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损伤中造成误诊的病例原因分析

2015-02-27 01:02王蔓
关键词:跟腱征象踝关节

王蔓

(南大学体育学院 开封 475001)

体育运动损伤中造成误诊的病例原因分析

王蔓

(南大学体育学院 开封 475001)

在高校的体育活动中,难免发生运动性损伤,并且有些运动损伤的表面征象比较相似(如跟腱部分断裂与跟腱严重拉伤、距腓前韧带拉伤与合并轻微撕脱骨折)。使缺乏运动损伤知识的学生或老师就容易造成误诊,延缓去医院诊断治疗的时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误了伤情。

运动损伤 误诊

前言

随着高校体育的改革和学生各项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运动损伤的发生也较为频繁。由于高校学生的精力和体力都处于旺盛时期,动作快、对抗激烈。如果动作技术不正确,或外来力量的冲撞,或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这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据资料统计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占运动损伤的35%。如果在损伤不很重的情况下,再加上学生对损伤知识不了解,又没有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或体育教师没有能力正确诊断时,这就容易造成对伤情的误诊,给治疗造成困难,甚至留下损伤后遗症。因此在高校体育运动损伤中,对容易产生误诊的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进行分析,能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一、实例分析

1.跟腱部分断裂与跟腱拉伤

跟腱是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腱组成,是人体最强有力的肌腱之一,也是踝关节活动的主要力腱。它的损伤严重影响着行走和弹跳功能。

跟腱部分断裂损伤时,能听到响声,立即出现剧烈疼痛,局部瘀血肿胀,活动受限。在跟腱部由于肌肉的收缩,可摸到一横沟,并有明显压痛。而跟腱拉伤,同样局部瘀血肿胀,有剧烈疼痛;但相对疼痛程度稍轻,活动受限,有明显压疼。两者的伤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于医生是不会误诊的,但对于学生或老师就有可能误诊。例如一位学生在课外活动踢足球时,脚踩一石子,造成跟腱部分断裂。由于他不了解跟腱断裂的典型症状——伤处有一横沟,而自认为是跟腱拉伤,休息一段时间就会好;所以没有到医院诊断治疗。可是坚持一周后伤情并没有减轻,再到医院诊断为跟腱部分断裂,从而耽误了治疗时间,影响了手术效果。

2.踝节的距腓前韧带损伤与合并轻微撕脱骨折。

踝关节是由胫腓骨的下端和距骨构成为一屈戍关节。由于外踝比内踝长,并且内侧三角韧带比外侧的三个韧带坚强,同时内翻活动较外翻活动大。所以,在踝关节扭伤中,以内翻位损伤最为常见。踝关节的损伤占关节韧带损伤的首位。

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拉伤,属于内翻位损伤。受伤时伤处疼痛,有时有响声,出现跛行。疼痛随着肿胀的程度而加重。在韧带损伤处有明显压痛,出现皮下瘀血,造成功能障碍。如果带有合并轻微撕脱骨折,除以上征象外,在踝及踝尖部位有明显的局部压痛。由于部位和表现的征象比较接近,不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学生,甚至老师容易把轻度合并撕脱骨折误诊为是距腓前韧带严重拉伤。例如一位学生抢篮板球落地时,右脚踏在别人的脚背上,造成右距腓前韧带拉伤,同时造成合并撕脱骨折。由于学生不知道合并撕脱骨折的典型症状——踝及踝尖部位有明显的局部压疼,只认为是踝外侧一般韧带拉伤而没去医院诊断,三天后疼痛并没减轻,到医院经X光拍片诊断是合并撕脱骨折。

总结

从这二个实例的情况分析,由于这种闭合软组织损伤不象裂缝骨折、完全断裂骨折、跟腱全部断裂那么严重,使伤者产生麻痹思想。同时由于表面征象都有较多的相同之处;所以作为不了解运动损伤知识的人就有可能产生误诊。

为了避免这种误诊的出现,首先加强运动损伤知识的学习和安全教育,建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也要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且加强医务监督。把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

一旦发生了运动损伤,首先判断是否骨折。若没有发生严重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完全断裂骨折),迅速用冰块等进行冷敷,加压包扎、抬高肢体,让医生进一步诊断。然后在24—28小时以后,可采用热敷、按摩、药物等手段进行恢复。为达到锻炼身体之目的,必须做到预防第一,诊断治疗第二的原则。

猜你喜欢
跟腱征象踝关节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跟腱炎及跟腱周围炎的预防
脚使不上劲或因跟腱断裂
封闭治疗跟腱炎的解剖学基础
训练需防跟腱损伤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