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2015-03-07 06:06李秀芝,陈思羽,何勇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5年2期
关键词:个果杨梅绿色食品



杨梅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李秀芝1,陈思羽2,何勇1,李然3,王俊3

(1云南省富民县茶桑果站,650400)(2富民县农业技术推广所)(3富民县气象局)

云南省富民县已有20多年的杨梅种植历史,1987—1998年先后从浙江省果树试验场引进东魁、水梅、荸荠、丁岙梅、黑炭梅、晚稻6个杨梅品种试种,逐步筛选出适合富民县栽培的优良品种荸荠、东魁。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杨梅产业迅速发展,到2013年,富民县杨梅种植面积1853公顷,年产量4900吨,产值3200万元。

富民县在杨梅产业中大力推广和应用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2005年8月,富民杨梅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2005—2007年,主栽品种荸荠连续荣获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优质奖、金奖和银奖。2009年,富民县荣获“中国杨梅之乡”称号。2010年,富民杨梅荣获“中国果品知名品牌”称号。为进一步提高杨梅的种植效益,保证生产的杨梅符合国家绿色食品质量标准,现将富民县杨梅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总结整理如下。

1选地建园

杨梅绿色食品园地宜选择生态环境好、海拔1650~2000米、年平均气温12~17℃、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的区域,远离城镇居民区、工矿企业、废弃物和废旧物资堆放地。果园大气环境应达到CB3095-82大气质量一级标准,水质应达到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土壤中汞、铅、镉、砷、氯化物、氟化物等重金属离子和有害化合物含量应低于万分之一。土壤要求土层深厚,以肥沃、疏松、向阳、pH值4.5~5.5的沙壤土为宜。

2选苗定植

2.1选苗

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接口愈合良好、具有3个分枝、无病虫害的优质嫁接苗或营养袋苗。异地引种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检疫性病虫害传播、蔓延。

2.2定植

(1)挖塘山地沿等高线定点。挖塘的规格为直径0.8~1.0米,深0.7~0.8米。开挖时应将表土放在一边,底土放在另一边。塘挖好后暴晒1~2个月。回塘时用腐熟农家肥20~30千克或土杂肥35~40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与表土混匀填入底层,后填底土。

(2)定植12月中下旬至1月下旬定植,最好在阴天或小雨天进行。土层深厚、肥力水平较高、海拔低的园地可以稀一些,相反可以密一些,行株距5米×5米或5米×4米,一般亩栽27~33株。杨梅是雌雄异株果树,定植时需配置1%~2%的雄株作授粉用,定植位置需根据地形及授粉时期的风向而定。

定植前根据种苗根系的完好程度适当修枝剪叶,以减少水分蒸发。剪除过长根系和带伤的根系。定植时注意苗根系在穴内向四周舒展,营养袋苗除去袋,保持土球完整不松散。培土时,当土壤回填将根系盖严密后用脚轻踩,使土壤与根系紧密接合。培土一定要埋至嫁接口上10厘米左右,浇足定根水,用薄膜覆盖苗盘,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根际湿度,提高成活率。

3水肥管理

3.1水分管理

杨梅属乔木常绿作物,耐旱性强,怕水涝,对水分的需求不是太严格。但是萌芽期、开花期、浆果膨大期和入冬前进行适时灌水,能起到促进花芽分化、保花保果、显著提高品质的作用。夏、秋季节注意排涝,避免沤根。

3.2肥料管理

定植成活后及时施用速效性薄肥,在春梢、夏梢、秋梢抽生前半个月株施尿素0.1千克、复合肥0.2千克。施肥时土壤含水量要充足,可于降雨前后或兑水施入。3年后每年株施尿素0.3~0.5千克、硫酸钾1~2千克。进入秋季及时施基肥,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每亩施用量1500千克,适量加入磷肥(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硼砂、锌肥等)。施肥方法采取环状沟施,促进根系向外延伸,扩大树冠。

结果树施肥原则为增钾少氮控磷,以控制生长,促进结果。一般全年施肥2~3次。11月施基肥,每株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50千克、草木灰30千克、硫酸钾0.5千克,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和春梢的提前萌动。4月初施壮果肥,每株施复合肥1.0~1.5千克。6—7月采果后,株施复合肥0.5千克、尿素1千克,及时补充树体养分。肥料在树冠滴水线下挖环状沟施入,也可穴施或放射状沟施。

4整形修剪

(1)整形树形采用自然开心形为好。定植后在主干30~40厘米处短截,以后选留3~4个生长壮实、分布均匀的枝条为主枝,并在各主枝上分别培养2~3个副主枝,使其分布合理,层次清楚,在3~4年内基本形成树体骨架。

(2)结果树修剪宜轻剪长放,以疏为主,缓和树势,开张侧枝。留枝上部宜稀,下部宜密,立体结果。修剪以春季2月为主,夏季(采果后)为辅。剪除病虫枝、枯枝、衰弱枝、密生枝,回缩更新下垂枝、衰弱的结果枝组。

5花果管理

在开花前少量短截花枝,约1/6~1/5。

疏果分2~3次进行,第1次在谢花后20天,果实花生米大小时,主要是疏去密生果、小果和劣果,每条结果枝约留4~6个果;第2次在谢花后30~35天,果实横径1厘米时,再次疏去小果和劣果,每条结果枝约留2~4个果;第3次在谢花后40~45天,平均每结果枝留2个果,其中长度超过15厘米的粗壮长果枝留3~4个果,5~15厘米的中果枝留2~3个果,长度不足5厘米的短果枝留1个果。

6病虫害防治

杨梅病虫害的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和生物防治为重点,尽量减少化学防治的次数和农药污染。

6.1病害

杨梅病害较少,主要以杨梅褐斑病为害最重。杨梅褐斑病主要为害杨梅叶片,发病时叶片有红褐色斑点,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引起树体营养不足,导致果实品质下降。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以树冠郁闭、阳光不足、土壤瘠薄、钾肥和有机肥料缺乏的地块发病较重。防治方法:①秋冬季节,结合修剪,集中烧毁或深埋病叶、病虫枝。②加强土肥水管理,同时结合修剪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③发病初期每亩喷雾1500克1波美度石硫合剂水剂进行防治。

6.2虫害

(1)粉虱为害幼嫩的新梢叶片,以6、7月发生较严重。防治方法:①冬春修剪时,剪除枯死枝及虫密度大的枝条,集中烧毁,减少虫源。②利用粉虱和果蝇的趋黄性,每株树上悬挂1~2张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杀。③保护利用天敌瓢虫、小蜂等,实现以虫治虫。④虫害发生严重的7月,每亩使用50毫升4.5%氯氰菊酯乳油进行喷雾防治,即可达到较好效果。

(2)果蝇雌果蝇在果实上产卵、孵化,以幼虫为害杨梅果实,世代重叠发生,危害极大。果蝇危害发生在果实成熟后期,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①杨梅挂果和采果期,对果园地面上的枯枝落叶、落地果应经常清理,集中烧毁或深埋,保持果园地面清洁。冬春季进行深耕,深度在20~25厘米,果实采收后进行第2次翻耕。②糖醋液诱杀法,用敌百虫、香蕉、蜂蜜(或红糖)、食醋按10∶10∶6∶3的比例配制,调匀后盛入容器中放置在果园内诱杀,容器最好放置在小孩和动物不能触及的地方。③用菜喜、绿浪、苦生碱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7果实采收

杨梅果实由红色转为黑褐色时即为成熟,随熟随采。清晨或傍晚采收为宜,避免雨天或雨后初晴时采收。采收时要求杨梅必须新鲜洁净、无异味、无病虫危害。采摘时轻采、轻放,随采随装,减少挤压,每篮(箩)不宜超过10千克。

8生产记录

生产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认真记录投入品的名称、使用时间、次数、用量、使用方法、收获日期等,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猜你喜欢
个果杨梅绿色食品
清欢杨梅酸
品种名称:京阑
杨梅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腊月杨梅红
杨梅
苹果柱头覆盖剂对坐果的影响
什么是绿色食品
结果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