“天鼋”为族徽的民族。郭沫若先生在研究父戊方鼎时,将这一符号确认为“天鼋”,认为是古代国族名号,即图腾的孑遗或转变,“盖古之轩辕氏”[6]。邹衡先生认为以“天”为族徽的天族,是周族的一个著名氏族,他找到同样族徽的铜器有50多件。根据有出土地点的9件,他认为天族早期曾居住在陕北绥德,再迁至泾渭地区的岐山、扶风、长武一带,克商后,有的支族迁至河南。[7]“天鼋”之“鼋”是个复合族徽,上部分是“天”,下部分则有不同的解读,但是在一些器物中还是可以确定的,在父乙斝等器物中形似龟身蛙肢,在父癸卣等器物中则完全为写实的蛙体,所以我们认为,下半部分就是“黾”(蛙)。按照对族徽图像文字的一般解释,“鼋”就是由“天”族与“黾”(蛙)族所组成的一个复合部族。也就是说生活在陕北这个地区的部族是以天与蛙为共同图腾的民族。以“天”与“黾”(蛙)所组成的部族长期生活在陕北这块土地上,当一个名为“女娲”的神话人物传到当时的陕北大地上的时候,即可唤起人们古老的记忆。

可见,陕北地区从先秦时期所形成的文化传统,对女娲崇拜在汉代的形成并一直流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总之,汉代陕北地区形成的女娲崇拜,其原因既与社会环境、女娲传说的母体有关,也与先秦以来陕北地区的文化传统有关。

[1]李零.楚帛书研究(十一种)[M].上海:中西书局,2013: 14.

[2]闻一多.伏羲考[M]∥神话与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4.

[3]贺西林.古墓丹青——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82.

[4]钟敬文.马王堆汉墓帛画的神话史意义[J].中华文史论丛,1979(2):78-80.

[5]曹玮.陕北出土青铜器:第1册[M].城都:巴蜀书社,2009:32-33.

[6]郭沫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卷1[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14.

[7]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10-312.

[责任编辑 刘国荣]

K234

:A

:1004-9975(2015)05-0103-03

2015-08-15

榆林学院社科联基金项目“论女娲传说在陕北地区的流传及对陕北习俗文化形成的影响”(2013SKL15)

许仲举(1979—),男,陕西绥德人,榆林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谢伟峰(1979—),男,陕西绥德人,榆林学院政法学院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伏羲女娲崇拜
谈伏羲文化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女娲
伏羲创八卦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我崇拜的那条“龙”
伏羲画卦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
西夏天崇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