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热的"冷"思考
——警惕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误区

2015-02-27 01:02王林元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初中语文探究

王林元

(阆中市宝台乡中心学校 四川阆中 637449)

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热的"冷"思考
——警惕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误区

王林元

(阆中市宝台乡中心学校 四川阆中 637449)

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浩大声势中,语文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应运而生。勿容置疑,语文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禁锢,然而,冷静观察和思考众多所谓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表面繁华之中却不乏泡沫,只追求形似,而不求神韵,在误区中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渐行渐远。

初中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的误区

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浩大声势中,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是谈“传统、应试”而色变,而众口一词地是“课改、素质教育”等潮流之辞,于是语文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应运而生。勿容置疑,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也勿容置疑,语文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禁锢,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生活、展示风采、追求成功和感受快乐,改变了语文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僵化模式,然而,冷静观察和思考众多所谓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表面繁华之中却不乏泡沫,更有甚者,只对别人课改模式进行机械照搬照抄,邯郸学步,只追求形似,而不求神韵,一堂结束,不说学生能力的提升有限,结果连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扎实的知识传授优势都丧失殆尽,语文课堂教学也在误区中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渐行渐远。

误区之一:课堂教学中重视语文的人文素养,忽视了语文工具性的应有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偏于语文的工具性,注重了语文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传授,注重教学参考书和专家、权威人士等固有分析结论,这自然不妥,但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走了另一个极端又如何呢?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这并没否定语文作为工具的性质,而是要求人文与工具的统一。

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而当前有不少老师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突出学生身心的发展,特别是抽象思维的培养,所以大力挖掘甚至是过度解读文本内涵,认为阅读教学课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像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做就行了,甚至认为现在语文课堂还进行字词教学是“反课改”的。纵观我们周围的所谓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和竞赛课,无一不是清一色的文本阅读教学课!这些课堂鲜有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热热闹闹的讨论,眼花缭乱的活动,或者就是程序化的表演,而一到了学生自己独立的朗读,就出现了不识字、读错字、无轻重缓急、无抑扬顿挫等毛病,更不用说情感的体现;一到了写作,就错字、别字、病句或者半天吐不出一个字的现象;一到了独立发言,不是无话可说,就是词不达意。长此以往,势必出现一种情况:学生个个心中有感悟,就是脑中缺词汇,茶壶中煮饺子--倒不出。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只能是“画饼充饥”。所以,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课应该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的养成为依归的课。”由此可见,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是发展学生能力的主体。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误区之二:过度追求课堂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了课堂的内在本质。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等等词汇已经成为了现在评价语文课堂的关键要素,“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也成了一些老师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这种氛围里,于是一些语文课堂成了这般景象:老师抛出一些“问题”后就让学生自己阅读讨论,自己成了“袖手旁观者”,课堂中三五几个学生一组进行貌似热烈却漫无目标的“讨论”,小组展示中学生海阔天空的编造却还是“创新”之说。这样的课堂虽然脱去了“填鸭式”的外衣,却又成了一盘散沙的“放羊式”,结果是一堂课结束了,学生们是无所适从,不知所云。

我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让老师袖手旁观,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重要,老师的主导也重要,老师的主导就是围绕课堂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讨论,并适时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要的评点,因此,这对语文老师来说,具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底、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敏锐判断和对课堂节奏的准确把握就特别重要。

学生自主学习后的合作探究是当下语文课堂的通行方式,学生通过互动式、讨论式、探究式学习,能够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能够锻炼学生听、说、读的多种语文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但目前一些语文课堂的合作探究,形式重于内容,很多学生对文本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就让学生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合作讨论,就让学生阐述感悟……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学生没有准备好,所以全班学生“无话可说”,冷场;二是学生凭着感觉走,匆匆谈些片面、肤浅的东西,老师也就顺势草草收场,这样“蜻蜓点水”式的合作探究有用吗?更有甚者认为,语文课没有合作探究就是失败的课堂,于是不管本堂课的内容有没有合作的必要,都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课堂的形式倒是热闹起来了,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呢?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要既要改革创新,更要遵循语文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既要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流程,但又不能囿于固有的模式。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才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初中语文探究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