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析

2015-03-01 11:5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2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环境

闫 奕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 河南南阳 475000)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析

闫 奕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 河南南阳 475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日臻渗透到大众生活之中。其在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人们渴望知识、了解社会的需要。大学生群体作为年轻一代,对新媒体有着先天的适应性和新鲜感,其对新媒体的利用也愈加普遍。本文从新媒体的概述入手,对新媒体对高校思政工作的营销予以探究,着重就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政工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利用新媒体环境,发挥思政教育效果,引导大学生社里正确的价值观念提供可行借鉴。

新媒体 高校 思政教育 手段

所谓新媒体,其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着广泛性、互动性、时效性、丰富性以及虚拟性等特征。它的出现在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巨大机遇和平台的同时,也给予了高校思政工作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

1.构建了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对一”,要求老师和学生面对面教学,方法单一,环境封闭。微博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开展教育的不利局面,采取“一对多”形式接受知识信息,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随时随地通过手机都可以登录学习,互动式的教学激发了学习热情,改变了传统陈旧的教育模式,达到了培养教育大学生的目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2.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双向互动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为老师教、学生学,是单向性很强的知识传播方式,互动性相对较弱,只有学生举手提问、随堂考试测验、课后解答解惑等几种形式进行知识反馈,并且反馈不直接、不及时,存在滞后的。微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弊端,互动性信息共享方式,互动过程基本跟随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始终,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这种互动不仅客观方便了学习传播知识内容,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相应的反馈。

3.拓宽了学生思想动态的反馈渠道

网络科技在不断变化发展,微博信息的传播力度和速度也随之日趋增强。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知识传播及时有效,打破了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壁垒,同时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交流反馈平台。由于大学生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普遍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微博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传播。微博对新鲜的知识的“秒了解、秒学习、秒回复”的模式,快速地冲击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改变了知识传播结构,扩宽了知识内容层面,推动了高校教育向前发展。

二、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

1.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介,带给了高校大学生广阔的讨论交流空间,同时其所具有的多元性、即时性和真实性等特点,使得公共讨论内容更加自由广泛。这既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起了严峻的挑战。新媒体的流行推广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发生变化,结构复杂,开放性使得高校很难控制信息的传播,课堂教学基本上无法达到新媒体中知识量,空间和时间也都不受客观因素所制约,社会也很难监督,从而极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

2.冲击了思想政治工作中主导地位

新媒体作为新型信息传播工作,知识信息在网络平台上不断进行扩张,从而发生有效作用,不断地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 用户在直接或间接的接受新媒体所带来的观点思想的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大学都逐渐淡化了各自身份,老师不再是以前讲堂上高高在上的人物,学生也不再是和以往一样被动地去接受教育感化,双方都变成一个普通的发言人和回复者。这一现象打破了原有的教育格局,冲击了思想教育工作,增加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3.容易造成大学生的认知偏差

“博友”、“网友”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而陆续产生,部分大学生接触社会时间短,自制自控能力较差,长期在新媒体环境下,忽视了周围的交友群体,人际关系疏远淡薄,泡沫交往日益升级,情趣变化无常,处事不知如何解决,唯独上网求微博求好友解决,极大地降低了自我判断能力,而且容易产生心理疾病,缺失了正确的思想政治指导,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的认知偏差。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手段

1.加大重视,搭建高校微博信息平台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高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新媒体环境,充分利用新媒体快捷互动的特色,立足实际,与时俱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属于自己的高校网络信息平台,号召全校师生关注,并有效地结合日常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时遏制不良的社会因素影响,辅助学校的管理。院方责成专人控制网络安全,定期及时对网络平台内容进行维护管理,发布学校的基本信息,吸引学生及时关注。同时,要做好相关学科信息的知识更新,及时引导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新媒体环境下思政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

2.强化培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微博应用能力

思想政治工作者既是新媒体的使用者,又是新媒体的管理者,必须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我能力,始终树立勤奋学习的观点理念,以先进的政治理论武装头脑,脚踏实地,认真领会,还要发扬“雷锋式”的钉子精神,学习时事政策、心理学、岗位知识等多项技能,自我加压,不断充实自我,日积月累,储备雄厚的知识能量。定期深入班级之中,与学生进行谈心,了解学生学习中不懂之处,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难题,利用网络网络,发布健康知识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师生综合素质水平。

3.加强管理,利用微博做好学生思想动态的监控工作

面对新媒体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高校领导作为管理方,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继续加大对网络媒体的监督和管控,帮助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面对诸多社会信息时,科学地辩证地思维去接收,吸取信息中的精华,尽量避免网络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确保学生思想动态稳定。

四、结语

正确使用新媒体,加强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并非一日之事,它建立在高校领导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应用能力和监控工作上,因而,要持续发扬新媒体及时的随机教育优势,完善制度建设,改变不足之处,实现长远教育发展的目标。

[1]刘晓辉.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究[J].科技风.2015(01)

[2]刘佳.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14(11)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环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