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开启语文教改的另一扇窗——群文阅读的构建策略

2015-02-28 07:03唐繁荣
新课程研究 2015年28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文章

唐繁荣

(浙江省永嘉县桥头镇第二小学)

什么是群文阅读?它包含四个方面。包括课文的阅读,群文的阅读,整本书的阅读,以及群书的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是实现从一篇课文到一“群”文章的教学。其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它能改变课堂教与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阅读方式以及提高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把文章放在一起,有何意图。选怎样的文章组成“群”,无疑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味与阅读教育理念。教材中的课文,主题往往是明确的、正向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语言也是经过规范的,词语的选用是经过衡量的,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教材体”文章,而“群文阅读”,选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选文应该努力保持原貌,不随意删、换、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风格,保留叙述的复杂性。在群文阅读中,文章组合的线索更加多角度、多面向。我认为可以把群文分为以下三大类来构建。

一、以思维冲突为线索进行构建

当老师把自己选择的群文呈现在学生面前时,首先得让学生有往下读的强烈欲望;读完以后,他们又有与人交流的强烈需要。我认为,以思维冲突为线索,应该成为群文组合最为重要的线索。

1.不同的生活经历,引发思维冲突

四年级上册《乌塔》一文讲的是:14岁的小女孩乌塔用自己的钱一个人游遍欧洲。老师请学生交流:乌塔这样做好不好?学生各抒己见,老师不做表态,随后出示一组“中外孩子差异”的文章。在思想的碰撞下,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乌塔之所以可以出远门,是因为中外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模式不同。由此,学生对自己成长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2.不同的思考方式,引发思维冲突

在《愚公移山》群文阅读中,我们把两个版本的“愚公移山”放在了一起,中国版的“愚公移山”就是一点点把这个山搬掉,而美国版的“愚公移山”就是干脆我自己搬了家好了。我搬了家这座山就不在我面前啦。两种中西不同的思考方式。把这两个思考方式放在一起,就是一种认知的冲突。这样就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你会赞成哪个思考的角度?这就是群文所带来的思考的魅力。

3.不同的故事版本,促进思维发展

新生代语文教师郭初阳对伊索寓言《狼来了》的教学颇有智慧。《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郭初阳将原故事作为1.0版,然后,又创作了2.0版、3.0版。

郭初阳首先和学生分享了《开玩笑的牧人》《说真话的牧人》和《发出声音的牧人》这3个版本的寓言故事“狼来了”,分别提取了这3个版本故事的不同寓意,之后的讨论高潮则主要集中在《发出声音的牧人》上。这堂课从三个故事出发,一路引导提升,最终围绕着“迫使一种意见不能发表是‘特殊罪恶’”而展开。郭初阳尝试通过多种角度的相关资源和视频,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话语权自由”、剥夺了“话语权自由”意味着什么。新生代语文教师郭初阳关于“自由”话题的儿童哲学课,用隐喻的方式集中探讨了“话语权自由”。他让《狼来了》这个流传中国近百年的近乎平庸的小故事有了新的诠释、新的生命、新的意义。

这一系列群文,不仅引发了儿童的思维冲突,而且促进了儿童的自我认知和精神成长。

二、以文本多样性为线索进行构建

为了让学生获得比较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现行教材从语言的表达形式,到篇章的布局结构都过分注重模仿性和迁移性。如,写景的文章常常以方位为序,说明文则用总分结构。这样的编写,好处是便于学生从读到写的模仿,但却抹杀了文章的表达个性,容易使学生产生阅读倦怠和审美疲劳。因此,我们不妨为学生带来不同文体的文本,从多个角度解读某个事物。

1.同一事物,不同的体裁形式

我认为,教学三年级上册《太阳》说明文的时候,可以加入散文和诗歌体裁的描写太阳的文章,这样就能丰富文本的多样性,使学生的语言和认知得到发散和升华。

我们把“狼”为主要角色的寓言、童话、纪实动物故事放在一起,笨狼的可爱,沈石溪笔下母狼的伟大,《小红帽》中凶残的狼,学生自然会“比较”了,通过比较,学生就能从不同文本中了解不同体裁对狼的刻画。

2.同一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

我们再来看一下,课内的单元整组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三组文章主要是关于语言艺术,这组文章将《晏子使楚》《半截蜡烛》选入教材,大家觉得很奇怪的是,《晏子使楚》是选自记叙版的,在同步阅读上选择的是剧本版的。《半截蜡烛》人教版上是选用剧本版的,但是苏教版上是选自叙事版的。我们可以把这两种文体组合在一起,专门来体会对话在叙事中的作用是什么,对话在推进故事情节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三、以主题的多元探究为线索进行构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倡导多元化的主题探究,才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迸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在的生命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1.同一主题,多民族的不同解读

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课例。这个课例是蒋军晶老师关于群文阅读上的第一堂课《创世神话》。课上,他让学生读了7篇文章:一篇科普文《关于宇宙大爆炸》和六篇神话《诸神创世》《淤能棋吕岛》《盘古开天地》《始祖大梵天》《阿胡拉·马兹达》《巨人伊密尔》。这堂课包含着这样几个活动。第一个,关于阅读的热身活动,选择学生最熟悉的《盘古开天地》这一篇熟悉的课文,引出两个阅读的角度。第一个是神话的民族元素,他选择了几个不同的国家,不同风格的神话故事,发现各国家的神话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第二个阅读的角度,是神话的共同角度。这一次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相同之处。

2.同一主题,多角度的性格剖析

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中讲的是石猴是怎么出世的,表现它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开发一个群文,孙悟空成长的警示。这个孙悟空成长的警示我们可以从中观测孙悟空成长的关键时期,“蟠桃会大闹天宫”和“被压五指山”体现的是他性格中的弱点,“学艺”是体现他成功的优点这样一个要素,如果我把这几篇文章放在一起,做一个群文,展现孙悟空的优点和缺点,这样丰满地认识一个人,这个群文就有意义。到最后“三打白骨精”他又是怎么成为一个正义的英雄。这组文章就是孙悟空成长的启示,群文阅读构建得非常好。

3.同一主题,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蒋军晶老师曾经编选过一组“友情诗”群文,总共5首诗歌:《我喜欢你》《阿贵只有九岁》《打过架那天的夕阳》《等待》和《赠汪伦》。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这5首诗歌?因为《赠汪伦》是描写生离场面,《阿贵只有九岁》记叙的是死别情景,而《打过架那天的夕阳》倾诉了与朋友发生矛盾时的烦恼,《等待》则表达的是和朋友的情意相通。也就是说,这五首诗不仅是在讲“友情”,而且从不同侧面讲述友情,这样的逻辑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什么是朋友”,从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对“友情”的理解,这就是所谓的“结构化”。

通过上面这些方法,进行结构化的群文组合,会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有逻辑性,更有整体性,更有可阅读性。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群文阅读教学,给我们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开启了语文教改的另一扇窗。

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 06).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教学文章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群文活动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