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经济史研究的历程和视角

2015-02-26 20:51
学术探索 2015年6期
关键词:经济史学者非洲

张 瑾

(浙江师范大学 非洲研究院,浙江 金华 321004)

非洲经济史研究的历程和视角

张 瑾

(浙江师范大学 非洲研究院,浙江 金华 321004)

非洲最早有人类的经济活动。最初关于非洲经济的记载散见于史学家和旅行家的著述中,还算不上纯学术范畴的经济史研究。早期西方学者研究非洲经济以西方为本位,为殖民帝国服务。在非洲民族主义浪潮的催化下,非洲本土涌现的历史学家转变非洲经济史研究的视角,开启以非洲为中心的“非洲本位”研究。20世纪60年代非洲经济史学科确立后,开始了更为全面系统的研究。非洲经济史研究的视角更趋理性,研究方法更趋多样,不同流派从跨学科角度丰富了研究内容,拓展了研究维度。

非洲经济史;非洲研究;跨学科研究;非洲视角

虽然基因研究等证据证实人类起源于非洲,最早的经济活动也出现在非洲,但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生活比较简单,人们并未把经济关系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后来,为了更好地巩固西方在非洲的殖民统治,西方学者从自己角度解读了非洲经济史,形成所谓“西方本位”的经济史研究阶段;尽管非洲民族主义学者为扭转西方偏见做出很大努力,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非洲经济史学科成立之后,非洲经济史才真正形成了由非洲学者解读非洲经济史的“非洲本位”研究阶段。不过,由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方法论的传统在其中占主导地位”,①Hopkins, A.G. “Africa’s Age of Improvement”, History in Africa, 154:141~160,1980.围绕非洲经济发展历史的主题,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文献目录和论文、专题著作及刊物。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非洲有望从世界经济体系的“他者”转变为不可或缺的参与者,非洲经济史也有望得到更多重视。

一、非洲经济史的缘起

远古时期,非洲就已经开始耕种土地、放养牲畜。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居民已经学会驯养动物和培植农作物;公元前300年左右,西非的许多地区已经广泛使用铁器;公元1世纪,中部非洲也进入铁器时代。铁器的使用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3世纪,西非居民普遍学会棉花的栽培和加工;14世纪,马达加斯加岛的居民普遍掌握了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非洲经济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演进着。

最早有关非洲经济史的记述散见于古代史学家的作品或旅行家的游记中,与通史的撰写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古代地中海世界的史学家和中世纪伊斯兰文明的史学家,以整个已知世界作为参考依据,其中包括相当部分的非洲。非洲早期著名史学家伊本·哈乐敦(Ibn Khaldun,1332~1406)基于“循环过程”理论对非洲历史予以界定,他所著的《世界史》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留下了最早的书面历史记录。当伊斯兰教徒带着阿拉伯文字穿越撒哈拉和非洲东部海岸时,黑非洲人也很快开始了编写文字的历史。15世纪,随着欧洲人开始熟悉撒哈拉以南非洲海岸地带,以日记和游记等形式出现的文学作品日益丰富,这些作品中丰富的地理、人文信息成为现代非洲经济史学家们宝贵的史料。16和17世纪,随着早期传教事业和西方贸易在非洲的拓展,传教士们开始了解非洲史并有所著述。尽管零星记载算不上纯学术范畴的经济史研究,但这些作品与18世纪叙事体作家们的作品一道,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非洲科学意义上的学科基础,表明了非洲经济史的存在。*J.D.费奇:“非洲史学史的发展”,J.基-泽博 编:《非洲通史》第一卷,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出版,1985年7月,第19~21页。

二、殖民时期“西方本位”的研究视角

15至18世纪长达四百年的时间里,西方为了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所进行的奴隶贸易和殖民统治,打断了非洲经济的自然演进历程,为了使他们的统治合法化,与种族歧视配套的历史观念应运而生,并成为西方对非洲经济史研究的出发点,其基本论调是:“非洲的历史是自西方人到达才开始的。”*比如Hugh Trevor-Roper经常被援引的论述:“非洲只有欧洲到来以后才有历史,其他时间都是无知的,而无知并不是历史的主题。”参见:The Rise of Christian Europe,The Listener,70,1809 (Nov.28,1963),p.871.以及J.D.Fage,Introduction,and Ivor Wilks,African Historiographical Traditions,Old and New,in Africa Discovers Her Past edited by J.D.Fage (London,1970), p. 1~17.出于18世纪西方流行的“目的论”和“进化论”,殖民学者们把非洲的滞后发展归结为非洲人种低级或非洲生产力低下,因而非洲的经济史开始于异族及其在非洲近400年的居住所发展起来的农业和商业。这些异族,即白人,拥有“漂亮的种族特征和先进的思想行为体系”,而黑人则是白人和白人思想的附庸。*H.H.Johnston,A History of the Colonization of Africa by Alien Races,United Kingd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899;2nd ed,1913), pp. 151~2. p.442.pp.450~1.

这个时期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宣扬的“非洲文化外来论”,*简言之认为非洲的文化是外来的,并认为通常是高加索人的贡献。进一步加重了西方人对非洲予以“科学的”歧视的印象。在世界著名人类学家塞利格曼(C. G. Seligman)的《非洲的种族》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章节中,他认为:“正如历史中恒定的那些故事一样……非洲这些无知民族也受到闪米特人(Hamitic)血缘和文化的影响”,“而这些闪米特人则来自欧洲。”*C.G.Seligman,The history of Africa:south of the Sahara,Races of Africa,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0;4th ed,1966.p.8.p.61.在英国皇家人类学会上,学者们也纷纷发表见解,认为黑人无法进行独立的经济活动,因为“尼格罗人的心智特征与其他人种不同,是作为其他人种的仆人出现的……他易于饲养并知足常乐……是另类的种族”。*H.H.Johnston,E.Torday,T.Athol Joyce and C.G.Seligmann,H.H.Johnston,E.Torday,T.Athol Joyce and C.G.Seligmann,A Survey of the Ethnography of Africa:And the Former Racial and Tribal Migrations in That Continent.The 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Vol.43,Jul.- Dec,1913.pp.375~421.所以,黑人应该接受至高无上的白人种族的领导和指挥,是“自然的法则注定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以及文化的拥有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分歧”。*Wyatt Macgaffey,Concepts of Race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Northeast Africa,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7,1 (1966), pp.1~2.卡莱尔在1849年出版的《关于黑人种族问题的即兴演说》中,更公然地说“去做奴仆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是全世界通行的法则”。

此时也有一些关于非洲经济发展的讨论,但都以欧洲殖民统治的成效为前提。比如1924年休姆勋爵(Lord Leverhulme)在利物浦商会开幕式上指出:“我很肯定的是,我们应该像对未发育成熟的孩子那样对待西非种族……非洲人将更加开心,生产更好的产品,并在他们白人兄弟的指引下,生活得像白人近百年来那样富裕。”*“West Africa”,26 July 1924,quoted in Michael Crowder,A Short History of Nigeria,New York:Praeger Press,revised ed;1966, p. 264.由于对非洲民族的蔑视和一切以西方利益取向为本位的研究,即使是攻击殖民主义的学者伍尔夫(Leonard Woolf)认为殖民主义“只使得少部分的资本家从中获益,非洲人民的福利被忽视了”,但他的出发点仍是:殖民主义让非洲“未成熟的种族”产生了“奴仆”心理,因此对非洲人的生活和历史都产生了消极影响。*Leonard Woolf,Empire and Commerce in Africa:a study in economic imperialism (London, 1920;reprinted,New York,1968).See extracts from pp.316,328~31,333~6 352~8 in Problems in the History of Colonial Africa,1860-1960,edited by Robert O. Collins,Engelwood Cliffs:Prentice-Hall Press Inc,1970, pp.285-95.

殖民学者还依据西方理念定义了非洲的农业发展。他们认为非洲的农业生产者是“转变中的耕作者”,但这也只是暗含或者类型化的描述,与欧洲那种集中型的农业(位于农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相比是“后进”的。*M.J.Eddowes,H.A.O.Hill,K.Uosaki,The electrochemistry of cytochrome.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4,4bipyridyl surface modified gold electrode,In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South Parks Road,Oxford OXi 3QR,England Received,28 April 1980.Available online 21 June 2006.p128.不少研究者按欧洲习惯将非洲农民称为“原始农民”,农场主为“农民”,因为他们已经太习惯于欧洲的模式,那里农民都以户为单位,缴纳租金并为市场生产。*Reining,1970;Post,1972;Welch,1977;Silberfein,1977;Bernstein,1979;Klein,1980;Hesselberg,1985.Cited by:Tiyambe Zeleza, A Modern Economic History of Africa:The nineteenth century,Series Codesria book series,Dakar:Codesria Press,1993.奥利弗(Roland Oliver)认为只有殖民时代的存在才可以解决东非与外界的融合;*Roland Oliver,Epilogue,in History of East Africa,Vol 1.Edited by Roland Oliver and Gervase Mathew,Oxford:Clarendon Press,1963,p. 456.甘那(L.H.Ganna)和桂南(Peter Duignan)则认为“对于欧洲帝国全部记录的评价是困难的……我们需要更倾向于……强调移民的技术及其贡献……这是他们更加需要的”。*L. TI. Gann and Peter Duignan, Introduction, in The History and Politics of Colonialism,1870~1914,ed.by L.H.Gann and Peter Duignan,in Vol.I of Colonialism in Africa,1870-1960,edited by L.H.Gann and Peter Duignan,5 vol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pp. 22~3.Also see:Burden of Empire:an appraisal of western colonialism in Africa South of the Sahara,New York:Frederick A.Praeger Press,1967.显然,这些明显带有偏向性的描述不仅过于简单化,也无法在更细的领域,比如生态学和社会经济学领域,对非洲传统经济做出反思。

纵然黑人们并不接受西方对自己的贬低,但“对黑人种族的无耻诽谤和中伤已经有四个世纪之久……经历了一代代漫长的岁月,原先杜撰的关于我们种族低下的说法,似乎已经变成了事实”。*P·O·Esedebe, op.cit.,p.21.转引自:舒运国:《试论早期泛非主义的特点》,《西亚非洲》,2007年第1期。正如著名非洲历史学家阿贾伊(Ade Ajayi)所说,这些观点使非洲史更像是一个传说中的神话,而非历史。*J.F.Ade Ajayi, The Continuity of African Institutions Under Colonialism,in Emerging Themes of African History: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frican Historians held at Dar es Salaam,1965, ed.by T.O. Ranger.Nairobi: East African Publishing,1968,p.189.直到20世纪50年代,非洲历史仍然被西方严重忽视。*J.基-泽博 编:《非洲通史》第一卷,第40页。非洲经济史的专题更是鲜有系统研究。

三、民族主义催化“非洲本位”的经济史研究

19世纪末开始的民族主义浪潮如同一剂强心针,给长期被排斥在“历史”之外的非洲人自立的希望。非洲作家开始批判黑人种族低下的谬论,肯定黑人在文明和历史上的贡献,恢复黑人的种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有意识地创造有关非洲历史的神话,抵抗欧洲至上主义的神话。这成为独立前非洲人采取的最主要的历史写作方式,非洲经济史自然也接受这一使命的统领。继1900年第一次泛非主义会议后,20世纪20至30年代兴起、发展和传播的“黑人文化复兴思潮”*“黑人文化复兴”思潮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兴起,或称“哈莱姆文艺复兴”“新黑人运动”, 这个年代也被称为“爵士乐时代”。“黑人传统精神运动”20世纪30年代在法国兴起。他们所提倡的“塑造新黑人形象”包括反对逆来顺受,以非洲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思维把握世界。及“黑人传统精神运动”(negritude)*Abiola Irele,Negritude or Black Cultural Nationalism,Journal of Modern African Studies,3,3,(1965),pp.322~5.,进一步为非洲寻找自信、构建民族意识起到积极作用。20世纪50年代,非洲涌现第一代本土历史学家,比如尼日利亚戴克(Kenneth Onwuka Dike)、上沃尔特学者泽博(Joseph Ki-Zerbo)、卢旺达学者卡加梅(Alexis Kagame)和加纳学者约翰逊(J.C.de-Greft Johnson)等等,他们从非洲的断代史或区域史、族体史出发,努力重建非洲的经济生活和非洲历史。其中,塞内加尔学者迪奥普(Cheikh Anta Diop)的“非洲中心主义思想”,从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起源追溯,认为“黑人—埃及”使整个世界得到了文明,*张宏明:《非洲中心主义——谢克·安塔·迪奥普的历史哲学》,《西亚非洲》,2002年第5期。逐渐成为后来民族主义者的旗帜。*关于非洲民族主义的综合系统研究参看:李安山:《非洲民族主义研究》,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版。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编:《非洲:变革与发展》,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从非洲经济史研究的范畴来看,这些学者批判殖民主义的罪恶,认为其不仅是非洲自主经济的转折点,也打乱了非洲人的生活,使得非洲与其过去隔绝、面目全非,影响全部是消极的。*R.Cornevin, The Problems and Character of African History ,in T.O.Ranger,(ed.):Emerging themes of African history,Nairobi:EAPH 1968.p.76.并且,因为既有的政治组织和独立政府的分裂、非洲新阶级产生、现金流经济及其基础之上的西方生活方式、教育理念得以传播和确立,所以非洲从基本的发展理念上与早期的模式产生了不同,发展具有了依附性。*A.Adu Boahen, The Colonial Era:conquest to independence,in The History and Politics of Colonialism,1914-1960,edited by L.H.Gann and Peter Duignan,Vol.II of Colonialism in Africa,pp. 523~4.殖民制度旨在让非洲生产出宗主国最需要的产品出口,非洲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现在的格局。而传统社会面对资本主义攫取的同时分崩离析,整个社会则处于“完全次要,因此也是死胡同的境地”。*Samir Amin, Underdevelopment and Dependence in Black Africa:its origins and contemporary forms,Journal of Modern African Studies,10,4,1972.pp.503~24.

如何摆脱殖民主义的影响,重塑非洲人自信?法农(Frantz Fanon)的观点成为“非洲中心论”的最强音,为后来非洲独立国家构建自己的非洲经济史提供了基础,并影响了之后包括非洲经济史等许多领域的发展,使非洲研究真正受到西方重视。在其系列著作中,法农将殖民主义视为社会非人性和罪恶的源头,认为只有以暴力的形式将其完全消灭,摆脱资本主义通过宗主国协议强加于殖民地之上的权力,才能实现非洲人的人格健全,走向幸福。*Elie Kedourie,ed,Nationalism in Asia and Africa,New York,1970.pp.139~42.Martin Staniland,Frantz Fanon and the African Political Class,African Affairs,68,270,Jan.,1969.pp.4~25.Kedourie also presents on pp.488-539 an essay by Fanon on Concerning Violence,The Damned,Paris,1963.pp.29~74.

与此同时,非洲民族主义的推进也迫使欧洲原殖民宗主国重新思考与非洲的关系。“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北非”成为相对独立的两个研究地域,*Bernal,1987,1991,Cited by:Tiyambe Zeleza,A Modern Economic History of Africa:The nineteenth century.而殖民主义与非洲的经济关系、“非殖民化”(decolonization)*“非殖民化”较多的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方学者的著作,但含义也各不相同。英国主流派历史学家一般用以指进行殖民撤退,结束殖民统治,给予殖民地独立。发展中国家和我国的不少学者,在使用这一概念时,指结束殖民统治和消除殖民主义的影响,类同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含义。而中西双方在行为主体(行动发出者)的界定上完全相反。参见:张顺洪《关于殖民主义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河南大学学报》 2005 年第 1 期)第114至115页中有关于“非殖民化”的国内外研究及论述。浪潮、“(新)帝国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关系、殖民和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扩张等课题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继而引发了非洲学者的关注。不过,这些研究的政治色彩过浓,学科意义上的非洲经济史仍未形成。

四、独立后趋于理性的非洲视角

20世纪60年代非洲民族独立浪潮后,获得独立的非洲民族国家纷纷以各种方式探索发展民族经济,取得初步的成绩。*舒运国:《失败的改革——20世纪末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结构调整评述》,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第2、4、24页。非洲战后的去殖民化过程和发展民族经济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引起学者的关注。非洲经济史研究在接下来的20年间取得了长足进展。

非洲和非裔历史学家认识到为新兴的民族国家重建历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Christopher Wrigley,Historicism in Africa,African Affairs,70,279 (April,1971), p.118.非洲大学的历史院系、研究机构*包括英国“第三世界经济史小组”( the Third World Economic History Group)、法国的“第三世界知识实验小组”(the laboratoire connaissance du tiers-Monde)、美国的非洲研究会、加拿大的非洲研究会和非洲经济史协会。陆续成立,欧美的非洲研究也开始蓬勃兴起,一系列非洲经济史刊物*例如:African Economic History;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Review of African Political Economy,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Cahiers d′Etudes Africaines.也纷纷出现,这些都确立了非洲经济史的学科基础。1973年霍普金斯(A.G.Hopkins)发表其专著《西非经济史》*A. G. Hopkins, An economic history of West Africa, 1973. 霍普金认为,非洲经济的发展并非依靠外部殖民的帮助,而是早已有了自己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基础。第一次冠以“非洲经济史”的名称,标志着学科意义上的非洲经济史研究正式确立。非洲经济史学科确立后,开始了更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不仅研究方法更为多样,不同流派从跨学科的角度丰富了研究内容,拓展了研究维度。

从“历史相对论”(Historicism)出发,非洲和非裔学者们将“国家形成”视为早期历史中占优势地位和最主要的主题,力图重塑民族国家的历史。*Christopher Wrigley,Historicism in Africa,African Affairs,70,279 (April,1971),p.118.不少学者将非洲未来的发展与建构民族国家的进程相连, 非洲经济史的研究焦点也从研究欧洲人的活动转向对非洲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具体而言,殖民时期的非洲经济史研究关注国际贸易和政府获利,关注出口价值,而非宏观经济分析;非洲视角的经济史虽也关注国际贸易,但更强调GDP和政府负债、国内外收支平衡,增加了对公司技术、财力以及早期项目机制和政策等的研究。*Manning, P, ‘The Prospects for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 Is Today Included in the Long Run?’ African Studies Review, 32,1989,p.51.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对非洲传统经济形式的反思和对殖民经济制度的反思两个途径展开的。

首先,在继续对“非洲文化外来论”做出批判性思考*Macgaffey, Concepts of Race and Edith R. Sanders, The Hamitic Hypothesis, its Origins and Function in Time Perspectiv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10,4 (1969), pp. 521~32.的同时,学者们开始对非洲传统经济形式进行反思。不少学者认为,虽然非洲是西方经济 “附属性的存在”,*Moran,E.F, Changing Agricultural Systems in Africa. Williamsburg, VA: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1979; Sutton, J.E.G.“Irrigation and Soil Conservation in African Agricultural History”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25:25-41,1984; Austen, R.A.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 London: James Currey,1987; Coquery-Vidrovitch, C, Africa: Endurance and Change South of the Sahar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8.但由于非洲经济数据不够精确,以及不同区域的环境、气候、灾害等的影响不同,即使在全球化的阶段,仍有不精确的对比、无根据的进化论和没有持续性的评估,非洲有时仍然被贴着“转型中的耕作者”“游牧群体”或者“田园派”的标签。*Richards,P. “Ecological Change and the Politics of African Land Use”, African Studies Review, 1983,p24.最重要的莫过于彻底摆脱殖民话语体系和解释方式,改变既有的、把非洲人界定为“原始的耕作者、生活在自给自足、以血缘社会为纽带的社会”,并改变既有认为——这就是“传统”的社会和附属经济产生的原因。*至今,这仍是非洲经济史在探索的核心内容之一。从经济发展要素的方面,学者们对原有的生产力的因素进行反思。比如古德(Jack Goody)从生产工具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非洲(只使用少量的基本工具)无法与中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发展的生产率、技术分工、专业化相匹配。”*Jack Goody, Economy and Feudalism in Africa,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Second Series, 22, 3 (Dec., 1969) pp. 393-405.那种 “非洲在殖民前的独特性表现在劳动力短缺和土地充足”或者“殖民者拯救了非洲经济”的简单定论已经不再成为共识。唐顿(Thornton)指出:“在17世纪,非洲大部分的地区有很高的人口密度,尤其是与欧洲相比更是如此。”*Thornton J, “The Historian and the Precolonial African Economy”,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19,1990-91a,pp.51.阿瑟摩古(Acemoglu)等人认为非洲的财富向欧洲转移不能简单地用生态或环境的影响来解释,还与欧洲殖民者的海外利益有关,正是由于非洲对殖民者的抵制,他们才采取了相应的机构和制度来进行经济控制,比如利用奴隶贸易的手段。*Acemoglu, Daron, and James A. Robinson. “Why is Africa Poor?” Economic History of Developing Regions, 25, no. 1 June 2010: pp.21~50.维京(Wickins)在其重要著作《非洲:1880—1980经济史》中指出,欧洲对非洲的重要影响不仅来自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也来自于政府和资本家、行政人员、传教士、商人和定居者。*Peter Lionel Wickins, Africa,1880-1980: An Economic History. Cape Tow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因此,最根本的历史命题或许也可以从这样的假设中析离出来,即非洲的土地与劳动力的比率鼓励了土地的大量使用,要么因为人口相较资源太少,要么因为土地太贫瘠而不能使人永久定居。*ohn Iliffe,Africans:The History of a Continent (Cambridge,1995).Refer to:A.G.Hopkins.“The new economic history of Africa”,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50 (2009),pp.155~77.这些结论在很大程度上解释非洲相对不发达原因的原因,以及欧洲人到来之前非洲发展为何受到限制。

其次是对殖民经济制度的反思。20世纪60年代发展经济学家提出“后发展”概念,非洲经济史也有所呼应,并通过界定出发展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生产评定方式,评价这一过程。比如,弥尔(Miller)认为,从16世纪开始的历史(而不是全部的历史)被过度简写了。19世纪,非洲的奴隶贸易转变为商品出口,家庭作坊首次直接成为出口的单位,工人取代奴隶成为就业的主体,此时的制度在殖民统治下进行变革,而不只是对殖民政策的反映。殖民贸易中兼有协商和强行两种方式,正如制度的变革是非洲主动适应与外部施予并用一样。*Miller,J.C,“Chokwe Trade and Conques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In Gray,R and Birmingham,D,eds.Precolonial African Trad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0.而库柏(Frederick Cooper)为代表的学者在参照印度和亚洲等国殖民主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非洲从抵抗到殖民化的整个过程。*Frederick Cooper, Conflict and Connection:Rethinking Colonial African History,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99,No.5 (Dec, 994),pp.1516~1545.

与此同时,非洲研究学界普遍认为已经不能简单地再以情感化或过于简单的方式界定殖民经济史,不少学者致力于回溯殖民前档案和数据,追溯非洲经济史具体时代的世界观,以便进行更确切的阐释。*另如:Deane,Phyllis,Colonial Social Account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3;Okigbo,P.N.C. Nigerian Public Finance.Evanston: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65;Szerezewski,Robert,Structure Changes in the Economy of Ghana,1891-1911,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holson,1965; Maldant,Boris and Maxim Haubert,Crossance et conjoncture dan l’Quest africain,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73.也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商业考虑而非结构性的因素居于官方意识形态的中心,并决定了政策的走向和内容。*Uzoigwe,G.N,Britain and the Conquest of Africa.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74.Parsons,J.W,France and the Egypt Questions,1875-1894.Ph.D.thesis,Cambridge University,1976;Johns,B.R.Business Investment and Imperialis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Interests and the Growth of British Intervention in Egppt,832~82.Ph.D.thesis,Exeter University, 1982.比如,霍普金斯就认为西非的被瓜分实际上是商业竞争的产物,因为在埃及危机前,葡萄牙和德国也像法国和其他的欧洲一样,都试图在非洲建立殖民帝国。*A. G. Hopkins, An economic history of West Africa, 1973.

总的来看,在非洲传统经济形式和殖民经济制度反思中,学者们偏向于认为“理解20世纪非洲民族国家的关键就在于,对非洲与世界的隔离和非洲成立国家的中间状态进行研究。在18世纪后期,许多非洲国家都受到外国侵略,之后的20年内白人以惊人的速度入主非洲,先进的工业文化对原始文化造成了创伤性的影响并持续至今”。*Gordon A. Craig, Europe since 1815(3rd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1, pp. 407~8.恩克鲁玛1965年出版的著作《新殖民主义》*克瓦米·恩克鲁玛:《新殖民主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6年版。,以非洲作为基本对象,对新殖民主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他认为,新殖民主义意味着经济和财政体系与原殖民统治国相连,经济和政治制度受外力支配,结果造成国家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由于恩克鲁玛在非洲学界的影响力及其著作的广为传播,有人甚至将1945年以后非洲的殖民主义进程都称为“新殖民主义”时期,并认为克服新殖民主义(Neocolonialism)是国家经济建设合法性的有效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阶段的非洲经济史研究中,多数学者接受的是历史学的训练而非经济学的训练,这与美国经济史学科中学者专业背景为经济学正好相反,可能与当时经济学科更多关注当前的经济问题有关。*Manning,P,‘The Prospects for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Is Today Included in the Long Run?’African Studies Review,32,1989,p.54.

五、探索发展路径的多重视角

虽然20世纪60年代非洲各国经济有所发展,70年代后期却出现了衰退,直到80年代仍然没有好转,反而恶化成为经济危机。在此期间中,“贫困问题”开始成为联合国和各国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A. G. Hopkins, “The new economic history of Africa”,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5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pp. 155~77.学者们试探性的评价逐渐变为自信、确定而全面的调查。*Tiyambe Zeleza, A Modern Economic History of Africa: The nineteenth century.非洲经济史中跨学科的研究成为新亮点,不同的流派大大丰富了非洲经济的研究维度。

“新制度经济学”*对该理论的综合阐述详见:Claude Menard and Mary M. Shirley (eds.), Handbook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2005). 相关概念的叙述参见:www.coase.org. 国内也有不少关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教程,比如卢现祥, 朱巧云主编:《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年版;等。是这些方法中重要的解释维度。不少学者探索将产权法、谈判理论, 信贷保护、寻租及交易成本等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非洲历史研究。尤其是在非洲传统发展理论和非洲大陆贫困加深的问题上,新制度史获得了不少进展。比如麦宁(Manning)研究1987年非洲经济状况时,发现世界银行及相关的经济学家认为的历史或者至少有部分历史与1960年非洲独立年开始的发展政策有关。*Manning P, Slavery and African Life: Occidental, Oriental, and African Slave Trad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欧森(Olsson)认为,16世纪的非洲不存在既有生产力且恰适的制度;随着19世纪晚期医疗得到发展,殖民者才能更多地留在当地。他同时建议,非洲经济史应更多地考察制度的延续性、公民的自决和公民意识,认为这些可以通过制度的发展获得。对比非洲和印度的欧洲殖民,他认为之所以印度经济比非洲经济发展成功,是因为印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制的改革,因此建立了相应的制度。*L. Olsson, L. Eklundhb, J. Ard?, A recent greening of the Sahel-trends, patterns and potential causes,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Volume 63, Issue 3, November 2005, Pages 556~566.另外,罗伯特巴特(Robert Bates), 萨拉贝瑞(Sara Berry)等学者也从不同的途径去探索历史、制度和发展的关系。*包括以下论文:A.G.Hopkins, Property rights and empire-building:the annexation of Lagos,1861,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40(1980),pp.777~98;Rod Alence,The1937-1938 Gold Coast cocoa crisis: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ercial stalemate,African Economic History,19 (1990-1),77~104;E.W.Evans and D.Richardson,Hunting for rents:the economics of slavery in pre-colonial Africa,Economic History Review,48 (1995),pp.665-86;Nimi Wariboko,A theory of the Canoe House Corporation,African Economic History,26 (1998),pp.141~72;Paul E.Lovejoy and David R.Richardson,Trust,pawnship and Atlantic history: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the Old Calabar slave trade,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04 (1999),pp.332~55;Lovejoy and Richardson,“This horrid hole”:royal authority,commerce and credit at Bonny,1690-1840,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45 (2004),pp.363~92. 以及著作:Gareth Austin,Labour,Land and Capital in Ghana:From Slavery to Free Labour in Asante,1807~1956 ,New York: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2005.同时,“新制度史”还成为非洲和西方就未来制度讨论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点。以《拉各斯行动计划》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加速发展行动纲领》为代表,非洲和西方国家希望以不同方式解决非洲经济面对的困境,前者主张集体自力更生,后者主张实施经济结构调整。遗憾的是,这两个方案要么由于好高骛远没有具体措施而夭折,要么脱离非洲实际情况宣告失败。

20世纪9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提出了“联合自强、自主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非洲的经济也逐步恢复发展。但由于“结构调整”时期的失败经历,且非洲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学人》在2000年仍对非洲未来持悲观态度,认为非洲是没有希望的大陆,世界应该遗弃非洲。*The Economist,13 May 2000,17,23,25.如何实现非洲的发展和振兴,日益成为世界性的话题。 “可持续发展”似乎成为一个可行的路径,引发了非洲经济史研究的关注。

一方面,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是早期殖民主义者用以解释非洲经济滞后原因的一个主要工具,将非洲视为原始野生的地域而其民族尚未驯化周边环境,因此无法建立现代经济。直到1990年,仍有学者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方法,认为阿尔部落(Althusserian)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来自于生产关系的作用而非生产力。*Elias Coutinho Mandala,Work and control in a peasant economy:a history of the lower Tchiri Valley in Malawi,1859-1960,Madison,WI: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0.pp8~10.重申环境与经济的密切关系,容易让人再次联想到环境作为决定因素的殖民理论体系,使非洲未来“自主决策”受到影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非洲经济史学家们常常是只将自然环境作为历史活动发展的“背景”,而对环境和技术论的提法保持警惕。另一方面,非洲经济(史)学家们也力图建构符合自身的发展模型。独立后相当一段时间里,经济史学家们关注了从19世纪开始的对非洲的环境和人口的统计,但其核心目的不只是为了建构环境和人口统计的变化模型,更是为了评估其对经济转型与大陆各部分发展的影响,借此阐述和讨论非洲经济进程的相关问题。部分非洲经济史学家们认为,由于地广人稀和复杂的环境条件,非洲在殖民前虽有些较大的国家,但没有统治过其他民族,因为它们既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也无法集中起来进行经济生产。所以,非洲既不能提供既有税贡,又无法使劳动力流向市场。所以,外部的干预需要重新界定,借以重新解释非洲不发达的原因和欧洲人到来之前非洲有限的经济发展。*Frank,1967,1969,1978a,1978b,1980,1981;Emmanuel,1974;Amin,1974,1976,1977,1978,1980;Wallerstein,1974,1979,1980,1983,1984;Rodney,1982.Cited by:Tiyambe Zeleza,A Modern Economic History of Africa: The nineteenth century.因此,了解特定的环境意味着接受这样的观点:发展有不同的路线,有不同的概念。*Patrick Chabal and Jean-Pascal Daloz,Africa Works:Disorder as Political Instrument,Oxford:James Currey;Bloo- mington:Indiana UP,1999.

鉴于此,许多学者希望通过更多非洲经济史的研究以应对困境。非洲经济史中更多的内容也因此陆续得到研究,比如殖民时代前非洲的经济与社会史、热带非洲殖民时代的经济转型、奴隶解放史、非洲贫民史、非洲经济史的前景等著作。*此时的一系列论著和文章包括:Robert W. July,Precolonial Africa:An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75. Lars Sundstrom,The Exchange Economy of Pre-Colonial Tropical Africa.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74. Philip D.Curtin,Economic Change in Precolonial Africa:Senegam-bia in the Era of the Slave Trade.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75.Edward A.Alpers,Ivory and Slaves:Changing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ast Central Africa to the Later Nineteenth Century,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5.David Brion Davis,The Problem of Slavery in the Age of Revolution,1770-1823,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5.John Iliffe,The African Poor: A History,Cambridge,1987.Patrick Manning,The prospects for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is today included in the long run?African Studies Review, 30 (1987),49~62.更多的研究方法也陆续应用到非洲经济史研究的领域。计量史学*计量史学最大特征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而非传统史学研究事物性质的定性分析。从一般的描述性统计过渡到相关分析、回归方程、趋势推论、意义度量、线型规划、动态数列、超几何分布、投入产出分析、因子分析、马尔科夫链等数学模型、模糊数学,还有博弈论和对策论、曲线拓扑理论等。在非洲殖民主义的研究领域内,主要是对奴隶贸易的研究。对非洲殖民经济史的许多具体细节进行了敲定,比如贝德曼(T. 0. Beidelman)研究了福音教在东非基层的传播,*T. 0. Beidelman, Colonial Evangelism: A Socio-Historical Study of an East African Mission at the Grassroots,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2.怀特(Gwendolyn Wright)考察了法国殖民化的都市生活,*Gwendolyn Wright, The Politics of Design in French Colonial Urbanis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1.库珀、斯多恩和德尔克(Frederick Cooper,Ann Stoler Nicholas,B.Dirks)研究了殖民控制和文化的关系*See Frederick Cooper and Ann Stoler,“Tensions of Empire:Colonial Control and Visions of Rule,” American Ethnologist,1 6 (1989): pp.609~21, and Nicholas B.Dirks ed.Colonialism and culture.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Ann Arbor, 1992.,帕克德(Randall M. Packard)用具体数据分析了南非殖民统治的格局,*Randall M. Packard,“The‘Healthy Reserve’and the‘Dressed Native’:Discourses on Black Health and the Language of Legitimation in South Africa,” American Ethnologist,16,1989,pp.686~703;沃恩(Megan Vaughan)和科马付夫妇(Jean Comaroff and John Comaroff)对南非在殖民统治下的医疗情况进行研究*Megan Vaughan,Curing Their Ills: Colonial Power and African Illness Cambridge,1991;John Comaroff, Revelation and Revolution,Volume1:Christianity,Colonialism,and Consciousness in South Africa,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等等。 结构主义史学*是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历史研究方法论或深受该理论影响的一种历史研究角度。严格说来,它并未成为像心态史学、数量史学或比较史学那样,成为一门新史学研究分支,却体现了社会学或人类学对史学的理论影响。则以长时段的视角看待非洲因殖民带来的历史断裂与延续,认为“世界的改变并未割断延续的基础”,因此研究非洲殖民主义应该减少试图证明历史延续性的方法,而将前后不同模式予以比较。*Barraclough, Contemporary History, p. 17.pp.24~30;Ernest Laclau, in Feudalism and Capitalism, also faults Frank, etc.. A thesis submit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of a Doctor of Philosophy with the School of Science, Griffith University,Brisbane, Australia.28 Februray 2002.1978年,以萨义德《东方主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以独特的文化分析与批评方法(话语、权力等),成为发展经济学之外研究非洲经济史的又一视角。不过,由于其对非洲历史只做了简单的材料索引,并未对非洲经济史做出特殊贡献。*A. G. Hopkins,“The new economic history of Africa”.

还有不少学者从技术、生态、社会学、民族志和性别因素等多重角度,不断扩展非洲经济史的研究维度。有的学者强调技术作用,比如,蒸汽机和奎宁以及19世纪的其他技术一起为欧洲入侵者提供了最好的“便利”;*Headrick, D, Tools of Empire: Technology and European Imperialism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1981,pp.3~12, 以及Headrick, D, The Tentacles of Progress: Technology in the Age of Imperialism, 1850-1940.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1988,pp.3~48.有的学者强调农业基础,比如,从尼日利亚东南部恩瓦(Ngwa)区域的经济史案例来看,非洲贫困和不发展的根源在于粮食危机。*Susan M. Martin, Palm Oil and Protest: An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Ngwa Region, Southern-Eastern Nigeria, 1800-198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p137.还有学者转向生态、气候和疾病控制,认为这些是当前促进非洲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有的学者重新考察非洲人的性别关系的讨论,借此了解原先建立在亲属、户籍类型化的程式之上的人类学,在每一个户的基础上考察其基本的结构、功能、规模、跨文化交流,以及经年累月的核心、群体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C Oppong, Middle Class African Marriage: A Family Study of Ghanaian Senior Civil Servants, George Allen & Unwin, Londres, ROYAUME-UNI,1981.……很多话题既是发展经济学中的重点,也从微观研究的层面检验宏观研究的基础;尤其是对非洲贫困问题的不断讨论,使发展问题和政策制定有机结合,让非洲经济史总能不经意地成为中心议题。

六、结语

毫无疑问,经济学的因素在非洲历史发展中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是说,其他的因素和学科在非洲经济史的发展中无足轻重。实际上,所有政治的、观念的、技术的和军事力量总是协同发挥作用。任何一个社会均是如此。正如博亨(Boahen)研究所揭示的:“非洲外部的情况……不能也不像所推测的是一片混沌,实际上,只是世界现象的一分子。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可以被找到的,不是在非洲或者南亚,而是在十九世纪最后的二三十年里欧洲经历的政治和社会改变。”*Boahen, A. Adu, African perspectives on colonialism,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7.p29.

非洲经济史研究的历程和视角显示出其独特的个性和维度。由于地域、文化和时段的复杂性,非洲经济史并不能简单归因于某种特定的原因或者机制;也不能只用政治或经济的单一方法来解释现状或展望未来。在很多区域,非洲的冶金、纺织、工业的发展程度远远高于想象,正在崛起的消费群体也非常多样,而非洲的对外贸易和企业运行模式也可能成为新的研究关注点。这些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很缺乏。

对于未来非洲经济发展道路的讨论来说,特定的解释和认同与否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决策者如何考虑过去和现代以及未来的关系,重视非洲经济史的潜在影响,从历史经验制定恰当的政策。正如同帝国主义衰落之后后殖民主义思潮(post-colonialism)、现代化研究的兴起一样,东西方对非洲经济史的研究也在问题探讨中持续深化。虽然非洲经济史的一些研究领域史料不是很充分,尤其是原始数据匮乏,给研究带来诸多困难,但只要从历史的脉络出发,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非洲经济史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就会逐渐清晰和丰满起来。那些不同的殖民国家建构的模型和方式、发展和不发展、阶层构成和在20世纪最重要的奋争……值得有不同的背景、国别的学者进行不同角度的阐释。

[1]陈宗德,吴兆契.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北大出版社,1987.

[2]杨德贞,苏泽玉.非洲市场经济体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3]谈世中.反思与发展:非洲经济调整与可持续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4]舒运国.失败的改革:20世纪末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结构调整评述[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5]A.G.Hopkins,The new economic history of Africa,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6]Boahen,A.Adu,African perspectives on colonialism,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7.

[7]Ralph A.Austen.African Economic History:Internal Development and External Dependency,Heinemann,1987.

[8]John Iliffe,The African Poor:A History,Cambridge,1987.

[9]A.G.Hopkins.An economic history of West Africa,Longmans,1973.

[10]Emerging Themes of African History: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frican Historians held at Dar es Salaam,1965,ed.by T.O.Ranger,1968.

[11]Alpers,E.A,‘Rethinking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 Ufahamu, 3:97129,1973.

[12]Austen, R. A,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London:James Currey,1987.

[13]Cooper.F, ‘Africa and World History Economy’,African Studies Review,24:1~86,1981.

[14]Manning,P,‘The Prospects for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Is Today Included in the Long Run?’African Studies Review,32:49~62,1989.

[15]Tiyambe Zeleza,‘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Paper presented to UNESCO Coference on Revision of History Textbooks in East and Central Africa,Nairobi,UNESCO,1985b.

[16]Tiyambe Zeleza,A Modern Economic History of Africa:The nineteenth century,Turn About Series Codesria book series,Codesria Press,1993.

〔责任编辑:李 官〕

Study on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 Process and Perspective

ZHANG Jin

(African Studies Institut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Zhejiang, China)

The earliest human economic activity originated in Africa. The first record about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 scattered in the works of historians and travelers, which does not belong to pure academic study of economic history. The early western scholars conducted a West-centered study of African economy to serve the colonial powers. However, under the wave of nationalism in Africa, the first indigenous African historians renovated their 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initiated a Africa-centered study on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 The discipline of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 came into being in the 1960s, which incurred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on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 Since then, such research has enjoyed more rational perspective and more diversified research methods;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based o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have enriched and expanded the contents and dimension of this study.

African studies;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erspective

浙江师范大学校级重点项目(SKZD201101);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2YJC770069);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文化创新类)

张 瑾,女,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史学博士,主要从事非洲经济史、非洲资源问题研究。

K4

A

1006-723X(2015)06-0047-09

猜你喜欢
经济史学者非洲
An Uncommon Trip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经济史本科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制造认知冲突,优化经济史教学——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课为例
补足中国经济史教材短板,有效备考全国卷——以人民版必修Ⅱ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