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2015-02-13 10:09张春玲孙晨筱安书江河北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河北唐山063009河北联合大学学生处河北唐山063009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资源环境生态

张春玲,孙晨筱,安书江(. 河北联合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河北联合大学 学生处,河北 唐山 063009)

政治学法学研究

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张春玲1,孙晨筱1,安书江2
(1. 河北联合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063009;2. 河北联合大学 学生处,河北 唐山063009)

在阐述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代表着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优化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两者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1]这说明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联系。

一、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一)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指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各要素之间,按一定数量和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两个系统能够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其目的是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使生态环境所受的影响控制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之内。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强调在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得到提高,其涵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提高,这时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是协调的。二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生态环境则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种破坏是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是上升的,这种情况我们认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是协调的。三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但是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造成环境破坏,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下降,这时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是不协调的。四是在经济没有得到发展的情况下,无论生态环境是否有所改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都是不协调的。

(二)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1. 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人类在进行生产时,必须要依据金属、木材、水火、土地等劳动资料,这些劳动资料都是大自然提供的。优良的生态环境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高质量的劳动资料,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因此,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资源再生能力提高,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2. 经济发展能阻碍或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循环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或多或少会破坏我们当前的生态环境,但是同时又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生产模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例如土地荒漠化、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当前严重的雾霾天气就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真实体现。较好的经济基础可以为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持、改善都离不开资金,经济的发展能够提供这部分资金。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有能力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改善生态环境。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充分认识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结合国情走出一条科学的发展之路。

二、中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 制度借鉴上的优势

发达国家在保护生态环境、开发不发达地区、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借鉴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有益经验和环境治理制度,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如美国制定了宅地法、西部地区开发法、西部植树法等多项法律,科学配置资源,有力地保障了西部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成功。

2. 引进先进技术的优势

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引进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经过学习、消化、创新变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并且通过再引进再创新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不必重复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弯路,最终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这是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可以引进发达国家的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从而有效节约能源、遏制污染。

3.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的借鉴

发达国家崛起是以消耗大量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环境代价很大。中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应该吸取发达国家这些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以最优的方式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目前,我国的污染情况要比日本等发达国家当时的情况还要严重,为避免更为严重的后果,我们应该及早采取措施,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

(二)面临的挑战

1. 人口持续增长,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是制约国家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人均资源非常有限,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经济要发展就会过度地消耗有限的资源,造成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反过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又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加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未来我国人口问题和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仍然较为突出。

2. 经济转型期,结构性污染仍将继续存在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并且发展起点较低,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经济体制不完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较高,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占主导地位,并且今后结构性污染问题仍将存在。未来10年内中国经济还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环境污染问题还将继续存在,这也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的转变还需要走很长的路,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3. 环保投入不足,机制不健全,公众环保意识淡薄

环境破坏后需要一定的资金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维护,但是当前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环保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改善环境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客观的造成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可操作性受到一定的制约。当前,“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存在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费用太高、产权市场缺失、行政干预过多等问题,难以真正有效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环保激励机制”[2]。虽然,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但是中国还处于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总体经济实力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人均经济水平差距更大,社会还处于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过渡阶段,人们的精神追求与发达国家也有一定差距,因此,公众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还很淡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不多。

三、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几点建议

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保护生态环境,放慢经济发展的进度。经济发展一旦受到限制,便会产生一些系列的社会问题,造成环境保护失去经济的支撑,更加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一)发展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信息经济为核心产业,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实现经济活动向知识化转变的经济。”[3]知识经济主要依靠科技和高新技术,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开发新能源取代有限资源,能很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知识经济强调人力资本、无形资本是第一要素,所以极大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例如,当前的知识产业——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都是无污染或低污染的产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因此,以先进生产技术和治理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保证。

(二)建立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4]建立循环经济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排放,使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循环经济在环境保护上表现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并把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的目的,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中国人均资源匮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源头上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加快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大障碍。当前的大多数技术都是如何开发资源的技术,并且有些技术还不是很成熟,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较大。因此,我们应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制定资源与环境利用的技术标准和准则,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推广节水、节能、节材的新工艺、新技术,降低产品的资源消耗,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和避免资源的浪费与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加快工业化进程。坚决淘汰那些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产出较低的产业,控制物耗高、污染严重的产业的发展,鼓励扶持能耗低、污染小、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扶植环保产业的发展。

(四)健全法律体系

健全环境法律体系,应从环境立法、环境问题和环保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来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现阶段应完善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并在现行环境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和环境规划体系,增强可操作性。在健全法律体系的同时,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环境执法者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充分发挥司法部门、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公开揭露并及时处理严重违法案件。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在产权明晰的框架内,完善中央、地方、集体以及其他资源环境支配者的利益关系,建立相应的环境产权利益补偿机制。

总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现有的生态环境,优化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最大负荷力,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国民经济体系,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http://news.Xinhua net.com/politics/2013-11/12/c_118113455.htm,2013-11-12/2 014-05-13.

[2] 李翠.论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J].商业经济,2011 (8):25-26.

[3] 张栋,程晓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资源之维[J].中国发展, 2013,13(4):20-23.

[4] 邵忍丽.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N].光明日报,2013-10-27(7).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On the Coordin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ZHANG Chun-ling1, SUN Chen-xiao1, AN Shu-jiang2
(1. College of Management,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9, China; 2.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9, China)

On the basis of dialectic relationship for the coordinated betwee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conomy are studie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nomic growth;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F062.2

A

1009-9115(2015)01-0109-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1.029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303025),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3456115D),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13140204z)

2014-04-30

张春玲(1975-),女,河北东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技术创新管理。

猜你喜欢
资源环境生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