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高血压及无基础心血管病患者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5-03-18 01:47郭元芳成少永李美慧王卓清黄丛春王俊华王建昌
重庆医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房性早搏心搏窦性心

郭元芳,杨 波,成少永,李美慧,王卓清,黄丛春,王俊华△,王建昌

(1.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2.秦皇岛市北戴河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秦皇岛066100;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心内科,北京100142)

房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是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或前一激动在心房内发生折返而形成[1],可能还与心脏的其他电生理机制有关。近年有学者研究表明,房性早搏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增加有关[2]。但是对房性早搏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关注较少,也缺乏血流动力学与基础心血管病相联系的研究资料。本研究旨在结合基础心血管病探讨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经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房性早搏的患者62例,男35例,女27例,平均年龄(53.64±12.92)岁。其中冠心病20例,高血压9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17例,无基础心血管病患者16例。排除间位、成对、二联律房性早搏、心房纤颤、室性心律失常。根据房性早搏提前率[(正常的心动周期-房性早搏的联律间期)/正常心动周期]将患者分为Ⅰ组(提前率小于20%)18例,Ⅱ组(提前率20%~40%)20例,Ⅲ组(提前率大于40%)24例。

1.2 检测方法 检测前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嘱患者安静休息5min后,测量血压3次,记录并计算平均值。应用天津万安康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WA-820数字阻抗血流图检测仪,受试者取仰卧位,按照仪器操作说明,由专业医生将电极贴于患者两侧颈根部、剑突水平与两侧腋前线交界处,使接触部位充分导电。输入受试者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等。待波形稳定后,于平静呼气末同步记录Ⅱ导联心电图、阻抗图、微分图、心音图。经人机对话校点及计算机分析后,分别记录房性早搏时及房性早搏前、后第1个窦性心搏的心搏出量(SV)、心搏指数(SI)、主动脉血管顺应性(AC)、每搏作功(SW)、搏功指数(SWI)、心缩力指数(HI)等指标。计算房性早搏血流动力学变化率=(正常值-房性早搏时值)/正常值。

表1 房性早搏时及房性早搏前、后第一个窦性心搏血流动力学比较(±s,n=62)

表1 房性早搏时及房性早搏前、后第一个窦性心搏血流动力学比较(±s,n=62)

时期 SV(mL/B) SI(mL/B/m2) AC(mL/mm Hg) SW(g/m) SWI(g/m) HI(Ω/s2).68 49.18±15.06 9.37±4.13房性早搏时 53.57±17.95 31.55±10.29 0.96±0.49 65.83±23.26 38.68±12.88 6.86±2.32房性早搏后 87.44±25.67 51.72±15.69 1.58±0.73 107.93±35.71 63.60±20.60 10.82±4.24 F 39.717 38.119 22.043 32.854 34.678 19.575 P房性早搏前 67.96±19.30 40.03±11.54 1.23±0.59 83.72±26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3组患者房性早搏血流动力学变化率比较(±s,%)

表2 3组患者房性早搏血流动力学变化率比较(±s,%)

组别 n.17 6.89±21.17 7.60±14.43提前率20%~40%组 20 19.21±20.60 19.21±20.60 19.22±20.62 19.21±20.60 19.21±20.60 23.27±16.96提前率大于40%组 24 28.43±18.55 28.43±18.55 28.44±18.52 28.43±18.55 28.43±18.55 32.34±20.89 F 5.967 5.967 5.967 5.967 5.967 9.801 P SV SI AC SW SWI HI提前率小于20%组 18 6.89±21.17 6.89±21.17 6.89±21.22 6.89±21 0.004 0.004 0.004 0.004 0.004 0.0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房性早搏时及房性早搏前、后第1个窦性心搏血流动力学比较 共62例患者入选,房性早搏时SV、SI、AC、SW、SWI、HI均最小,房性早搏前第1个窦性心搏居中,房性早搏后第1个窦性心搏最大,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组患者房性早搏血流动力学变化率比较 房性早搏SV、SI、AC、SW、SWI、HI变化率在提前率小于20%组最小,20%~40%组居中,>40%组最大,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3组患者基础疾病比较 提前率小于20%组有冠心病、高血压尤其是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所占的百分比最低,20%~40%组居中,>40%组最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基础疾病比较[n(%)]

3 讨 论

房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3-4],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乏力,或自觉有停跳感。一般认为房性早搏是相对良性的心律失常,一般不会导致预后风险。然而,随着近年大量细化的队列研究,与各种心脏条件相关的房性早搏潜在危害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频繁的房性早搏已被证实与心房纤颤的发生有关[5-6]。Hasdemir等[7]研究表明,频发房性早搏可诱导并加重心肌病。这其中详细的发病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一方面探讨冠心病、高血压同房性早搏提前程度的关系;另一方面,应用数字阻抗血流图检测仪无创、精确、灵敏地检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8-10],通过探讨房性早搏提前率与房性早搏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率间的关系来评估不同提前程度的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该方法避免了因基础心率和血流动力学水平不同而造成的误差,客观、真实地反映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冠心病和高血压两种基础心血管病的房性早搏患者其房性早搏提前率相对较高;房性早搏时SV、SI、AC、SW、SWI、HI均明显减小,房性早搏后第1个窦性心搏较房性早搏前和房性早搏时显著增大,房性早搏时SV、SI、AC、SW、SWI、HI降低程度随房性早搏提前率的增大而增大。

本文结果显示的合并基础心血管病患者房性早搏更提前的原因尚不清,推测可能是合并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经过某些目前未知的途径影响了心脏的某些电生理机制,比如影响其复极后的有效不应期,或者导致早期后除极,从而导致其容易出现比较早的早搏。较早的早搏进而对心脏功能产生较大影响。

房性早搏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11]。根据Frank-Starling定律[12],在一定限度内心肌收缩产生的张力大小与心肌初长度成正比,即心肌的初长度越长,心肌收缩时张力越大,心搏出量也就越多。而影响心肌初长度的主要因素是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房性早搏时由于心脏收缩提前,使心室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减少,导致心搏出量减少,并引起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此外,房性早搏时心室舒张期缩短,影响冠状动脉充盈,使心肌收缩力降低,心搏出量减少。房性早搏越提前,心室充盈时间就越短,左室舒张末期容量也就越少,导致心搏出量越少,血流动力学改变越明显。而房性早搏后有一较长代偿间期[13],在此间期心室充盈过度,使房性早搏后第1个窦性心搏的心搏出量明显增加。但这只是早搏发生当时的血流动力学机制和对心脏的影响,其对心脏长期影响机制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由此可见,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其发生早晚又与基础心血管疾病有关;房性早搏提前率越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越大,从而更易导致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不同症状。临床上应综合评估房性早搏的病理生理危害,尤其是频发、提前率大的房性早搏,应给予及时的病因治疗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减小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陈新.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99-302.

[2]Inohara T,Kohsaka S,Okamura T,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healthy participants with atrial premature complex:a 15-year follow-up of the NIPPON DATA 90cohort[J].PLoS One,2013,8(11):e80853.

[3]Conen D,Adam M,Roche F,et al.Premature atrial contraction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frequency and risk factors[J].Circulation,2012,126(19):2302-2308.

[4]Cheriyath P,He F,Peters I,et al.Relation of atrial and/or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mplexes on a two-minute rhythm strip to the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ARIC]study)[J].Am J Cardiol,2011,107(2):151-155.

[5]Binici Z,Intzilakis T,Nielsen OW,et al.Excessive supraventricular ectopic activity and increased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stroke[J].Circulation,2010,121(17):1904-1911.

[6]Chong BH,Pong V,Lam KF,et al.Frequent premature atrial complexes predict new oc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J].Europace,2012,14(7):942-947.

[7]Hasdemir C,Simsek E,Yuksel A.Premature atrial contraction-induced cardiomyopathy[J].Europace,2013,15(12):1790.

[8]蒋黎鹏,杨力,季忠,等.心阻抗法检测的研究进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4,33(2):1-3,8.

[9]胡怡,张怡,赵鹏飞,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超重及肥胖者早期左心功能的评估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5):494-497.

[10]张维维,宫剑滨,汪俊军,等.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在冠心病及其合并症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6):609-612.

[11]王庚勤,李世锋,井艳,等.老年房性早搏患者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测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4(2):412-414.

[12]Starling EH.The linacre lecture on the law of the heart[M].London,UK:Longmans,Green and Co.Ltd,1918:1-27.

[13]李桂侠.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后点集与窦性心律散点集的夹角观察[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4,28(5):437-440.

猜你喜欢
房性早搏心搏窦性心
SmartPatch与动态心电图对房颤的诊断价值分析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房性早搏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分析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预测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意义探讨
突然倒地怎么办?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患者房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心搏骤停患者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的预后及病因分析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频发房性早搏动态心电图Lorenz散点图的图形特征分析