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如何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3-01 11:54徐莉君孙海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2期
关键词:社团学院大学生

徐莉君 孙海涛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1402)

高职院校如何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徐莉君 孙海涛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140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下,为了进一步贯彻《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优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环境,本文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实践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对高职院校学生建成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杭科院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目前,全国各省市相继出台相关高校创新创业改革方案,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似乎迎来了春天。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鼓励创新创业,也成为保证就业的重要出路。面对改革,高职院校应如何应对,该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这将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大课题。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紧密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以土建类、制造类和文化教育类专业为重点,电子信息类、艺术设计传媒类、财经类、旅游类等专业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紧密对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持。[1]

杭科院于2015年3月正式揭牌成立了行知创业学院。行知创业学院面向全校学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的实践基地。它围绕“创业教育、创业竞赛、创业实践、创业社团、政策咨询、项目孵化、经验交流、作品展示”等八项职能开展大学生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其中创业理论教育以依托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课程教育为主,创业实践教育主要分成创业社团、创业竞赛和项目孵化三个相互承接递进的层级。2012年,杭科院首届毕业生毕业后的创业率高达12.64%,在当年所有参加省教育评估院调查的高校中排名第一。杭科院通过“全覆盖”的创业意识启蒙到“点上突破”的创业实践,从而搭建一个具有杭科院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着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辐射到每一名学生的身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2]

一、搭建分层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1.分层培养

杭科院整合校内外资源,分层次进行培训,进行学分的互换与替代。行知创业学院面向全校学生招生,通过开设雏鹰班、飞鹰班和雄鹰班为处于不同创业发展阶段的学生提供与各层级相适应、相匹配的创业教育。雏鹰班主要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依托各二级学院的孵化基地,开展创业意识引导、SYB创业培训、创业计划书写作培训、创业人物经验分享等教学活动,提高创业学生的热情;飞鹰班针对有实际在营项目的学生,以工作室为主要形式,依托“创业实战营”项目,组织开展模拟公司创业实训、网上创业实训,以及团队建设与管理、财务管理和营销等培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雄鹰班主要面向已经注册公司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初始创业期的企业基本经营管理、政府支持政策资讯等课程与指导。目前,雏鹰班已有两期雏鹰班学员468人,结业56人;招收飞鹰班学员51人;雄鹰班学员12人。

2.搭建平台

行知创业学院努力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理念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积极打造“创业乐知汇”、“杭科有约”品牌活动和组织各类校内外创新创业活动。专门成立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学生社团,由学生策划、组织各项创新创业讲座、大赛、活动。“创业乐知汇”每学期邀请来自行业企业、政府、高校的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导师来校传递最新创新创业理念,政府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等最新信息;“杭科有约”邀请优秀毕业生创客来学校做沙龙、访谈,分享创业经验和感受,传递创业正能量。目前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的创业主题讲座、沙龙、访谈等活动,邀请了百余名企业家、HR、政府工作者、高校创业讲师、优秀创客、本校毕业生为在校大学生带来最新的创新创业理念与知识,让大学生有不断碰撞创业理念的机会,在交流中开拓创新创业视野。带领学生参加杭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双创之星、杭州市人民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团举办的云栖大会、杭州市人社局、就业管理服务局组织的名企训练营活动、共青团组织的参观富春硅谷小镇等活动,学校还自发组织创业学生参观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众创空间,了解未来科技城蓬勃的产业前景和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3]

3.学分替代

为了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了创业教育基础知识的章节。为了吸引更多地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到创业项目中来,学校推行弹性“行知学分”的管理制度。行知创业学院实行课程学习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法,最多可让学生替代全校公选课6个学分;雄鹰班的学生结业后可向所在二级学院申请替代顶岗实习15个毕业学分。目前已有57名学生享受到了弹性学分制的优惠政策。[4]

学校了解到不少创业团队都是跨专业甚至是跨学院的,例如行知创业学院的“明星”项目-蔚来演艺经纪工作室,成员来自城建学院、机电学院和旅游学院,该项目以舞蹈社团和模特社团为运行基础,集聚舞蹈、模特、主持等各种特长学生,在杭州市富阳区从事专业表演。为了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政策支持,学校每周二下午不排课,就是为了给这些跨专业、跨学院的创业团队提供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创新创业项目的时间。该项目目前正式注册成立“蔚来演艺经纪有限公司”。

二、打造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1.免费入驻

杭科院为营造浓厚的大学创业氛围,特建设创新创业产业园,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开辟1-4楼专门为行知创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场地,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并按功能进行布局,其中,一楼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作品展厅,二楼为社团孵化基地,三楼为创业广场、创业梦工厂、创业咖啡,四楼与杭州市富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建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富阳),建筑面积1000米,免费提供场地给在校和毕业5年内的创业大学生入驻。学校建好用好行知创业学院教育实践资源,引入竞争性淘汰机制,以项目质量为标准,对进入创业园孵化的创业项目用房实行动态调整;根据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需求,逐步扩大创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做大创业广场、创业梦工厂,与企业联合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战营项目,为更多的学生投身创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5]

另外,学校整合校外资源开放办学,与政府部门、有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群团组织、企业联合,建立创业教育综合实训平台,开发创业培训项目,为学生创业实践搭建更多的平台。

2.项目孵化

行知创业学院目前入驻学校创业园的有13个团队,这些社团由学生组织,自动参与,社团日常工作安排、互动组织、成果评价等都有学生自己完成,因此社团在进行创业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行知创业学院目前依托专业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五届校创业大赛中,超过一半的创业项目来自社团。[6]

目前,杭科院有六个孵化基地,分别是艺术学院的“创翼基地”、城建学院的“蜂巢工作室”、机电学院的“梦工厂”、信息学院的“雏雁工作室”、旅游学院的“乐游创客吧”、工商学院的“第六课堂”,这些孵化基地分别依托各二级学院的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工程学院孵化基地雏雁工作室,成功孵化“365跨境购”。该项目负责人宋炬明,在大一加入电子商务社团,该社团采用实战管理,每个学生有工作证和具体岗位分析,通过实战操作电子商务的整个流程,宋炬明于2012年成功注册创办“杭州林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入驻学校创业产业园。现在该公司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合作开展跨境电商试点班,实行半工半读,这是学校育人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该班级27人,早上接受理论教学,下午按照企业要求上班,兼具学生和林叶公司员工双重身份。[7]

艺术学院创翼基地的尚艺平面工作室,这个专业社团,主营品牌形象设计,对外展会等设计施工,公司于2012年成功孵化为视方广告有限公司。2014年被富阳市科技局评定为创新性企业并获得了富阳区大学生创业和科技孵化企业10万元补助资金,现在公司业务已经扩展到澳洲和迪拜。

3.以赛促教

杭科院至今举办校创业计划大赛五届,每年横跨4个月,参赛选手从最初的100号人到第五届的500多人,参赛项目达70余个,参与指导的老师有60多人。创业的学生对参赛项目的创意特色、市场分析、营销方式、盈利模式等清楚明了,能清晰介绍。2015年第五届校赛中“1+1”工作室、科技餐饮馆、新高考直通车、陶瓷现代首饰设计”等7各项目脱颖而出,并成功入驻学校创业园。参赛的学生还可以依据比赛成绩申请创新创业竞赛学分,这种通过大赛获得双赢的成果吸引了更多想要创业的学生,大赛也逐渐成为了杭科院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张“金名片”。[8]

三、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1.制度保障

学校充分发挥行知创业学院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不断完善创业教育、创业竞赛、创业实践、创业社团、政策咨询、项目孵化、经验交流、作品展示等八项职能;建立学校层面和二级学院相结合的杭科院创新创业体系;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平台建设。

2.队伍建设

学校创建了一支由校内教师校外导师组成的“双导师制”创新创业导师团,对学生开展结对辅导、项目指导、现场坐镇、竞赛评审等服务工作;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学校引进高水平的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士、创业成功者、知名创客作为创业导师;把校内教师积极送出去培训和下企业锻炼,培养成为校内创业讲师,提升校内创业启蒙教育质量。目前校导师团共有40余名校内外导师。

3.对外合作

行知创业学院与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富阳科技孵化器积极进行了工作对接,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企业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管理咨询、项目推荐等方面的服务,努力把学校创业园打造成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科技项目孵化、创业支撑环境优良的“创客空间”。[9]

随着“创新创业”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越来越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杭科院也积极把学校创新创业平台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即从成立行知创业学院到致力于“全覆盖、分层次、保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轮廓,让大学生能带着梦想起航。但是大学生创业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首先,大学生创业群体“有梦想、有激情、有知识、有创意”,但“无资本、无经验、无市场、无扶持”;第二,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创业的基地,缺少辅导学生进行真正创业的师资;第三,高校扶持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有限,无法支持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成功;第四,学生创业与专业结合程度较低。

因此,面对越来越宽松的创业环境,越来越浓厚的创业氛围,政府不仅要从政策上支持大学生创业,还要从资金上给予大力的扶持,并帮助大学生创业引入风投企业,为大学生与企业搭建一个合作平台。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中加入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实践指导等内容,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创业兴趣,继而加入创业大军。对于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特色、专业特色、学生特点,积极引入行业企业、政府等部门的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以及成功创业者、优秀创客来指导大学生创业,进而推动大学生在专业领域创新创业,使创业项目落地孵化,这也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一种途径。

[1]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世界主要国家创业教育情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谢慧明.我国创业政策比较研究及国外创业政策的启示[J].经营与管理,2013.

[4]陈晨.以专业社团为实践载体进行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

[5]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

[6]王长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

[7]肖波.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2.

[8]李明.浅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J].工业设计,2012.

[9]何芳,叶引姣.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现状调研——基于浙江某校的实证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

徐莉君(198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实习研究员,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

孙海涛(1979—),男,汉族,硕士,讲师,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创业指导。

*项目来源: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校级课题结题成果,项目编号:HKYYB-2014-13。

猜你喜欢
社团学院大学生
缤纷社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大学生之歌
海盗学院(12)
K-BOT拼插社团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