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国内图书出版模式的转变

2015-02-14 09:09
新媒体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图书流程数字

谭 伟

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 100038

社会快速发展,受科学技术及文化理念的影响,国内图书出版领域也发生巨大转变,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为顺应数字时代发展的热点,国内图书出版模式应进行相应转变,以稳定其固有的地位和作用。

1 国内传统图书出版模式的弊端

1.1 观念守旧,缺乏创新,结构单一

首先,出版单位在面对市场竞争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的时候,未能对自身固有意识和观念进行相应的调整,整个图书出版体系内思维方式、观念意识较为保守;其次,出版作品选题、立意及规划范围方面缺乏创新,容易出现跟风现象;再次,出版结构较为单一,多偏重于教育、政治领域出版物,而大众所关注的领域和问题占比较少。

1.2 信息及网络技术应用范围及深度受限

一方面,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开发及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图书出版的效率,且其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但国内图书出版单位性质多为事业单位,其关注点更倾向于组织内部政治舆论及资金使用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图书出版流程的技术投入程度及运用范围。

另一方面,网络技术对国内图书出版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但缺乏相应数据库、信息技术的支持,缺乏网络出版、在线销售等模式,图书出版网络化运用局限于网页本身,无法深入到图书出版各环节和重要流程中,难以推进国内图书出版发展。

2 数字时代图书出版模式的特点

2.1 图书出版时间及空间限制减少

数字时代的网络发展能够极大地减少时间及空间对图书出版的负面影响,最大程度上实现信息大量、及时、快速的传递且无用为其支付额外费用。图书出版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支持,避免时间及空间的影响和限制,强化宣传,扩大发行量及发行区域,可增加图书出版工作的效率。

2.2 网络图书出版模式占比增加

网络图书出版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从图书选题到图书出版及发行销售全套流程都通过网络推进和实现;网络图书是通过“信息流”的形式在图书出版方和读者时间传递和流通。图书出版单位的客户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扩充,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数字资源的收集和整合、数字化图书采购等愈发受到关注。数字时代读者倾向于选择网络版图书,出版单位顺应读者需求,增加网络图书出版比例,扩充网络图书出版占有率。

2.3 图书出版流程精简

传统图书出版流程包括编辑、印刷和发行,具体流程较复杂,环节较多,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并且图书出版周期较长。数字时代,在网络环境下图书出版工作通过网内与网外互联运转,将相关步骤同步并列进行,通过网络共享部分出版资源及信息,使图书出版多流程同步进行,精简原有图书出版流程。

2.4 图书出版工作效率提高

电子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图书出版编辑环节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市场信息收集及调研阶段,可以借助图书销售网站、图书出版单位网页或相关讨论群等网络媒介进行图书销售数据收集、读者购买需求问卷调查、图书出版意见建议等重要信息整合,减少时间和人员成本投入,降低工作失败率。

3 数字时代国内图书出版模式的转变

对比传统图书出版流程和数字时代图书出版流程,可以看到编辑、印刷和发行等图书出版各阶段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发展中出现了转变。

图1 传统图书出版流程

图2 数字时代图书出版流程

3.1 人本编辑向整合编辑转变

图书出版流程中的编辑模块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晶,传统图书编辑流程所包括各环节如研究信息、制定选题、组织书稿、整理加工、装帧设计、发稿校对、样书检查、编务工作等,是在人力资源投入基础上所进行的知识信息融合、构想、整理和检查工作;其中,选题是核心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方面,因受到客观及主观环境影响,可能存在图书编辑的思维固化、思想保守、观念守旧等情况。数字时代,互联网拓宽图书出版参与者的视野和观念,接收信息量大、信息内容丰富,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市场调研、选题征集、组织书稿等工作,一方面节省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投入,另一方面让图书编辑朝着求新、求异、求精的方向发展。结合图书编辑者固有的只是、信息、经验及来自数字时代的各种技术、精神及文化层面的支持,进一步推动图书编辑转向整合式编辑的转变。

3.2 单一出版向综合出版转变

传统图书出版模式受到客观环境及技术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文化产业整体规模较小,包括影视、话剧、网络文学等相关文化产业尚未普遍存在,图书出版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合作机制也无法实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快速发展,图书出版与影视宣传的合作共赢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文学类图书与电影电视传播间的合作互赢,使得国内图书出版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出版模式,逐渐向综合化版权模式转变,除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的出版模式外,还加入电影、电视剧、漫画、网络游戏等综合出版模式,不仅顺应数字时代图书出版业发展的方向,也提高图书出版的效率和效益。

3.3 实体出版向虚拟出版转变

传统图书出版均以“白纸黑字”的模式体现,电子出版模式的出现给固有的图书出版造成不小的影响。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与移动阅读设备的快速更新,加上社会高速发展与读者日益改变的需求和习惯,当代读者很难满足于传统的实体图书,考虑到电子阅读设备存在体积小、容量大、携带方便、信息获取快速等特点,实体图书被逐步取代的趋势越发明显。另一方面,现代人生活节奏及方式变化较大,社会竞争加强,生活节奏加快,此外业余生活娱乐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所占时间和比例都极大地减少,实体图书越发不受到关注。数字时代,无论是考虑图书出版本身的发展还是社会文化产业转变的趋势,实体化的图书出版逐渐转向虚拟化、网络化的出版方式才能跟上市场竞争的步伐。

3.4 多元化创作向类型化写作转变

传统图书出版的定位除包括商业目的,还包括文化宣传目的,若仅从盈利角度考虑,其所能够创造的经济价值非常有限;换言之,图书出版的资金回报率水平并不高,因为其所具有的文化传递的作用和特点,在图书出版的选题流程,图书编辑注重的并非图书本身的商业价值,而偏重于思想、审美和社会价值,更强调“创作”。数字时代的图书出版,不仅限于实体图书,包括网络图书及其他类型图书信息在内,“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快消品”,图书出版流程精简,数据收集便捷,基本能够实现短期内同主题、同类型图书的快速且大量出版发行,图书出版模式也从多元化向类型化转变,而传统的“创作”也转向“写作”。换言之,数字时代的图书出版模式更多偏向于商业模式,相比文学价值更看重图书的经济价值。

3.5 单一渠道发行向多模式发行转变

图书出版的最后环节即图书发行,主要包括图书储运、图书宣传及图书销售三个环节,其中较关键的部分是图书宣传及图书销售。传统图书发行都是出版社指向读者,图书发行通过出版社将出版物转交分销商,再有分销商分发至零售商,零售商再直接与读者产生售卖及购买关系。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及发展,图书出版发行模式逐渐向网络发行、影视发行及移动数据发行等模式转换。尤其“网络图书”的宣传能够直接利用网站、网页或网络视频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能够实现成本减少、传递时间短、宣传效果好等目的,同时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及更易于接受的信息。

数字时代的各种特点对国内图书出版的影响明显,无论从文化视角还是商业视角都是有利有弊。总体而言,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国内的图书出版模式应当吸取传统出版模式优点,摈弃缺点,结合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向着更加有效且有发展前景的模式进行调整。

[1]石晶.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出版经营模式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5.

[2]李丽雅.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出版经营的模式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13):169.

[3]王聪聪.跨媒体出版模式构建及发展[J].广东印刷,2015(3):7-9.

[4]朱松林.以创新为中心的图书出版商业模式及其应用探新[J].经营观察,2015(8):29-32.

[5]陶艳玲.专业图书出版模式分析——以焊接专业图书出版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3(6):53-55.

[6]高辉,沈佳.数字时代基于O2O的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出版,2015(13):38-41.

[7]陈兰平.论数字时代图书出版业的前景[J].当代经济,2014(11):56-58.

[8]王丹丹.数字时代专业图书出版的发展路径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2(3):44-46.

猜你喜欢
图书流程数字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答数字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数字看G20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