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2015-03-01 11:54唐家利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2期
关键词:石拱桥德育课文

唐家利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沙溪乡民族中学 湖北恩施 445425)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唐家利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沙溪乡民族中学 湖北恩施 445425)

语文课是中学教学过程中一门重要的的基础学科,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本学科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正如《语文课程标准》里课程理念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更是当今社会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必然。

语文 教学 思想教育

在初级中学语文教材中,课文中一般都蕴含着思想品德教育,有的是显而易见,有的是深藏于文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根据笔者三十多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可以从一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紧扣教材、充分发掘德育内容

中学语文教材,自身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每一个单元自成一个整体,一个主题思想,只要我们认真备课,深入领略,熟悉教材,做到手握教材,心存德育,制定好德育应准备的内容,进行德育活动,直接影响和教育学生。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一组课文:《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木兰诗》等五篇课文。这些课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爱国,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祖国,她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通过学习、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又如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一组课文,其中郦道元《三峡》一文,作者通过对长江三峡沿岸飞悬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江水,葱郁的树木、陡峭的山岩等景物的描写,展现给读者一副美丽的山水画,祖国大好山河是如此的雄奇壮丽,“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通过写景收到的艺术效果,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二、巧设方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在每次的教学中,要进行思想教育,形式不能单一化,要多样化、丰富多彩,单纯的口头说教只能体现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化。如果这样单纯地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很自然的厌倦。为了克服这种现象,为了使思想教育真正得到体现,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途径。

在中学语文课中,显象的德育内容也好、内涵的也罢,要使学生圣刻认识,受到熏陶,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很关键的。如情绪感染法,在朱自清《春》的教学中,我们甲抑扬顿挫的声调,反复教读课文,利用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富有的变现力和感染力,把学生带入一个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画面里,感受到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美德情感。

适时的启发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除让学生掌握课文生动准确的说明了石拱桥的特点外,课文中引用的资料如“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老的石拱桥。”马可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桥梁,“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多少世界第一,祖先留给我们的不但是物质财富,更多的是精神财富,是我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材料,教师的点染让学生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国家民族实现实现繁荣昌盛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画龙点睛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课文描写了济南冬天的阳光,使人感受到济南冬天的温暖,又描绘了冬天的小雪,济南的冬天是受不了大雪的,既映衬了济南冬天的温暖,又使风景更显美丽,“是张小水墨画”,紧接着写多情的水的清,为了垂柳能在水里照个影子“不忍得冻上”,水藻“把终年贮存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最后作者感慨道“看吧,由澄澈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面对着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静的蓝水晶世界,这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财富,谁都会生出热爱赞美之情,教师意味深长的点睛之笔,能由此转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让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

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掘并利用教材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作用,对学生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重要意义,但如果只停留在表面或一时的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心灵深处受到感染、震撼,并有所作为。才算成功的教学。

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所受到的影响也会不一样,教师在特定的课文中创设了能感染学生的环境,学生当时也深受感动,但一回到现实生活中可能就忘了,不会有实际行动,需要我们做持久的工作。

如教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朱自清《背影》时,同学们往往被父亲对儿子自亲自爱的感情所深深打动,由此联想到父亲平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被自己所忽略的点点滴滴都涌上心头,并由此产生了对父母的感激、爱恋之情。如果我们教师作进一步启发、诱导、趁热打铁,了解一下同学们在家都为父母做过些什么,我们为父母所做的比起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如何?如果做了想不起来,就好好想一想;或者还未作,那就回家去做了在告诉老师,这样就把我们的思想教育落到了实处,收到一定的效果。

总之,对自身而言,严于律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实信用,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对社会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国家的前途命运着想,具有远大的理想,学好本领,将来为国家民族的腾飞做贡献。这一切的实现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启发、诱导,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真正在思想上有所收获,在行动上有所表现,才真正发挥了语文课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猜你喜欢
石拱桥德育课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江西“乱石拱桥”曾引全国效仿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背课文的小偷
读出民族自豪感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家乡的石拱桥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