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儿童诗的翅膀 让阅读扬帆起航

2015-03-01 10:57陈小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3期
关键词:儿童诗童真童趣

陈小芳

(桂林市南溪山小学 广西桂林 541002)

借助儿童诗的翅膀 让阅读扬帆起航

陈小芳

(桂林市南溪山小学 广西桂林 541002)

语文如诗,教学如歌。把儿童诗教出童真童趣,让儿童的语言充满童真童趣,让我们每个人都诗意盎然。纵使容颜老去,青春却能永驻。本文就是欲与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借助诗歌课让我们与孩子一起享受语文,徜徉在诗意语文的天空。

儿童 诗歌 想象 教学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赏析也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特别是近年来的“经典诵读”等活动,让我们更深刻地体验到了诗歌的魅力。

诗是语言的艺术,儿童诗也不例外,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同时感受大千世界中生活的美,把儿童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绪,通过精炼的童化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让儿童所独有的童思、童情、童心、童趣等等之类焕发出儿童的生命光彩,儿童诗让儿童的生命充满自由、想象、童真、童趣。

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樊发稼老师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它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世界本质上是诗的,诗让我们的心灵世界充实,让我们的情感生活丰富,让我们的想象天地广阔。诗歌是体现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

人的心理发展一般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有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儿童时期还处于具体思维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只能运用只言片语,却又不乏童真、童稚和童趣,这样的语言犹如沙砾中的珠贝,采集出来都是富有灵性的精美小诗。诗歌短小、精致、富有韵味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

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真、质朴、富有幻想。儿童诗教学恰恰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一是儿童的天性是好奇,好幻想,儿童诗教学能投其所好,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习作的兴趣。二是儿童想象力发展较早,儿童诗教学可以用其所长,把儿童潜在的想象力发展成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儿童诗语言的精炼、音韵优美的特点,对于规范孩子的语言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儿童诗以儿童的语言呈现儿童的生活与心境,儿童在喜欢中、在亲切中、在可感中接受语言的学习,且兴趣会日益浓厚,为孩子学习语文迈好第一步,也为他们继续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童诗在启蒙阶段的作用很大。教学定位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儿童诗教学的主体——小学生的特点。兴趣是儿童诗教学的灵魂,让儿童热爱生活、爱上儿童诗,应放在教学目的首位。

在指向儿童心灵需要的语言学习上,儿童诗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展现自我提供了优良的条件,使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在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能力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其实,在学习儿童诗的课堂上,只要教师心中不仅有课堂,而且有诗,有儿童,学习表达就不仅仅是仿写了,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生进行再创作、实现自我的需要,那诗句是从儿童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了。

儿童诗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也吸引着教师。更以其特有的语言予以学生多方启蒙。为了更有效地引领学生阅读儿童诗,我们对儿童诗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须有明确的认知:

1.儿童诗教学,定位必须准确,须考虑学习主体的特点;

2.重视语文基础的培养,利用儿童诗独有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多识字,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儿童语言积累与发展,读知写同步促进;

3.在儿童诗的阅读中,促使学生对诗歌本身产生兴趣,初步体味诗的韵律,体验诗歌意境,培养诗性诗情;

4.唤醒生活情趣,激发想象,培养儿童对生活的热情,启发童真,培育心灵之美。

所以说,儿童诗是为少年儿童创作的,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它具有情感高洁、想象丰富、童趣盎然、语言精美等特点。这就使得儿童诗和一般的阅读材料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儿童诗的重点往往不是叙事,而是抒情;其次,儿童诗的语言精美、凝练,较多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最后,儿童诗里有着丰富的想象,是的诗歌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以讲读文章的方法来教授诗歌,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针对儿童诗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教学策略:

首先,儿童诗阅读的作用之一就是让孩子更喜欢生活,发现存在于自己生活中没被自己发现的美好,唤起共鸣。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让学生从小接受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

一方面,引导他们赏读名家名篇系列。教师要先向学生介绍作者生平,然后再推出他的一组作品进行欣赏、阅读,感受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创作风格。冰心、圣野、金波、高洪波等名家的儿童诗赏读,我都作为重点来选取。

诗是要用心去感悟的。尤其对于活泼清新的儿童诗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用朗读去体验。如台湾诗作家谢武彰的《着急的锅子》——“吃午饭的时候到了,菜却没煮好。弟弟等得好急了,妹妹等得好急了,小猫等得好急了,只有妈妈最辛苦了,还不停地忙着,急得脸上都是汗,我赶紧来帮忙。打开锅盖一看,呀!锅子也急坏了,它也满头大汗呢。”像这样的诗,简单又不失情趣童真,带给孩子的是一种天然的快乐,教学中教师就不要挖掘深刻的含义,放手让孩子自己读,自己去体会,这对于孩子就是最好的解读。相信孩子们读到“呀!锅子也急坏了,它也满头大汗呢。”这一句时,定会会心一笑,这就是智慧的火花碰撞的结果。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对同龄人的优秀作品进行赏读。主要是通过各类报刊上选登的学生优秀作品赏读,重点引导学生与小诗人比想象、比表达,常常这样向自己提问:你能这样表达吗?你能想出来吗?还可以怎样想?你与小诗人的区别在哪里?

还有语文课本里选入的儿童诗,有识字的任务,还有启发学生想象的用意,也有触摸诗的语言的意图。儿童的教学还应该立足朗读,儿童通过朗读,去体味诗的韵律,品味诗的想象,产生无限的联想。这是儿童诗的独特魅力。

其次,儿童诗的教学,教师也要有童心、童趣、童情,带着这些去认真解读教材、去设计教学。要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但仅是儿童角度是不妥的,还要有教师的理解,才能提升。我们要有儿童立场,但反对唯儿童立场,否则就失去了教师的引领价值,要寻求儿童立场与教师引领与提升的有效结合点。

要求老师“童心未泯”,换句话只有“童心未泯”的老师才可能教好儿童诗。老师和学生共读儿童诗。

我们如果没有儿童心,又如何去读儿童诗?我们只有以儿童的视角读诗,蹲下来读诗,才能教出童心和童趣。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儿童诗目的就是还原儿童视角,因此要站在儿童的视角行走与思辨。要以儿童的视角走进文本,更要以成人的视角走出来。走进文本,体会诗中语言、童趣,理解儿童看周围世界的独特视角。走出来,关照儿童诗外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童言”。

让学生读诗,让学生自己去想象、理解,我们老师不能以成人的视角去帮助他们理解,不能越俎代庖。

云本无心,诗却有意。儿童诗的本质在于一个“拙”,大智若愚,成人觉得童趣盎然,儿童自己却感觉不到。我们的教学或许在这点上走了弯路?儿童本来有属于他们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儿童诗”作者只不过借助了儿童的“视角”而已。

所以说儿童诗本来是可启蒙的,也启迪着儿童心智。如果教学走了弯路,那不止是所谓教学技巧的问题,或许在教师阅读时便出了问题。如果只是教师自己读出童趣,可能只是因为教师阅读能力。教师是要放下身姿,设身处地,换位阅读的。危老师提出进出文本,是的,进出文本,才能体验阅读。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这个过程。如果因为是儿童诗,教师便在阅读时看轻了,很难想象,课堂教学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教师阅读儿童诗,需要一颗童心,更需要一份理智。只有童心,难免回归儿童心智,辜负了一首好诗;只有理智,难免将诗歌意境支离破碎,失去了生命。以童心相待,同时以理智深析。哪些需要充分利用,使学生在开心一笑中有所感悟,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教师则必须能够以儿童视角走进文本,关注内容、触摸体验童心,又必须以成人视角走出文本,关照形式、考虑教学、引领学生阅读。

儿童诗应该关注儿童二字,童真、童趣是关键。加大阅读量、不用教他们都会写了。对于儿童,没有兴趣就没有生命的教学,儿童诗尤为如此。不讲技巧、用心写、用心读。仿写是儿童诗教学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随后才是自由吟唱。有仿到创,儿童诗教学的粗线条。儿童诗教学的难点也许在教学目的的定位,教学方法的选择。因为这些需要老师了解儿童、立足儿童。其实根本在了解学情上。

由引,到扶,再放。关键在于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释放想象力的美,由已知到未知,符合学习的客观规律。文的教学,重在文中所有;诗的教学,则重在文中所未有。在文中,孩子学会表达;在诗中,孩子学会想象。

在读中感悟。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带领孩子开心地自由地顺利字地走向“诗心”。读中悟儿童自己的生活,产生心灵共鸣的愉悦。产生分享表达的欲望,儿童的精神就被唤醒。读、多读、读想、读说、读悟、读写,对于儿童诗教学十分必要。

文本融入自我。诗无达诂,重读、深思、轻解。儿童诗的特点是童真、童趣、童乐,让孩子们在诗中读出自己就是成功!

让学生感情朗读训练,有序练习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

儿童诗初读解决字词,再熟读成诵,语言的引领是第三。儿童诗的教学:读——想(想象)——创(关注语言形式、仿写等)

在读中还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画面。读中也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利用图片,想象画面,感悟诗境,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大家共识。但多媒体要用得巧才好。尤其儿童诗教学中,若用多用滥了,会起反作用,会破坏了孩子的想象力,从文字中感悟会更好。

对于儿童诗刻画的画面,一般不宜使用多媒体呈现,会局限学生的想象空间。对于拓展的内容,是可以使用画面的。“语言——画面”,“画面——语言”。把诗想象成画面,这就是语言的运用。诗歌的语言凝练,诗人写诗的一些方法都可以指点。

我认为儿童诗的教学,以读和背为主,以一篇带多篇积累,就可以。没什么可分析的。教学重在熟读吟诵,感悟写法,仿写创作。读中引导儿童想象,才能内化语言,促进表达,读多了,自然离诗就近了。当学生具体感受和体验到了后,他们就会积极运用这些语文知识,继而提升语文的能力了。“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这简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得看到学生的提升。最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阅读方法并能形成清晰的认知。

其实,具体教学中,能够经历这几个阶段:进行“活法”教学,活化诗歌阅读;顺应孩子天性,勃发诗意生命;拓展课堂空间,激活诗意想象;品味诗歌语言,就能够提高驾驭的能力。

栖息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上。

让情境在师生交流的默契中流淌。

做一个诗一般的语文老师。

来,我们做老师的,其实对功利无所求。

那么,求的是什么呢?无非是教学乐趣吧!

与孩子携手相伴,每一刻都将诗意盎然。

纵然容颜老去,却始终一颗怀玉之心——青春驻矣!

把儿童诗教出童真童趣,让儿童的语言充满童真童趣,让我们每个人都诗意盎然。纵使容颜老去,青春永驻。或许,这就是儿童诗于我们最好的回馈,最美的赠礼吧!语文如诗,教学如歌。我们本该做个诗意的语文人,与孩子一起享受语文,徜徉在诗意语文的天空。

陈小芳(1978—),女,江西省樟树市人,硕士在读(行政管理方向),桂林市南溪山小学,小教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儿童诗童真童趣
爱上游戏,回归童真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教案《创作儿童诗》
童趣
“想东想西”展童真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快乐作文,童真表达
奇趣童真 欢乐亲子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