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内部审计的影响研究

2015-03-17 12:23杨丹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软件信息化

杨丹

(南京审计学院审计与会计学院,南京211815)

信息技术对内部审计的影响研究

杨丹

(南京审计学院审计与会计学院,南京211815)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全球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被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由信息技术支持的内部审计系统也正出现网络化、分级化、标准化的潮流趋势。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同时,信息技术化内部审计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迫使我们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尽快采取措施,规避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加快审计信息化的建设。

信息技术;内部审计;应用;问题;对策

0 引言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将信息技术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科学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会计信息技术化也随之加快了脚步。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应用程度有所不同,但是普遍来说,城市中的大中型企业、国家机关和高校等,都已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会计和财务处理。特别是在一些行业如银行、保险等行业已开始在本行业之间联网,跨行业的联网也已出现,并且不仅仅是国内联网,还实现了同国外联网。银行间国际信贷、企业间国际账款结算越来越多地通过联网计算机来进行。从手工记账系统到信息技术化的会计系统是一个长足的进步,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领域的一次革命。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发展和应用入手,分析和总结信息技术在我国内部审计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探究发展中国特色信息技术化的内部审计之路。

1 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发展及作用

信息技术,就是用于管理和处理各种信息所运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通常被称作是信息和通讯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开发、设计、运行的信息系统及程序软件。

1.1 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是信息技术审计的萌芽期。在IBM公司出版的有关文献中,首先提到了电子数据环境处理下的内部审计规则和组织方法,介绍了若干新的概念、术语和审计技术等。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版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与审计》,讨论了审计与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关系,提出了许多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方法。直到20世纪70-80年代,信息技术审计就到了发展期,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出版《系统控制与审计》,进一步总结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EDP)的控制与审计,介绍了不少有效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到了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审计终于进入了普及阶段。根据信息技术的连续审计(Continuous Auditing)及其涵义下的“技术驱动型审计方法”得以应用。审计人员的电子数据与被审计的单位的电子数据及时连接和交互,不但克服当期审计的滞后性,而且有效缩短了审计周期,能为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及时的风险控制服务。此时的审计技术、审计方法和审计流程发生了变化,审计对象变得更加宽泛,审计的期限、实施时间及报告增加了灵活性和实效性。普华永道在《2006年内部审计行业调查报告》中表明,目前被调查的美国公司约中有半数正在实行连续审计。

21世纪初,在国家审计署的大力倡导和深刻影响下,我国的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和研究渐渐踏上正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当时,国内大多是内部审计机构主要以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的方式开展信息技术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审计软件、数据库和电子表格执行数据的采集转化和分析核查,并在审查舞弊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自2004年以来,中国石化启动了辅助审计信息系统开发、推广和应用的工作,试行在线和远程审计。宝钢集团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软件,基本实现了审计自动化的目标。2006年,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开始启动并实行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工程,推行网络审计。

目前,我国在运用的信息技术进行内部审计的探索上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发展,但从整体看来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1.2 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作用

1.2.1 信息化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及应用毫无疑问地成为提高审计效率的有效路径。计算机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高质量、高速、批量的处理,然而审计工作的对象正好是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会计资料及其他财务信息,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提高了审计数据的准确度和快捷度,这可以促使审计人员把主要精力转投于那些应用专业判断的工作中去。

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电子表格、审计软件和数据库等,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计算、复算和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将审计时间节约下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提高了计算以及审计的准确性。再拿审计抽样技术来说,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审计软件设定抽样样本和抽样条件,对会计系统中的样本总量和样本量以及指导样本进行快速的正确检验、评价和选择。在对特定的经济业务进行特定的抽样评估时,也可以利用设定的公式数理统计方法对此项经济业务以及和核算项目进行比对和检查,能在保证审计项目总体准确性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对比人工的抽样调查,信息技术支持的抽样调查充分降低和控制了审计风险,加快了审计工作的进程,提高了审计质量。

1.2.2 信息化技术手段有助于拓展审计对象的范围

一般的会计软件都具备专业操作日志,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的所有操作会被严格认真地记录下来。这种记录方法是一种宏观的记录方法,保证记录的内容都有完整的记录追踪路径,从而方便了日后的审查与调研。另一方面,在审计过程中,在进行会计日志记录的基础之上,软件还能随时随地将一些作过修改的数据也记录在内,极大地方便了日后更快地找到审计线索,达到实现实时监督的目的。

信息化环境里的审计证据大部分储存在数据库中,传统的审计技术是无法对此实施审计的,审计范围受到了限制。借助审计软件之后,被审计对象的范围实现了由书面形式向其他媒介形式的扩展。例如采用嵌入式测试程序就可以完成对重要数据处理的审计,也可以利用审计软件采集和分析重要的审计数据,使用软件动态跟踪重要数据的变化。审计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审计软件对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查,找出系统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实现了对其合法性、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的控制。

1.2.3 信息化技术手段有助于降低审计成本

在传统审计技术下,需要把大量的审计工作时间花费到调查、取证、核对、监督等工作中,现场审计时间过长,花销费用大。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后,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从网络数据库中收集被审计单位和关联方基本情况资料,采集被审计单位财务、资产、框架结构、人力资源等业务数据。准备好各种数据后,审计工作人员可以运用审计软件系统的分析功能,基于源数据对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地技术分析,了解到整体全面的财务状况后,随之查找出审计疑点,编制具有针对性并且利于审计软件实施的审计计划和方案。

在现今资金流动速度极快的经济社会里,投入与产出问题依然是各企业关注的焦点,审计工作也不例外。这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和时间花费,及时完成审计任务,从根本上降低审计成本。

1.2.4 信息化技术手段有助于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同时也促进了内部审计流程的标准化。

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软件中建立统一规范的模板,包括审计工作底稿、数据资料、电子表格等,将收集到的档案资料直接导入到数据库中,再将数据库与审计软件建立联接,审计人员就能够比较快地按照设定好的审计工作流程,指示性地展开审前调查、实施、报告等阶段的审计工作。信息化手段规范了审计工作,标准了审计流程,并且有效地降低了因为人为过失而产生的审计风险,从实质上提高了审计质量,让发展中的审计工作在根本上遵循了依法审计的信条。

2 信息化技术在内部审计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信息技术导致传统可视审计线索减少

在传统会计系统中,从原始业务开始的原始凭证到会计人员记录的记账凭证,再到依据前者登记的账簿,直至最后形成的财务报表和报告,都是审计人员可以用以追踪各种参数的书面资料,就是通过这些审计线索来验证某些参数是否正确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所发生的某项经济业务,检查被审计单位财务记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但是,将会计活动从纸张搬到会计管理系统中后,从最初的原始数据录入会计系统,到最后的财务报表自动化编制和输出,计算机代替了原来实际经手人的会计工作。也就是说,在整个审计阶段,审计工作必须要查验的各个阶段的大批纸质资料都以比特的形式存在于电子介质中,原本可以看见的审计线索从此减少了,伴随的文字记录也慢慢消失了。换一种说法,审计作业中的审计线索被存储有会计信息的磁盘所取代,但这些寄于磁性介质的数据是以一种机器只读的形式存在,想单纯凭借凡身肉眼是无法阅读到的。

由此可见,传统可视线索的减少或者消失,降低了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2 信息技术带来的数据接口问题

在现代会计中,经历了多年的筛选,会计财务软件已趋于成熟。比较常见的会计软件有:用友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管家婆、速达财务软件等。但信息技术化审计发展却仍滞后于会计电算化,其重要原因在于会计软件的多样性。各种软件的开发商不同,其编制的会计资料形式也不尽相同。会计软件中形成的凭证、账簿、报表等格式的百花齐放,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运用审计软件进行内部审计时,审计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审计软件的标准格式提取会计核算系统中的会计信息并重新输入到审计软件中,着实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增加了出现错误的概率。

由此可见,由于审计软件和会计软件的数据格式的不统一,会计输出数据不能直接与审计软件数据接口对接,在审计人员开始审计工作时,必须实行数据转换,这样一来,可能会让原本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已呈隐性的审计线索更加难以追踪。

2.3 具备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匮乏

当前,我国的信息化内部审计还处于发展阶段,多数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的信息技术化程度还是具有限制性和局部性,一方面,归结于审计软件的开发迟缓,国内还没有出现系统性的专用审计软件,审计工作人员只能针对某个专项性的模块软件来进行操作。另一方面,还是因为缺乏兼具信息技术的审计人才。除了对会计、审计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现在的信息技术审计工作还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来适应信息化审计系统的需求。但现阶段我国审计人员大部分是财务审计专业人员的身份转换过来的,掌握的知识体系比较单一,难以适应信息化的高求,从而制约了我国信息化审计的发展。

2.4 内部审计信息化相关法规及准则滞后

信息化手段作为一种先进的审计方法,悄悄改变着内部审计流程的各个环节,当前我国尚未有国家层面的法律政策来指明它的地位、实用范围、操作方法。原本适配于传统审计方式的审计准则及相关法规迫切需要一些新的指引性文件指导。原本开展审计的依据《审计法》以及《审计法实施条例》还没有明确把信息化审计正式列为审计方式。其法律法规的滞后现象需要引起各界人士的注意。信息化审计的法律地位,即审计信息化的合法性才是开展现代化审计的重要保障。只有明确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合法地位,才谈得上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因此,完善信息化审计立法是日前审计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的基础性问题。

3 完善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的建议

3.1 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如果需要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制订和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了首要任务。

3.1.1 组织与管理控制

虽然计算机代替了很多人员的工作,但是职责分离还是有效进行内部控制的首要要求。企业可以建立网络管理中心,统筹划分人力结构,确保各客户端与工作人员间必要的职责分离。另外,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行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3.1.2 系统开发控制

在开发过程中其主要目标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各项业务活动的合法与有效。首先,在系统规划与系统分析方面,应该明确系统目标,然后进行系统可行性研究与分析;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即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阶段,要同时控制开发进度,监督其开发质量,设置完各模块后要检查其功能的合理性、可靠性以及可审性。最后,在系统运行测试与维护阶段,可以利用计算机测试的功能,统筹检验系统的完整性,另外还要测试对非法数据的容错能力、抗干扰能力、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甚至遭遇破坏后自我修复的能力;最后整合配置人员与机器设备,新系统要安全导入数据资料顺利承接和代替旧系统的运行。如果碰到应用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不但要进行技术性修补升级,而且要将有关的修改打印存档并报告有关部门。

3.1.3 应用控制

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输入的控制,在于授权和审批限制,保证输入的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通讯控制方面,可以实行批量控制制度,业务时序控制制度和接收的标识控制等。应用的控制还需要对业务处理进行业务现场控制、预留审计线索控制、数据有效性检测和错误纠正控制等。最后,输出控制包括数据的稽核,输出数据的授权以及输出打印程序的监督等。

3.1.4 日常操作系统管理控制

标准化上机操作规程,如系统设施的操作流程、系统使用时间记录等。操作人员作为系统操作的主体,是信息安全控制的最终防线。加强系统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控制人员操作管理权限,并且对系统操作事件、系统敏感资料、操作人员身份、作业时间等进行周密的实时监控和详细的准确记录,可以避免因人为因素或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风险以及损失。

3.1.5 信息化系统安全控制

其包括硬件和软件设备安全的控制,不但要求储存信息的硬件设备安全得到保证,而且软件方面也要建立安全防御系统,并且能在系统被破坏时响应紧急备份机制。同时,也要确保会计信息安全,如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密和对访问者设置身份认证等。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入侵会计电算化系统,设置防火墙用以限制外界对主机系统的侵入,避免非法入侵人员穿过安全区域直接对系统服务器尤其是对会计数据库系统的恶意访问。

3.2 加速审计软件及软件配备设施的研发

审计软件担负着技术实现和标准执行的双重任务。借助审计软件,不但能轻松完成数据收集、整理、稽核关系审核等繁重的基础工作,还能进行实质性的分析评价,从而成功实现计算机海量存储、高速处理与审计分析模型的有机融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借鉴国外同行业的先进成果,如西方国家广泛使用的模块化、嵌入式审计软件包,成功实现了与业务系统的无缝集成和同步运行,使对审计对象的持续、实时、动态监测成为现实,在防范和发现计算机舞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稳定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是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开展企业各项工作的前提,内部审计工作更是不能例外。网络的作用是支持系统集成和信息交流。目前,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已经建立了企业内联网及相应的信息资源整合体系。先进的内联网络连通着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使企业内部实现信息互通及资源共享,实现管理、研究和开发的信息化,企业内联网是实现企业内部审计资源整合的先决条件;公网,是连接企业与外界的网络,能够实现企业对外界的信息收集与沟通。促进企业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电子转账、采购、财务等信息交流,以提高沟通效率,企业外联网是企业充分利用其外部资源的必要手段。不断提升的网络基础环境,一定会给内部审计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3 加强信息技术的培养,提升审计队伍综合素养

李金华审计长曾经说过:“不掌握计算机运用技术,就不能创占审计的制高点”。目前,企事业单位使用信息技术越发普遍,业务环境也日趋复杂,企业想要实行好信息技术审计,管理层想参与风险管理实行控制监督,更新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审计知识,还要具备充分的信息技术知识。虽然学校与单位都提供了计算机知识培训,但大多只是初级的培训,例如文字处理、会计软件、电子表格的使用和操作等。实质上,内部审计人员并不知道计算机与网络的运用风险、如何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不知道怎样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行审计,更不用说如何科学处理以及技术分析审计数据了。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审计人员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改进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和技能。可概括为:熟悉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应用技术,有能力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能力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性审计,掌握审计软件的开发技能`。同时,审计机构也可引进符合建设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外聘信息技术领域内的专家。除此之外,审计人员通过与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的联手合作也不失一种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方法。

3.4 加快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相关法规及准则

在信息技术化的审计过程中,当前的审计法规已经无法满足审计信息化的需要,其法规呈现滞后性,信息化审计也缺乏可操作性。法律上最有效的证据是记录业务发生的原件,但在法律上能否接受计算机的电子信息包括电子签名即无纸化信息作为有效的证据,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无纸化的电子信息能否作为审计检查的有效证据,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审计法规、标准和准则,对电子信息的有效性进行明确的界定,使信息化审计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我们也要根据相关的审计法规、标准和准则,结合央行实际,及时制定和完善央行内部审计的操作程序和内部控制指引,统一规定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职业要求和内部审计的内容、标准和方法,切实提高内审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没有明确计入法律规定的效益评价问题,可以将其计入审计报告,最后向审计有关部门提出立法建议,为我国的审计信息化法规的发展做出贡献。

4 结语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审计事业开始朝信息技术化方向发展。现今,信息技术化审计已经开始普及,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一股新鲜的活力。不仅从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同时还能极大地提高了其审计效率,并保证审计质量,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开展好信息技术化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的一项艰巨而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抓住机遇,正视困难,知难而进,积极探索和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内部审计就一定能实现从低层次服务到高层次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1]王金刚.浅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财会通讯,2011(11).

[2]佐保明.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3(10).

[3]葛玲.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浅议[J].商情,2013(48).

[4]程卫民,张建平.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时代金融:下旬,2013(9)

[5]苏运法,袁小勇.计算机审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6]张鹏,吴子杏.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及其效果[J].审计与理财,2011(1).

[7]张荣.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领域的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3(5).

[8]盈峰.信息背景下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11(13).

[9]冬哲旭.ERP环境下内部审计信息化探研[J].中国集体经济,2013(6).

[10]卢利娟.浅谈如何做好信息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J].现代商业, 2012(2).

10.3969/j.issn.1673-0194.2015.03.026

F239.45

A

1673-0194(2015)03-0048-03

2014-12-22

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现代审计科学”专项研究;江苏省公共工程审计重点实验室“基于流程模糊域的动态跟踪审计模式优化”专项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研究项目(7147209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研究项目(71072039)。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软件信息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禅宗软件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软件对对碰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