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尼亚携手中国50周年系列之邵晓军与斯堪尼亚的不解之缘

2015-03-02 01:20王刚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5年14期
关键词:墨池斯堪尼亚重卡

文 / 本刊记者 王刚

斯堪尼亚携手中国50周年系列之邵晓军与斯堪尼亚的不解之缘

文 / 本刊记者 王刚

1986年从上海大学毕业后仅一年的时间,邵晓军就被派到正在筹建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集装箱运输企业——陆海英之杰集装箱货运公司。初来咋到的邵晓军,根本没时间去学习培训,立刻投入到一项重大项目的筹备运作中:40台进口卡车的选购,以及大量的集装箱装卸设备的采购。

这是陆海英之杰成立之初面临的一项挑战,在当时刚刚开放不久的上海乃至全中国并无太多经验可循,成功与否,将决定这家刚刚成立的集装箱货运公司能否担负起上海港货运的重任。

初识斯堪尼亚

初出茅庐的邵晓军担当起技术比选的重任,压力可想而知。去图书馆查资料,这种现在看来极其落伍的信息获取方式,成了邵晓军当时唯一可以借助的手段。现在回想起来,邵晓军似乎并不以为然:“当时海外进口车辆设备的资料信息非常有限,牵引车、叉车、拖车等等可参考的国内应用经验更是少的可怜,技术选型的过程是蛮珍贵的,我们把几个主要进口品牌重卡的背景和技术发展路线都摸清了,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不走冤枉路。”

经过多方比选,并考察了1985年渤海石油采购的46台斯堪尼亚重型卡车的使用效果,筹备小组最后得出结论,来自瑞典的斯堪尼亚(Scania)对于中国道路运输环境适应性最强,可靠性最好,使用寿命最长。斯堪尼亚由此获得了陆海英之杰的第一笔进口40辆重型卡车订单。斯堪尼亚联络处的Mats Harborn先生和瑞典的Per Holmström为这笔合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而这位Mats Harborn先生就是业内知名的现任斯堪尼亚中国战略中心执行总监何墨池。

1985年,邵晓军与何墨池,一位来自中国,一位来自遥远的瑞典,尽管远隔万水千山,但两位同样年轻、同样满怀抱负的年轻人,相识于上海。

邵晓军

邵晓军在斯堪尼亚携手中国50周年系列活动中讲述他与斯堪尼亚的故事

情迷斯堪尼亚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陆海英之杰的40辆斯堪尼亚重卡担负起进出口集装箱转运的重任,江浙沪以及安徽等地出口的货物通过他们运输到上海港码头,而从上海港进口的国内急需的大型设备又被绿头车队搭载着奔赴各地。由于车头被喷涂成绿色,人们亲切的称呼他们“绿头车队”。

从技术部门投身到业务发展部门的邵晓军,开始忙碌于运输业务,跟着车队跑运输的辛苦经历,对于年轻的邵晓军来说,是一段宝贵的人生财富,邵晓军回忆道:“在路上可以了解司机,了解客户,了解车辆的状况和优缺点,是很好的人生积淀,对于我未来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工作上的接触越来越多,情感上的认同感自然越来越强,邵晓军对斯堪尼亚这个来自瑞典的重卡品牌似乎越来越着迷,甚至着迷到他后来成为斯堪尼亚大家庭中的一员。1991 年,他被福方国际录用。该公司曾是斯堪尼亚在泰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代理商,邵晓军成为了斯堪尼亚在上海的代表。

40辆斯堪尼亚重卡穿梭往返于上海港与内陆地区,人们亲切的称之为“绿头车队”。

笃定斯堪尼亚

绿头车队的带动效应,以及邵晓军的加入,让斯堪尼亚卡车在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生意蒸蒸日上。很快,就有超过200辆斯堪尼亚重卡穿梭效力于上海的各大物流运输公司。随着斯堪尼亚车辆保有量的迅速提升,深谙道路运输行业规律的邵晓军前瞻性的意识到,必须在上海建立服务网络,才能够让斯堪尼亚品牌在这片土地上有持久的生命力。然而他的建议并没有得到福方国际的重视,这也直接导致邵晓军从一名职业经理人、打工皇帝变身成为创业者。邵晓军离开福方国际,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上海瑞宝重车。

也许是运气的捉弄,也许是邵晓军与斯堪尼亚的缘分注定要走一段弯路,正处于初创期的上海瑞宝重车,并没有如愿以偿拿到斯堪尼亚的代理权,这使得邵晓军不得不寻找其他品牌进行合作,来维系公司的运营发展。直到2005年,他才得以同斯堪尼亚重续前缘,这一方面是邵晓军扎根中国、为客户提供深度服务的理念,得到斯堪尼亚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一位老朋友回来了——2003年,重新回到斯堪尼亚中国公司的何墨池先生开始执掌帅印。

斯堪尼亚在中国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沃尔沃作为同样源自瑞典的世界知名重卡品牌,于1999 年试图收购斯堪尼亚,迫使斯堪尼亚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放缓。中国 2001 年入世后大量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使得卡车销售飞速增长,方兴未艾,斯堪尼亚这个在中国有着非常优秀口碑的重卡品牌,却在市场的黄金增长期错失良机。

何墨池先生执掌斯堪尼亚中国帅印,深度的回顾了斯堪尼亚中国的发展道路,雄心勃勃的何墨池期待在中国市场有全新的建树。和他有着相同的理念,在华东地区重卡市场已经有了雄厚实力和影响力的老朋友邵晓军,自然而然成为他忠诚的合作伙伴。2005年,上海瑞宝重车开始全面代理斯堪尼亚上海以及江浙地区的业务,由此邵晓军与斯堪尼亚的合作渐入佳境。

共赢斯堪尼亚

斯堪尼亚常年保持国际品牌卡车长三角地区销量前三的佳绩,数年度屡次摘得长三角地区销量桂冠,邵晓军和他的团队为斯堪尼亚长三角地区销售业绩贡献不菲,华东地区24个服务站点同样有力支撑了斯堪尼亚的服务和培训工作。2014年7月,邵晓军和他的公司向长三角区域客户交付了第800台斯堪尼亚卡车,这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几大国际品牌卡车中非常亮丽的成绩单。

“凭借对市场的深入见解,邵晓军和上海瑞宝重车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斯堪尼亚的合作伙伴,”何墨池先生在斯堪尼亚成立50周年系列庆祝回顾活动上说道,“邵先生身怀改进运营、引领新发展的雄心壮志。尽管他从没有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工作过,但他的确是连接中西方的桥梁。”

“通过斯堪尼亚,我可以制定出根据中国运营商需求量身定制的服务协议,而这的确令人感到欢欣鼓舞。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作为卡车和客车销售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这项业务有着光辉灿烂的前景,”同样50岁的邵晓军总结道。

在与斯堪尼亚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上,邵晓军已经开始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他不仅要让斯堪尼亚卡车业务在长三角地区蒸蒸日上,还在积极筹划,将他多年来在卡车运营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奉献给行业,为中国卡车物流运输行业提升管理和运营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墨池斯堪尼亚重卡
推动重型运输“净零”排放:斯堪尼亚携14款车型亮相IAA 2022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某重卡线束磨损失效分析与可靠性提升
弟弟
洗墨池的风
斯堪尼亚销售(中国)有限公司
实施本地化战略,首辆国产斯堪尼亚卡车或将于2022 年下线
田墨池作品
纯电动重卡展会遇冷
斯堪尼亚向英国用户交付1500辆卡车,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