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技园: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

2015-02-20 10:44英,张勇,贾芳,高
关键词:科技园科技成果大学

夏 英,张 勇,贾 芳,高 敏

(1.四川大学 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成都 610065;2.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21010)

大学科技园: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

夏 英1,张 勇2,贾 芳2,高 敏2

(1.四川大学 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成都 610065;2.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21010)

大学科技园是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的聚集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国大学科技园为研究对象,梳理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探索未来发展趋势;建立合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服务体系、提高企业孵化水平,加强多方联动、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等是促进大学科技园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

大学科技园;历史;现状;趋势

大学科技园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高校为依托,全面整合高校的综合优势资源与社会优势资源,是支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密不可分。基于此,研究大学科技园的历史、现状及趋势,对促进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史

(一)大学科技园的缘起

大学科技园作为教育、科技和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经济社会现象,于20世纪50年代发起于美国。1951年,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斯坦福研究园,之后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的创新高地——硅谷;1959年,依托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在波士顿128公路地区,依托杜克大学等三所著名高校在北卡罗来纳州,美国分别建立了世界著名的大学科技园;1972年,英国在赫利奥瓦特大学建立了英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1975年,剑桥大学建立了世界著名的剑桥科学园;德国起步较晚,于1983年依托柏林工业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科技园——西柏林革新与创业中心;之后,科技园建设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热潮,逐步扩散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了各国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基地。

(二)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兴起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我国大学传统的封闭办学模式,在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驱动下,许多大学密切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了产学研合作。1988年,东北大学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成功经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1992年至1993年,上海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相继建立大学科技园;1999年,科技部、教育部确定了15个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2001年,15个试点单位和6个非试点大学科技园通过评估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从此,大学科技园在全国范围内铺天盖地。截至2014年,已认定十批,共计110余个国家大学科技园。除此之外,各地高校掀起了建立大学科技园的热潮,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发展势头强劲。

二、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概况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已有各类大学科技园几千个,其中80%的大学科技园位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韩国、意大利、加拿大、芬兰、瑞典、巴西、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纷纷建立了适合本国特色的大学科技园。以德国为例,德国作为西欧发展最快的国家,拥有300余个科技园和孵化器,园内有各类企业7500余家,工作人员50余万人,入园企业的孵化成功率超过90%。

在我国,共认定了110余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大都分布于华东、华北、东北地区。根据2014年火炬统计数据,我国已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共有孵化企业8203家,在孵企业从业人员为14.7万人,在孵企业收入262.1亿元;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面积不断增加,已达到775.9万平方米;累计毕业企业6515家,毕业企业收入规模达1178.6亿元;随着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的增长,以上数据将呈不断上升趋势。

(二)发展现状分析

1.取得成绩

首先,建设发展成效显著,加速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家大学科技园已从最初的22家发展到现在的110余家,各类未经认定的大学科技园不计其数,已呈现出大分布、小聚集的发展格局,国家级、省级和高校自办等多层次、全方位发展的三级大学科技园体系日趋成熟。大学科技园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其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目前,已在全国建立的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有近70%是由大学科技园创建的,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职能发挥的重要平台。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机结合,促进了高校教育和科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根本变革。

最后,辐射引领作用凸显,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利用大学科技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与高校发展的相互共生。大学科技园加快了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直接推动了高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信息、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流动与整合,已成为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

2.存在的问题

第一,成果转化困难,产业化发展不足。目前,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率不足10%,而这一数据在发达国家高达50%左右,因此我国科技成果商品化的程度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这严重制约了大学科技园的持续发展。

第二,认识存在偏差,发展定位不明确。根据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的定位,大学科技园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其功能定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级政府对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政策指导、评价体系、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对科技园的定位还不够明晰,存在一定偏差,最终影响大学科技园的长远发展。

第三,创新驱动缺乏,成果供给力不足。我国许多大学科技园,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集成创新能力不高,不能有效整合大学科技园的各种创新资源,导致很多科技创新成果难以实现产业化,缺乏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第四,园区管理落后,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大学科技园管理模式多样化,存在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企业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现象,同时高校和当地政府各自为政,校地共建办法束之高阁,严重制约和限制了大学科技园的发展。

第五,融资渠道有限,资金体系缺乏活力。现阶段,大学科技园主要依托高校投资组建,由于高校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在吸引外部投资方面缺乏动力和有效的措施,致使各投资主体对于大学科技园内企业的投资力度受限,直接影响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活力。

第六,企业型人才少,综合型人才匮乏。大学科技园中的创业者大多是高校的师生,缺乏相应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加之高校对师生创新创业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导致大学科技园内的创业企业成功率较低,缺乏一定的高端人才支撑。

三、大学科技园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未来发展环境分析

未来发展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见图1)

1.政策环境

根据目前的政策环境及未来发展规划,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将不断继续完善大学科技园发展的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为大学科技园深化改革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2.经济环境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将该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层次。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经济增速放缓,但转型前景乐观、潜力巨大。在这样的经济环境背景下,大学科技园将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丰富的发展资源。

3.社会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和公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责任感已不断提高,企业和大众的创新发展意识越来越强,社会环境已得到大大改善,并将越来越好,这些将不断刺激大众创新创业热情,也将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4.技术环境

科技部、教育部将继续通过项目资助、政策支持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将鼓励和支持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助推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激发大众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全力助推大学科技园建设进程。

(二)未来发展建议

1.建立合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大学科技园应全面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产学研良性循环的运行体系,助推科技成果向市场的转化:一是将大学科技园的自身发展与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依托高校的智力资源和研究开发条件,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力度;二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形成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等成果转化方式,全方位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三是以市场为导向,提升大学科技园的运行管理水平,加强大学科技园与地方政府、高校和其他社会投资主体的联动,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四是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多渠道争取政府和其他投融资机构等的资金支持,助推成果转化。

2.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学科技园应全力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职能需求,全力开展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高校教务部门的联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培训等,提升师生创新创业意识;二是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加强舆论宣传、树立创新创业典型、加强创新创业指导等,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三是不断强化大学科技园的人才培养功能,利用园区优越的创新创业资源、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助推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四是探索和建立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机制,吸收和引进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汇集。

3.完善服务体系,提高企业孵化水平

大学科技园应搭建一体化的高新企业孵化服务体系,能为企业孵化提供全方位的孵化服务:一是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形成条件优越的孵化场地,扶持措施全面的孵化服务政策,营造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技术、人才、资本、市场、信息、政策、办公等环境,吸引企业、资金和技术到园区集群集聚;二是形成全方位的孵化服务网络,吸引包括会计、金融、专利、咨询等在内的孵化服务中介体系进入园区,为企业提供法规政策咨询、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投资融资服务和专家技术指导等服务;三是建立企业孵化导师服务体系,通过一对一、一对多指导的方式为企业孵化提供专家技术指导,提高企业创业成功率。

4.加强多方联动,服务地方社会发展

大学科技园应不断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职能,加强与高校、地方的合作与联动,将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一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带动区域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助推地方经济稳步增长;二是提升人才集聚能力,促进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到园区创新创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三是提升企业孵化能力,助推一大批竞争力强、创新性好的企业到园区落户,带动地方的税收、提高就业率;四是提升集群集聚能力,形成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形成经济增长极。

经过梳理大学科技园2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大学科技园已经形成规模较大、特色鲜明、各类创新要素与资源融合、在国际上独树一帜的良好局面,在未来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大学科技园应牢牢把握机会,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为推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贡献力量。

[1]周勇,李国营.统筹规划促进协同创新中心与大学科技园协调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Z1):66-68.

[2]刘永,李汉邦,周健.高校科技创新链中的关键角色及其动力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2,(2):13-16.

[3]李福生,陈瑞平.美英德大学科技园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大学科技园的启示[J].广东农业科学,2011,(13):216-218.

[4]孟祥林,曲伟.基于国际经验的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策略研究[J].企业经济,2014,(4):155-160.

[5]莫甲凤.大学科技园如何在中国制度化(1978-2014年)——基于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4,(8):67-73.

[6]张真柱,许日华.以大学科技园为载体培养创新创业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2,(24):40-42.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History,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Trends

XIA Ying1,ZHANG Yong2,JIANG Fang2,GAO Ming2
(1.Sichuan University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Development Ltd.,Chengdu Sichuan 610065,China;2.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Sichuan 621010,Chin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s the gathering place for talent and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Based on literature studies and field research methods,take the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for example,sort out the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explor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measur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history;present situation;future trends

F272.44

A

1672-0539(2015)04-0105-04

编辑:鲁彦琪

10.3969/j.issn.1672-0539.2015.04.022

2015-03-21

夏英(1962-),女,江苏东台人,工程师,主要研究孵化器管理、项目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张勇(1973-),男,四川绵阳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企业管理、国防经济、循环经济;贾芳(1986-),女,四川青川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高敏(1989-),女,四川雅安人,研究生。

猜你喜欢
科技园科技成果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大学科技园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及发展对策——以齐鲁大学科技园为例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