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强师
——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对策研究

2015-03-02 09:09李淑丽吉林省榆树市教师进修学校吉林榆树130400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研组课题教育

李淑丽(吉林省榆树市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榆树 130400)

科研强师
——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对策研究

李淑丽
(吉林省榆树市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榆树130400)

一、理念更新,是科研强师的根本前提

多年来,不管我是担任语文教师的时候,还是担当校领导的时候,我都坚持把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放在首位。为了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我注意解决他们一些糊涂甚至错误的理念,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与己无关论”,让教师们认识到,教育教学与教师密切相关;二是“畏难论”,让教师认识到小学具备有开展教育科研得天独厚的条件;三是“功利论”,让教师们认识到教育科研的功效不全在于出几篇文章,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教育科研转变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真正能够探索出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从而全面增强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

经过学习、讨论,全校教师对教育科研思想上重视了,感情上来了,路子入门了,共识形成了。总结吉林省榆树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科研共识,主要有“四种”:一是先导意识,即教育教学工作,科研先行,以科研为指导、为方法,以科研制定方案,探索道路,总结经验,提高效益;二是主动意识,即每位教师都应主动地、能动地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人,使教育教学科研成为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的内容、品格与习惯;三是服务意识,即校本科研要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四是“过程”意识,即认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就是教育科研的过程。

二、环境建设与机制构建,是科研强师的重要条件

科研强师是一项名师工程,是全方位、多系列、整体性的教师队伍建设。它要求学校要为科研强师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优良的文化背景。我们提出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办学理念,制定了“依法治校、以质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宗旨,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以育魂为主线,以教师的发展为基点,管理以教师为本,活动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主体工作思路,并根据总体办学理念和工作思路,制定了“团结、奉献、创新、奋进”的校风,“自主、探究、发现、创造”的学风,形成了全校人人参与科研,个个潜心教改,讲学习、讲创新、讲竞争、讲和谐的学校氛围环境。学习科研、改革与创新的大环境,有力地推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进程,构建了一支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专业素质好的教师队伍。多年来,学校在科研强师过程中,始终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注重名师的示范作用,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效应,并由诸多名师形成“名师群体—资源共享”效应。在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又注重构建有利于科研强师的机制。

1.导向机制。即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确方向的有关制度。首先,建立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我们引导教师做有心人,“发现问题—学习理论(论证)—建立课题—开展研究—反思总结(理论)”的科研过程与方法。其次,要求教师既要从教育教学的现实出发,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善于吸收最新的理论成果去开展研究,注重研究课改新情况,发现课改新问题,总结课改新经验。

不良反应 对照组发生肝功能异常 (丙氨酸转氨酶升高)2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1例;观察组发生肝功能异常 (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4例,恶心、呕吐1例,注射部位皮肤发红及瘙痒感1例。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药物不良反应均轻微,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均未影响继续用药。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李宪宾对大家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希望大家珍惜机会,挑战自我,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二是要忠于岗位、忠于规则;三是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四是大家要继续创造佳绩,用业绩说话;五是坚持“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不断地吸收、培养人才为公司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3)“六个一”工程:指每学期每位教师做一次汇报课,进行一次示范说课,写一篇优秀教学设计,一篇典型案例分析;一篇深刻教学反思;一篇生动教学心得。在此基础上,骨干教师做到每人有一个以上的课题,每人读一本教育专著,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水平,“以点带面”,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三、创造具有特色的研培结合模式,是科研强师的正确道路

依据待检样品标签声称的乳酸菌类别和含量,估算待检样品中是否含有嗜热链球菌及其数量,选择(2~3)个合适的连续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吸取1 mL样品稀释液置于无菌培养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行。同时分别吸取1 mL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然后注入约15 mL冷却至(48±1)℃的MC培养基,转动培养皿使之混合均匀。待培养基凝固后置于(36±1)℃培养箱中需氧培养(72±2)h,培养后计数与计算。

3.研培的内在逻辑联系与辩证发展:“五步”操作流程。研培结合,是学校师训、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最优方式,是学科教学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的体现。我们总结全校教师研培结合的经验,形成了“五步”研培操作流程,即“洗脑筋”(知识更新)——“照镜子”(自我反思)——“手拉手”(合作研讨)——“摸石头”(实践探究)——“摘苹果”(总结提高)。

2.研培的组织基础:抓好教研组的建设。教研组是学校的教学基层组织,是教师开展教研教改的主要活动场所。搞好教研组建设,是搞好研培结合、科研强校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抓好教研组建设,我首先注重抓好教研组长的素质培养,并规定了教研组长的三项职责:一是教研组长在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时,要努力形成组内教研的特色。二是教研组长要组织组内教师根据学生年段教育特点和学科教学实际,确立培植教研组及组内教师个人的教研课题;并及时组织申报,纳入学校计划;精心设计实验方案,认真实施;对实验各阶段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做好阶段性和终结性分析总结;写好结题报告。三是积极发掘并及时总结组内优秀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许多教师在科研强师与研培结合的实践中,提出了独有思想的见解,采取了具有个性化的措施,创造了不少做法,积累了一些生动的经验。作为教学校长,就是要把这些思想、做法、方法与经验进行总结,并且努力形成科研强师、研培结合的模式。

(1)四结合:指针对教师实际,确定了多元化、全方位、开放式的校本培训方式,它抓住了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主体这四个要素,具体体现了“四结合”。

(2)五坚持:指坚持结合课改过程学习;坚持结合教师的热点话题学习;坚持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案例学习;坚持结合出现的问题学习;坚持同事间相互交流学习。

3.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一是服务激励,二是目标激励,三是精神激励。

“四结合”、“五坚持”、“六个一”工程是全校科研、教改、发展、创新的全方位、总体性的工程与策略,它决定、指导研培实践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2.考评机制。构建考察与评估制度。主要包括:一是制定和实施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考评计划;二是考评学校课堂动态和改革方向的研究与指导工作;研究与编写教育教学资料;汇编教学、教改经验和动态资料。三是考评各教研组、课题组及教师科研工作;四是建立、管理教师教科研考评档案。

1.研培的总策略与总工程:“四结合”、“五坚持”、“六个一”。为了实现科研强师、研培结合,推进素质教育和名校建设,我校实施了“四结合”、“五坚持”、“六个一”工程。

我在抓教研组建设时,强调要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与“科研型”的组织,并构建了相关的研讨制度、备课制度、说课制度。比如,我校在集体备课方面,创造了“会课”的新制度,即在集体备课中,老师共同学习课程标准,研究使用教材,做到“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形成特色”。从教案的体现形式上,他们改变传统设计模式,有的采用表格式,有的采用段落式,提倡个性化教案书写,创造了“教学设想”、“教学预想”、“教学反思”等在教学研讨方面许多新形式。

对谐振式陀螺光学腔灵敏度的研究分析,通过优化DQ乘积的方式提升陀螺灵敏度,采用标准MEMS工艺,设计制作了直径8 mm、Q值2.4×106大尺寸楔形谐振腔,可实现陀螺极限极限灵敏度达到55 °/h,满足商业级应用的需求,为芯片级、集成化的新型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青辰不敢睡。洞外的雕塑仍然在盯着洞里的二人,两只黄色的眼睛,闪着阴鸷的光。这样的眼神,谁敢保证它不会趁二人睡着的时候冲进来,啄碎他们的脑壳呢?

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亲疏程度,能够实现土壤中元素的次生组合[8]。为此,对本区土壤中N、P、Al2O3、SiO2、TFe2O3、K2O、Na2O、Corg、CaO、MgO、B、Mo、Mn、Se、Ge、F、As、Cd、Cr、Cu、Hg、Ni、Pb、Zn、Sb、pH等元素(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所述如下:

其中“洗脑筋”是强调科研先导,强调理念转变的重要性,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科学和全国、全省各地教改的先进经验;“照镜子”是强调自我反思,总结正面与负面两个方面的经验;“手拉手”活动是强调合作研讨与合作学习,倡导开展竞争与资源共享;“摸石头”是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提倡进行教研教改的积极高度,形成成果与文章。探索,大胆实验,锐意创新;“摘苹果”是强调要进行总结,把感性经验提高到理论。

4.研培的优化方式:“课题带动策略”。课题,是学校科研的重要载体和基本方式。我体会到,抓住了重点课题和典型课题,也就抓住了科研的方向,抓住了科研的脉搏。多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着“特色教师、特色教材、特色学生”的办学目标,实施了“课题带动战略”,以备课组、教研组为核心开展课题攻坚和规模科研,以重点课题带动一般课题,以科研骨干带动一般教师,以集中拉动分散,把名师个人才能与整体优势结合起来。

5.研培的重要途径:“请进来,走出去”。在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采取“请进来”的方法,聘请教育专家讲座。在“请进来”的同时,我们把研培的重点放在“走出去”上,坚持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走出去,走近名师,参加省、市培训。第二步是将信息经验化,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要做一次报告或上一节汇报课,并组织教师认真观看、精心揣摩从各地带回来的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及名师专家的讲座辅导录像带。第三步为了形成研培与教改的特色,我们采取了五项教研措施。

6.研培的方法:灵活化与多样化。科研强师研培结合。围绕着校本这个核心方向,在具体实践中,其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一是科研与工作相结合。用科研的方法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使教育教学工作科研化。二是研究成果与成果推广应用相结合。在重视课题成果的同时,还要重视成果的推广应用。三是对教师的培养要长短结合。

多年来,我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引导教师搞好科研,校领导首先要带头搞好科研。我努力做到率先垂范,做出榜样,在科研选题、成果以及科研精神品格等方面为教师做出榜样。

李淑丽,吉林省榆树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猜你喜欢
教研组课题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