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型非煤地下矿山基建期安全管理

2015-02-23 15:09张宝会付志强刘成鑫
现代矿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外委施工单位矿山

张宝会 付志强 刘成鑫

(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特大型非煤地下矿山基建期安全管理

张宝会 付志强 刘成鑫

(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提升特大型非煤矿山安全管理水平,结合国内某在建特大型非煤地下矿山的安全管理模式,分析了当前特大型非煤矿山基建期普遍存在的施工单位资质挂靠、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隐患排查整改不彻底等安全管理难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善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对类似矿山基建期安全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特大型非煤地下矿山 基建期 安全教育 隐患排查

近10 a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国内钢铁需求量变大,进而造成特大型非煤地下矿山的大规模兴建,基建施工均为外委施工单位负责,由于外委施工单位人员流动性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安全意识缺失等原因,造成建设单位安全管理难度大,由外委施工人员原因导致的较大安全事故和次生事故也呈增长趋势。以某一特大型非煤地下矿山为例,分析其基建期安全管理难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1 矿山概况

某矿是目前国内首个特大型非煤地下矿山,采矿工程分为2个矿段,南北长7 km,东西宽3 km,面积为21 km2,采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矿山基建期为5 a,设计处理铁矿石1 500万t/a。目前该矿没有采用自主建设模式,而是由5家外委施工单位及2家工程监理单位分别负责15条竖井、1条斜坡道及相关平巷硐室的施工,矿方只负责技术和安全管理工作,且管理人员不足百人,为施工单位日常监督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2 存在问题

2.1 施工单位资质挂靠

省安监局明确发文规定该特大型非煤地下矿山主体工程承包方资质为金属非金属矿山施工特级或一级施工资质。由于该矿山基建工程量巨大,井巷布置较为分散,施工难度大,水文地质结构复杂等原因,建设单位决定将其基建工程分包给几个不同外委施工单位。目前,国内很多最先从事地下矿山建设的施工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办理相应的矿山施工承包资质,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建设需求,在供需不平衡和利益的驱使下,施工资质挂靠现象依然存在[1]。

2.2 责任不明确

在当前新的安全管理形式下,该矿外委施工作业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虽然签订了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管理协议,但双方都没有进行严格落实。在生产进度这个强硬指标下,建设单位没有认真履行监督管理、安全检查、隐患复查等主体责任,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施工人员“三违”行为和习惯性违章现象比比皆是[2],进一步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3 人员流动性大

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均为施工单位临时招募,绝大部分新入农民工没有相关作业经验。由于作业环境、待遇、农忙、家庭等各种原因,造成了施工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尤其是春节前后均会出现大规模的用工荒现象,施工单位不得不重新招募,给施工单位日常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2.4 人员安全意识缺失

由于施工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加之安全教育培训时间较长,施工单位往往为了最大限度地压榨职工劳动力,致使入厂安全教育培训形同虚设,造成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缺失[1]。

2.5 安全投入不足

施工单位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减少甚至没有进行必须的安全投入,职工的劳动防护用品以次充好,职工甚至无工伤保险。由此,小的事故隐患慢慢演变,进而造成较大安全事故。由于工人劳动保护用品不符合国家规范,造成工人受到不必要伤害的现象屡见不鲜。

2.6 相关技术人员配备不足

施工单位为了达到较少用人成本的目的,有意减少相关技术人员的配备,有的甚至没有配备,进而造成现场施工无人监督管理、施工实际情况与方案内容不符等诸多问题,工人盲目蛮干进一步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7 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

施工单位虽然编制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由于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和专业技能的不足,在日常检查过程中未做到全覆盖,事故隐患整改不彻底,或由于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造成施工现场存在大量事故隐患,人为增加了安全管理工作难度。

2.8 应急救援管理不到位

由于工作面情况变化较快,施工单位虽编制了应急救援预案,但内容未随现场实际情况及时更新,且未组织职工进行必要的应急救援演练,造成职工应急救援技能不足,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极易因救援不力引发次生事故,造成事故危害范围扩大[2]。

3 建议与方法

3.1 资质审核强化

为从根本上杜绝施工单位资质挂靠现象,在工程招投标时可采取以下措施:在制定招标文件时明确要求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为投标单位正式聘用一年以上人员,并提供投标单位为该代理人向当地税务部门缴纳上年度社会保障金复印件,以便开标前资格预审和后审时审查,同时对参与投标的企业项目经理的真实身份和执业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据此验证其实际受聘单位与投标单位的一致性;在投标时要求各投标单位的投标保证金必须使用银行汇票或转帐支票,并且必须从本单位汇出,对采用现金、银行保函等其他结算方式的,一律拒收投标书;在开标时要求投标单位的项目经理必须亲自到场参加开标会议,以便在评标时随时接受评标委员会的质询;建设单位或政府有关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进行检查,同时建设单位可以建立中标单位项目经理考勤记录,规定中标单位项目经理保证必要的驻场时间,组织施工,否则作为不良记录,列入本单位黑名单;一旦发现挂靠资质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将挂靠双方当事人的资质等级、项目负责人的执业资格、没有资格的挂靠自然人等详细资料上报承办单位所在地和建设单位所在地的相关部门,同时将被挂靠企业记入建设单位黑名单,严禁其参加本单位的其他招标工程。

3.2 安全管理责任明确并落实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要明确自身的安全管理职责,在签订合规的安全管理协议的前提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严格推行并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建立健全了本单位各级领导班子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同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通过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基层部门,基层部门再以责任书形式落实到班组,班组落实到岗位和职工个人。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3 职工企业归属感增强

为减少职工流失,施工单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增强职工企业归属感。首先,施工单位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尽量满足工人的合理要求,最大可能地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其次,施工单位领导不定期对全体参建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提出合理建议的职工进行适量的经济奖励,并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微调管理模式。工人对施工单位有了归属感,就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把单位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并表现出较强的奉献精神,这种责任和奉献不仅有利于提高单位的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更会将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4 教育培训工作加强

为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施工单位在全面提高领导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安全教育档案管理制度[3]。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和安全教育档案管理制度是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关键。该矿外委施工单位严格执行了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并根据职工调查问卷结果和施工组织合理微调全年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同时做到了职工安全培训内容与现场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将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放在实用上,形成了“培训—考核—应用”的良好导向,使职工的作业安全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4]。

3.5 安全投入考核制度强化

安全投入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该矿建设单位将足额的安全投入资金支付给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对安全投入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安全投入是否足额。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展前对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进行了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进一步了提高其对安全投入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定期对其进行事故案例教育,防止各项目经理滋生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同时建设单位还制定了完善的安全投入考核制度,要求矿方各职能部门在日常检查中对其安全投入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形成文字材料予以公示,对于进行足额安全投入的单位进行适当的奖励。

3.6 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强化

为了确保施工单位配备满足工程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技能,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将各专业技术人员资质材料在矿安全科全面备案后才提供工程施工相关的各类技术资料,并由矿方专业技术人员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工作。

3.7 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增强

为确实提高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制定了完善的安全检查和奖惩管理制度。建设单位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或聘任外部专家对各施工单位基础资料和施工现场进行各类安全检查,同时下发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责令其按照“五到位”的原则进行整改落实。为保证查出隐患能够彻底整改,建设单位安全科在检查后将事故隐患汇总公示,并按照建设单位各科室安全管理职责进行分类下发,要求矿方科室和工程监理专业技术人员盯办隐患整改情况。在隐患彻底整改后,施工单位的复查申请在建设单位对口科室和工程监理专业技术人员签字同意后上报矿安全科,安全科组织人员进行复查,进一步确保了事故隐患闭环管理。

3.8 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建立健全

为了确保各施工单位具有一定的现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单位将施工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纳入了本单位的应急救援体系并备案,同时定期聘任外部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确保应急救援预案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5]。为了进一步巩固提升现场应急救援能力和反应速度,定期组织建设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人员参与各类专项应急救援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查找不足,确保事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

4 结 语

特大型非煤地下矿山基建工程由外委施工单位完成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上来说,建设单位对基建期安全事故负主体责任,因此,加强对外委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是减少基建期安全事故的必然途径。建设单位只能不断提升自身安全管理水平,将外委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纳入自身安全管理体系中[5],同时强化对外委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建设单位各专业人员的优势,才能彻底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证矿山建设安全顺行。

[1] 王启明,鲍爱华.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现状与技术发展[J].采矿技术,2005(2):11-14.

[2] 李事捷,郭进平,赵宏胜.提高非煤矿山安全水平的关键性问题思考[J].金属矿山,2008(4):1-6.

[3] 吴爱琴.加强地勘单位基层员工培训管理的有效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3(2):134.

[4] 乔永洲.关于石化管道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7):226.

[5] 徐文辉,李富平,王 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9(30):146-147.

2015-07-03)

张宝会(1987—),男,助理工程师,063700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

猜你喜欢
外委施工单位矿山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加强后勤外委单位管理 提升后勤管理水平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施工单位竣工结算审核中的问题及应对探讨
施工单位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民航飞机维修外委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关于工程索赔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