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回归本质

2015-03-02 09:09张艳春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吉林通化134000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三角形同学数学

张艳春(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吉林 通化 134000)

让课堂回归本质

张艳春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吉林 通化134000)

一、让课堂“动”起来

1.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面向全体,就必须为学校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知识,并形成能力的机会。如在学习垂线性质时,我带领同学到操场比赛三级跳远,并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测量方法,同学们个个热情激昂,通力合作,积极参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深刻的反思,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2.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尤其是巧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声情并茂的场景,使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在创设的场景中尽情发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公理”,一开始我通过让全班同学按要求用塑料棒拼三角形,然后把符合相同条件的三角形放在一起,发现其中的数学事实,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拼图过程,让学生领会到当有两条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能完全重合。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索、发现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让抽象的定理和具体操作拉上手,让师生都沉浸在创造劳动的乐趣之中,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要,学到了不同知识,使人人有收获、个个能成功,给全体同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让方式“变”起来

1.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主动学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乐学,在数学课堂中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或使学生明确学习的责任就能有效地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初中数学教材有关“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节中,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迈步巨人能迈出3米远的大步吗?同学们每个人都产生了好奇,对教师提出的富有鼓动性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满怀热情地主动探究、讨论和总结,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性。教学中强调学生参与,给学生提供活动、操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进行考察和实践。例如在“直角三角形应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测量学校校门口电线杆高度、体操台上旗杆高度以及我市标志物的高度,让各小组制定测量方案,自选测量仪器,探讨测量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得到数据,最后进行计算、求解,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三、让学生“说”起来

1.“说数学”的内容。说数学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对所学概念知道是怎样定义的,对遇到的数学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解题的思路、方法、步骤,在解决中运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说在解题过程中给自己带来的启迪是什么,在学习过程中有何体会,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等等。

2.“说数学”的形式。

(1)以小组为单位:把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以3~4人为宜。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基础好的带动基础弱的。

(2)以班级为单位:一个学生说,其余学生听、评、补充,在展示课堂上学生发表看法,讲题,通过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展现自我的愿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师生之间: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就本小组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行汇报。

(4)生生之间:每次独立学习后,让同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本组讲不懂得也可以找其他组同学讲,直到听明白为止,加强了课堂实效。

3.“说数学”的目的。“说数学”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这种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利用多种形式的“说数学”,不仅增强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也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教得再好,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更不用说好的教学成绩。让课堂回归本质,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乐学,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张艳春(1969-),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数学教师,数学教研组组长,中学高级。

猜你喜欢
三角形同学数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