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探索

2015-03-17 22:03陆璐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医疗器械医用

陆璐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江苏南京210038)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探索

陆璐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江苏南京210038)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目前发展迅速。本文从教材、师资、实训基地、毕业实习4方面对该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探索。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教材;师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每年平均增幅保持在12%~15%的水平,如今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1]。可以预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健康投入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加上国家对医疗器械技术创新的大力扶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未来10~15年将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医疗器械行业的高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而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简称医电专业)就是培养这类人才的主阵地[2]。在这种背景下,加快医电专业建设速度,加大医电专业建设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1 医电专业现状分析

1.1 缺乏理想的专业课教材

目前,适用于医电专业的教材非常少,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医电专业是以理工科为基础,又融合一定医学知识的新兴边沿学科。该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知识覆盖领域较广,加之相应的技术手段发展较快,与之配套的专业资料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教材了。(2)由于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医疗设备相关的配套资料较少,且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3)由于行业内部竞争性和技术保密性,很多医疗仪器的内部结构图和故障维修图都被厂家保留,使教材编写缺少实用性内容[3]。

1.2 缺乏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对一个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医电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跨度较大,从模拟化、数字化电子知识到解剖学、生理学医学知识,从计算机、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到检验、诊断的常用医疗仪器,是名副其实的边沿学科[1]。这么庞大的知识体系,对教师的要求可想而知。目前,很多学校医电专业的教师能够承担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但是承担专业课教学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专业课教师大都是聘请相关医院或者企业的专家来担任。有的教师虽然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但是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很多职业院校都在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

1.3 缺乏能满足需求的实训基地

医电专业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好的实验、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充分的动手实践和反复的操作训练,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这一环节对培养医电专业人才尤为重要。由于专业特点,如果需要的实训设备都购买新的,则价格过高,投入过大。如果使用医院淘汰或者报废的仪器设备,则无法实现教学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因此,很多学校采用到医院见习的方式进行实践,这种方式时间短,而且需要医院方面的配合,效果也很一般[4]。

1.4 毕业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尽快融入本专业的就业环境,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需要,同时学习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然而,近年来,教育部把就业率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统计指标。在这种大环境下,学校和学生很早就为就业而到处奔波,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医电专业目前实习主要安排在医院和医疗器械公司,医院带教教师的认真程度差别较大,而医疗器械公司又良莠不齐,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实习并能真正达到实习效果的机构很难。

2 医电专业发展探索

2.1 开发精品教材和课件

要办好医电专业,就必须开发与之相匹配的教材和课件。这项工作费时费力,需要有相关医疗器械维修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和一线教师合作完成。医院设备科的专家和临床一线技术人员有着第一手的技术资料和临床宝贵经验,可以聘请他们参与到教材和课件开发中来。例如,心电图机、监护仪等设备,根据目前医院的使用情况,编写成有独立模块的校本教材。围绕每一个模块,再设立若干个项目,将知识点融入到每个具体的项目中去。这种教材既有较强的理论体系,又有具体的操作指导,非常实用。

2.2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较高的教师群体。“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医电专业教师,目前主要缺乏的是实践经验,应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进入医院或企业进行深入学习,将最先进和最实用的技术带回学校并传授给学生。每个教研组每学期都应安排教师到临床一线进修,最好是脱产进修,制订好进修计划,在短期内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教师。

2.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医电专业非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动手能力培养主要是在学校的实训课中进行。实验室是培养“一专多能”医电人才的摇篮。国家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是非常支持的,投入也很大。以我校为例,迁入新校区以后,医电实训中心购置了心电图机、监护仪、口腔治疗仪等设备,花费数百万,目前这些已成为医电专业课教学的主要设备。同时,通过有合作办学关系的医院,可以优先购得一些医院即将淘汰、但仍可以正常使用的设备用于教学,效果也还是不错的。

2.4 注重专业实习效果

专业实习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实践技能的提高至关重要,不能因为就业率的要求而忽视了专业实习。为了兼顾就业率,学校可以调整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开课时间,将其提前到前面几个学期,并将专业实习时间提前,在最后一学期进行论文答辩、联系就业等工作。这样做既保证了医电专业学生专业实习的质量,也兼顾了教育部对就业率的要求。

2.5 开展多元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就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校企合作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东西,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历练,发现自己需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以便及早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一些职场经验,为就业做好准备,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校企合作的原因。2009年,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和北京万东公司开始联合办学,成立了“万东班”,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安排到最终的实习都是围绕万东公司的设备进行,万东公司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学校大力支持。医电专业办学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

3 总结

总之,医电专业在我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医电专业人才。而合适的专业教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先进的实训基地、明确的实习要求、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等是建设好医电专业的基础,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证。

[1]吴玉春.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2(17):183,185.

[2]李宗武.医用电子仪器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1):48.

[3]罗斌,裘定心.医用电子仪器专业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探索[J].中国医学装备,2007,4(3):13-15.

[4]丛茂柠.医用电子仪器维护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4):87-88.

G420

A

1671-1246(2015)01-0007-02

猜你喜欢
专业课医疗器械医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