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0例观察

2015-02-22 09:53赵平丽隋克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口角特发性面神经

赵平丽,杨 冰,隋克毅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脑一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0例观察

赵平丽,杨 冰,隋克毅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脑一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110例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30例、中医治疗组30例和综合治疗组50例,西医治疗组用阿昔洛韦针、弥可保针、地塞米松针及强的松片治疗,中医治疗组用牵正散加减,综合治疗组在与西医治疗组与中医治疗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用电针、艾灸治疗。结果:西医治疗组痊愈率63%、愈显率80%,中医治疗组痊愈率50%、愈显率73%,综合治疗组痊愈率82%、愈显率94%。综合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比较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程短,疗效显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综合疗法;对照治疗观察

2010年以来,笔者用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10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和综合疗法治疗组。中医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5~70岁、平均(40.28±15.12)岁,病程(5.32±1.23)天,糖尿病6例。西医治疗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4~71岁、平均(41.29±14.38)岁,病程(4.78±1.59)天,糖尿病4例。综合疗法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7~71岁、平均(40.19±13.97)岁,病程(4.68±1.73)天,糖尿病10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依据《神经病学》[1]。①急性起病,症状于数小时或1~3天内达到高峰。②病初可伴有麻痹侧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③表现为一侧表情肌完全性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侧转动。④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吹口哨时漏气。⑤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发病1周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及激素使用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CT或MRI 检查排除继发性面神经麻痹:如脑血管外伤、肿瘤、格林巴利综合征、中耳炎、脑干病变等引起的面神经麻痹;③严重心肺疾病或肝、肾功能损伤,确诊或怀疑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④未签署知情同意书及激素治疗同意书;⑤病程超过1周。

2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组:地塞米松1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连用3天。合并糖尿病者用地塞米松5mg静滴,连用3天。激素治疗期间均监测血糖,血糖升高者加大降糖药用量,地塞米松静滴3天后改为强的松片20mg/d,口服,连服3天减为15mg/d、10mg/d,3天减1次,激素共用12天,糖尿病患者激素共用9天。弥可保500μg皮下注射,阿昔洛韦针5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日2次。

中医治疗组:用牵正散加减。白附子5g,全蝎8g,白僵蚕10g,葛根15g,薏苡仁30g,羌活10g,防风10g,川芎15g,赤芍15g。痰盛苔厚腻者加皂刺、水蛭,苔薄舌体胖、自汗者加黄芪、淫羊藿。1日1剂,水煎服。

综合治疗组:治疗同西医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另用艾灸及针灸治疗。①艾灸:予艾灸盒(广东云浮艾灸盒),在茎乳孔附近及瘫痪侧面部腧穴施灸,日2次,每次20min。②针灸:起病1周后加用针灸治疗。取患侧阳白、太阳、四白、下关、迎香、人中、地仓、颊车、承浆、牵正、翳风等。远端取穴合谷(双)、足三里(双)、解溪(双) 等,每次取5~8穴,交替使用。局部皮肤消毒后,取0.5~1寸的毫针,在穴位上进针,面部穴位不提插、不捻转、不透穴,其他穴位可运用提、插、捻、转、弹等手法,留针30min。③电针:用G6805型针灸治疗仪,时间30min,1日1次。

3组治疗14天后统计疗效,随访1个月。

3 观察指标

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血糖监测。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观察。

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House-Brackmam面肌功能评价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面部各部位运动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静止时面部左右对称,张力均等,额纹基本对称,用力时眼睛可以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有效:静止时面部对称,张力均等,抬眉时额纹对称,用力闭眼可闭合,口角明显不对称。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静止时面部不对称,闭眼不能完全闭合,口明显无力,可见轻微运动。

5 治疗结果

3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典型病例

患者,男,60岁,于2014年6月入院。糖尿病病史1年,3天前受风后发现口角歪斜,左眼不能完全闭合,喝水从口角漏出。当地医院予阿昔洛韦片、复合维生素B片及中药治疗,效果不佳,且病情加重。确诊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左侧眼裂增宽、流泪,左眼闭合不全,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口角下垂,皱眉左侧额纹消失,口角歪向右侧,左耳后乳突处疼痛拒按,舌质淡体胖苔白腻,脉濡缓。入院予综合治疗3天后左耳后疼痛消失,治疗7天抬眉可见少许抬头纹、左侧眼帘可全闭,14天后在静态下面部两侧基本对称,但说话及笑可见口角稍向右翘。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加大降糖药用量,停用激素后继续监测血糖,2天后降糖药改为激素前用量,监测血糖降至使用激素前水平。离院时带药(黄芪30g,川芎18g,白附子5g,全蝎8g,白僵蚕10g,葛根15g,薏苡仁30g,赤芍15g,当归10g,皂角刺18g,淫羊藿20g。10剂,水煎,日1剂,早晚分服)。1个月后口眼歪斜彻底纠正,两侧面肌活动自如,口眼端正。

7 讨 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确切的病因未明,认为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骨质内的面神经管刚能容纳面神经,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致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早期病变为水肿、脱髓鞘,严重者可有轴突变性。地塞米松注射液具有抗自由基和稳定细胞膜作用,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以缓解神经受压变性,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减少后遗症[2]。弥可保营养神经,调节神经代谢,促进神经髓鞘恢复。阿昔洛韦抗病毒。

本病属中医“口僻”、“口眼喎斜”范畴,多为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寒、风热、风湿乘虚侵袭面部经脉,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驰缓不收而发病。病机为风痰中络,筋络拘急。宜养血祛风,化痰通络[3]。牵正散方中全蝎通络活络、长于通络,僵蚕且能化痰,二药合用既祛风化痰又能通络止痉,以宣通血脉并能引药入络,直达病所。白附子辛温燥烈,入阳明经而走头面,以祛风寒化痰,尤其善散头面之风。羌活、防风加强散风驱邪之力。当归、赤芍养血活络,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川芎为血中气药,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上行巅顶,又入血分祛风活血,葛根解肌发表,升发清阳。薏苡仁健脾除湿。湿邪去则脾胃安,脾胃安则中焦治,中焦治则能荣养乎四肢,而通利乎血脉。诸药合用,共奏养血祛风、化痰通络之效。苔厚腻者加皂刺、水蛭,舌淡胖者加黄芪、淫羊藿,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当归对神经细胞再生有促进作用[4],赤芍可改善面部微循环[4],葛根可降低自主神经兴奋性[4]。

灸疗的温热刺激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灸疗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艾火的热力渗透肌肤,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温经止痛,平衡阴阳,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艾盒灸使患侧面神经产生兴奋,增强肌纤维收缩,加速面神经炎症局部淋巴和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从而有利于病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电针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穴位,可调整人体组织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纤维收缩,以利于受损神经和肌肉的修复再生。

[1] 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5.

[2] 王维治.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3.

[3] 吴岳洲.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3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2):120-121.

[4] 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86-288,312-313,900-902,1175-1178.

R745.12

B

1004-2814(2015)05-0412-02

2014-12-22

猜你喜欢
口角特发性面神经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
特发性腹痛一例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