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予思品课教学“活”力

2015-03-02 09:09张阿伟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福建沙县365500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沙县讲授情绪

张阿伟(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福建 沙县 365500)

施予思品课教学“活”力

张阿伟
(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福建 沙县365500)

一、课前精心设计导入,让学生欲望“动”起来

古人云:“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深入学习的起点,也是创造力的开端,所以我们在课前就要让学生先有效地“动”起来。

在讲授新课前,根据课文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出让学生思考的预习题目,题目的设计应有探索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围绕预习题目进行探索,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搜集资料、调查探究等方法进行课前预习。例如教学《情趣与兴趣》一课,在讲授前,可以设计一份“寻找共同的生活情趣”活动统计表,这份活动统计表的内容包括八大项:收集、收藏,喜欢演奏,喜欢运动,喜欢饲养小动物,喜欢养花,喜欢旅游、娱乐;其他爱好。每一项里面又有许多小项供同学们选择。课前发给学生,学生完成后交给各组的小组长进行统计,最后全班再统计各种情趣的人数。

由于课前所设计的题目具有探索性和实效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前的这些活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由于设计的资料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非常感兴趣,避免了课堂上空洞说教的现象。同时,由于学生课前有了充分的准备,绝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能积极地“动”起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讲究主体参与策略,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一)正确处理学习的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中认识的主体,不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获得,必须经过自身的积极思考并付诸实际行动。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教师的职责必须越来越多地表现于激励学生的思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个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让学生本人真正成为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宽松的思维氛围,把课堂塑造成学生的舞台,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最终使他们乐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杨先生说:“不容易啊。从马占山将军算起,国人抗战,打了十四个年头。现在好容易要把东洋人赶跑了,你这时候去那狼窝,要有个三长两短,就太不值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为了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行教学,让同学们身心愉快地进行学习,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乐趣,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使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巧妙有趣地导入,激起学生兴趣。孰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节课,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

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即兴小品表演”“诗歌朗诵”“播放乐曲”“小游戏”等,都是不错的导入方式,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加以灵活运用。如在讲授“情趣与兴趣”时,不妨用歌星的《天路》歌曲导入,屏幕上藏北高原的美景和着优美的音乐,带给学生无限遐想的空间,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音乐是学生熟悉而又有兴趣的,以此来导入新课,学生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对新课有了学习的欲望。

2.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能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把学生带入这种情境中去,就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会对课堂内容感兴趣。如,我们在讲授《学会调控情绪》时,可以展示多媒体,让学生看一幅漫画:一男孩趴在地上,皱着眉头,满脸的烦恼,身边放着书包。标题是“别理我,我烦着呢!”为师者可以设计这么几个问题:(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漫画,然后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说一说:这位男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让他的心情如此烦躁呢?(2)你们可曾有过这种类似的情绪体验?(3)你们能帮那位小男孩调适一下情绪吗?同学们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纷纷阐述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情绪体验,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参与活动后的愉乐感油然而生。

3.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到解疑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障碍和矛盾,巧设疑问,以疑激趣,以趣激学,使学生跟着教师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当学生得出正确答案时,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必将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高高兴兴地学,有滋味地学”。(叶圣陶语)课堂的活跃气氛,必须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学生较快进入角色,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实现生生互动。

4.重视学生认识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组合教学,往往能为学生提供可听的生动语言、可视的形象画面、可感受的情景氛围,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枯燥的文字材料生动、形象、具体地再现于课堂。例如在讲授《走近法律》这一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这一教学难点,可以利用视频来解决。如展示“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立法草案的会场”视频,或提供“警察抓捕罪犯以及法庭审判罪犯”画面,或“高官落马”资料等,通过直观演示和教师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认识力。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可能存在多种原因。要么,学生对学习思品课缺乏正确的认识;要么,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学生兴毫无兴味。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真正“动”起来,就必须把丰富多样的活动引进课堂,充实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我们常常施用的“小品表演”、“快乐竞答”、“挑战高手”、“成语接龙”、“小小游戏”等活动,不妨换换口味,由教师在其中或扮演角色,或充当导演,将自己融入学生里,实现师生互动。别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取得不一般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丰富多样的情绪》这一框时,开展“情绪词语接龙赛”,可以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分别负责喜、怒、哀、惧四类情绪。根据活动规则实施具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到台前用肢体语言即兴表演本组的喜、怒、哀、惧不同的情绪。假如采用词语接龙或即兴表演等方式进行活动,既可以让课堂活跃起来,同时也可以让曾经在课堂上不能得到表现的、性格内向的同学的能力得到释放,学生整体情绪就可高涨。用学生课后的话说:“这节课我们真过瘾!”

三、挖掘现实鲜活事例,让学生内心“动”起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才是最主要的课堂调味料。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

授课中,我们不妨抛开课本上的事例,选用鲜活的时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时候,引用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事例,让同学们感受到快乐的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引用马加爵事件来讲授《法不可违》,昭示的是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及法律的威严;引用最新法无例外典型案例,证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视点……鲜活事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有裨益,是真正让学生内心“动”起来的“发动机”。

当然,教师“活”化课堂,首先自己就得先把这门课学精、吃透。除了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外,还应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举止展示,均是课堂“活”起来的旁门佐料,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素。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语言就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积存,更新教学观念,拓宽知识面,积累生活素材。

总之,“活动活动,不活不动”。上“活”思想品德课,课前精心准备、学生主动参与、挖掘鲜活事例等,离不开教师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给学生提供情绪的体验,“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自然不会是神话。

张阿伟(1965-),女,福建沙县人,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教师,中学一级。研究方向: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沙县讲授情绪
沙县人民笑开颜
沙县小吃 深耕本土
沙县小吃亮相韩国冬奥会美食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沙县:五项举措推动精准扶贫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情绪认同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的讲授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