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5-02-22 06:47张英俊
草原与草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家畜谷物畜产品

张英俊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193)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张英俊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193)

纵观我国农业发展史,不难看出农耕文化的脉络与传承。自管仲的“富国多粟生于农”到汉代“辟土殖谷曰农”,直到现代“以粮为纲”。农业种植以粮食生产为主,养猪养牛是为了沤肥,沤肥是为了农田生产。在这样一个循环农业系统中,以养猪养牛为主的畜牧业实质为农业“副业”,所以畜牧业主要利用农副产品进行生产。这样的农业系统,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不间断的中华民族文化中蓬勃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面对改革开放与全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以“辟土殖谷”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民对农业产品的需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原来以农副产品利用为主的农业“副业”——畜牧业,已不可能是为了“沤肥”而存在,而是必须以生产大量的畜产品为主要目标。因“辟土殖谷”文化的传承和人们对种植粮食作物的熟悉,在化肥工业的推动下,全国开始加大粮食生产满足猪禽等家畜的“口粮”,从而满足人们对肉蛋等动物蛋白的需求。在这种“无形”动力下,我国粮食生产不断获得高产,已连续12年丰收。但这样的“高产”也直接推动全国大豆种植被玉米替代,相对低产的大豆等作物转由土地资源丰富的美国和巴西等国生产。同时,这样的农作物生产格局造成了我国畜牧业生产所需的蛋白饲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对占畜牧业产值70%以上的猪禽产业带来了极大的蛋白饲料安全风险。即便如此,农业生产为保住13亿人口的“口粮”,施用大量化肥,很快我国农田就成为单位面积上用肥量世界第一的国家,农田重金属、农药等面源污染也出现,不仅使全国耕地质量下降,也污染了河流湖泊,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同时,在这样的农田生产条件下,农副产品成为农业的负资产需要综合利用,每年约7亿吨秸秆自然而然就成为我国家畜的粗饲料主粮,在优质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下,因优质粗饲料的不足,间接导致“秸秆+精料”的高产奶牛饲养模式;农田病虫害和家畜疾病的防控压力日益加大,整个农业生产遇到了挑战。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解决“三农”问题成为我国重中之重,2014年任继周先生认为我国农业系统应尽快转变为草地农业系统,草地农业系统有4个生产层,其中初级生产层包含现在的粮食生产和牧草生产,次级生产层为畜产品生产。不同于现有的农业系统只注重粮食谷物生产,家畜饲养以利用谷物的副产品为主,谷物生产和畜产品生产设定为“主副关系”;草地农业系统强调畜产品生产应利用初级生产层中牧草产品,注重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层两者产品间的转化效率,粮食谷物生产与畜产品生产一定程度上是“平行关系”。具有“主副关系”的耕地农业生产系统,在优质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最终因系统无法调和而形成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些问题。

农业生产因其层次性而形成系统,粮食谷物生产仅仅是农业系统的一部分,畜产品生产是另一重要内容。在“耕地农业”系统中,生产谷物玉米70%用于家畜生产,谷物副产品秸秆作为家畜的“主粮”进行利用。按照100%光合产物来计算,玉米籽实约占25%,秸秆75%,将玉米籽实和秸秆用于畜产品生产中,籽实转化效率约为30%,处理后秸秆转化效率可达20%,二者相加后100%光合产物中仅有20%-30%转化为畜产品;如果将100%光合产物直接利用进行畜产品生产,转化率在60%以上,远远高于利用谷物和谷物副产物,而且这些都还没有考虑光合产物的质量。因此,改变现农业系统粮食谷物生产与畜产品生产的“主副关系”为草地农业系统的“平行关系”,粮食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真实的口粮需求,作为生活质量标志的畜产品生产则要更多地利用牧草等营养体光合产物。

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粮食作物和牧草同属于初级生产层的植物生产者,二者具有种植管理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如多年生牧草深根和多根的特点,轮作后对种植作物的土壤具有很好的改良效果。这样的系统在发达国家美国和欧洲都非常流行,如美国人将优质牧草苜蓿与小麦、玉米和大豆进行轮作,成为美国4大作物之一,生产目标就是为家畜提供高蛋白饲料和改良土壤,而欧洲则将三叶草纳入轮作系统中。

作为“辟土殖谷”文化的后人,除了奉行“耕地农业”系统外,对畜产品生产的认识其实很落后。畜产品生产主要方式有牧草的放牧利用和加工舍饲利用,如何提高两种利用方式中牧草的转化效率是草地家畜高产的核心。然而,在世界第二大草原面积的中国,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低,与草地畜牧业中等发达国家如阿根廷和巴西等相比也只能望其项背。其实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管是人口稀疏的澳大利亚还是人口密度较大的日本,草食畜牧业在畜牧业中的比重都在50%以上,而草地畜牧业在草食畜牧业中比重达90%以上(这几年,国家领导人在访问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爱尔兰等国都造访了这些国家的草地牧场);而我国草食畜牧业比重仅为25%左右,草地畜牧业产出不到草食畜牧业的30%,除了北方40多亿亩干旱草原外,我国具备开发成新西兰式草地牧场的南方草山草坡大约有2亿亩,但迄今为止开发利用很少。

拥有世界第二大草原面积的我国,草原退化严重。草畜平衡是草原管理的重要措施,但草畜平衡涉及草地和家畜两个方面,草原人从保护生态目标出发要“以草定畜”,但畜牧人从家畜生产角度要“以畜定草”,二者从各自立场出发形成矛盾,众所周知,除了失去生产能力、极度退化的草原休养生息和自然恢复外,大多数草原的重要价值是放牧利用,牛羊是世界上最好的“割草机”,生态恢复好的草原禁牧不仅管理成本高(如防火、割草舍饲),对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都产生不利影响,人为割裂了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途径。在具备放牧条件下,这也反映出我国草地管理的薄弱和草业从业人员的不足,也是我国草地畜牧业研究落后和人才匮乏的表现。

草畜平衡既然涉及草地和家畜两个生产层,转化效率是草地家畜高产的关键。针对家畜在草地上低成本获取食物的优点和运动带来能量损失的缺点,将繁殖母畜和育肥仔畜分开饲养,利用草原自然生长植物为食源,放牧繁殖母畜降低饲养成本;而将育肥仔畜舍饲圈养,降低放牧运动带来能量消耗(家畜行走3.2km后日采食获得的能量即仅能满足运动所需,而用于生产的能量为零),将能量用于肉或奶的产出是草地家畜产出的核心。在广袤的北方草原和南方丘陵草地,将繁殖母畜放牧在改良草场,利用种植的优质牧草和谷物精料去育肥仔畜生产肉奶产品,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草畜平衡和系统产出。

总而言之,改变现农业系统中粮食谷物和畜产品生产的“主副关系”为“平行关系”,粮食作物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口粮,家畜的“口粮”应以优质饲草为主,粮食作物与饲草作物轮作;家畜饲养应分类指导,利用草原放牧母畜和种草舍饲育肥仔畜。推行草地农业系统,注重整个系统的产出而非单一农产品的产出,形成这样的草地农业系统才是我国农业生产走出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猜你喜欢
家畜谷物畜产品
五寨燕麦晋粒康“边煮边发芽”的神奇谷物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击打式谷物加工农具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