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物理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物理知识水平

2015-03-01 11:54陈发展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2期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师

陈发展

(福建南安市第四中学 福建南安 362300)

注重物理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物理知识水平

陈发展

(福建南安市第四中学 福建南安 362300)

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实施后,物理成绩在中考中实行等级划分,因而部分学生觉得物理成绩不再重要了,只要能考A或B就行,这一现实成为困扰广大物理教师的一个难题。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提高成为当前物理教学的关键。

物理知识 物理现象 兴趣 实验 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要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物理知识,培养他们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提高,现在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位教育家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中学生正处在兴趣广泛发展,求知欲强的时期,只要注意激发与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以致发展成乐趣,就会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就会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初二年学生刚接触物理课,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信息,将一些动态的物理现象展现给他们,如在第一堂课我们可以播放:(1)美国发生的龙卷风片断(问: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2)航天员在太空行走(问:为何航天员会轻飘飘象飞一样?为什么必须穿航天服?);(3)中学生佩带近视镜的调查情况 (问:近视眼如何矫正,眼镜度数如何算?如何预防近视?)等等视频来吸引他们的兴趣,并不断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使其永不满足。[1]

二、注重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初中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生活中经常遇到他们无法解释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又涉及了物理知识,会经常问为什么,这就是他们渴望学习的天性,如果我们在设计物理实验有目的地向他们展现有趣的物理现象,许多真实、形象生动的物理事实,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未知结果的探索会产生很大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和需要。如中央电视台的《我爱发明》在讲解中,老师常常要借住一个实验来说明发明的原理。就是为了让观众容易理解,老师在教学中也应采取这样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和公式。教师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让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物理的兴趣。书中大量丰富的学生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则为学生动手“做”提供了极好的场景和条件。

三、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了《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在家中,父母亲经常为了节约用电,舍不得开照明灯,而忽视了其他大功率用电器,如空调、电磁炉、电热水壶等,如果不注意使用所浪费的电能更多,例如:功率为1000W电热水壶用10min烧一壶水所消耗的电能能给15W的节能灯工作多长时间?通过计算烧一壶水消耗电能W1=P1t1=1000w×10×60s=6×105J,再求节能灯消耗相同电能所需的时间t2=w1/p2=6×105J/15w=4×104s≈11.1h,对比一下,我们会发现用10分钟烧一壶水的电能可以给15w节能灯使用11小时,这就告诉我们在节能减排中,我们要注意一些用电器的本身的物理性质,比如,夏天在使用空调时,不能调太低的温度;电热水器的保温温度不要调太高了;或使用电磁炉烧汤,沸腾后功率可调低一些等等,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他们体会物理知识的无所不在和实用性。使他们的物理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四、上好习题课,巩固学生的知识水平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通过一定习题才能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在评讲习题时,首先,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点。其次,教师要尽量把解题的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之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进行解答。还有更重要的问题,就是通过习题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思维过程是将题目中的信息和已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顿悟的过程。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解题的思维过程,慢慢培养他们的对解题的思维监控能力。最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得越多就越愿意学。事实就是这样,我们要开发好第二课堂,设法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材料,比如课下小实验、课外科普读物等等,学生如果在课堂上能联想起自己在课下自学得到的知识时,他才能体会到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价值,他才更愿意去学习。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爱一名老师,连带着也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这就是爱的“迁移”。学生喜爱的老师一走进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油然而生,课堂的气氛就会活跃愉快,师生之间就会发生教学的积极反馈。同时,凡是受到老师关心和信任的学生,往往具有一种良好的心境、较强的学习信心和深厚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获得老师所期望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一方面注意师德修养,努力做好学生的表率,做到“言传身教”,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试卷和实验报告,还要经常进行面批、面改、面评,肯定成绩,指出错误,给予正确的评价,寄予更大的希望,从而把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兴趣和思想教育结合,真正达到了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曾有教育家这样说过:“教育的过程像生活的过程一样,必须致力于指导激发,而不是强加一种预定的、没有意义的模式”。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多元化”发展的教育背景,已经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成为激励、推动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鼓舞者。总之,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及其素质的提高上,从而真正让学生的物理知识更上一层。

[1]廖伯琴.新课程标准下《物理》(8年级)教材的特色[J].物理教学探讨,2002, 01期(1):2-3.

猜你喜欢
物理实验教师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只因是物理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处处留心皆物理
做个怪怪长实验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